分享

朱良春与杏林贤达——读《朱良春全集·杏林贤达卷》札记

 循天园 2024-05-03 发布于广西

“杏林贤达卷”是朱良春纪念杏林人物的一组学术性著作,收录了良春先生写的17篇文章,纪念了21位乡贤、师长和朋友,约30万字。其中包括陈实功、马惠卿、张锡纯、章次公、吕炳奎、姜春华、任应秋、裘沛然、胡熙明、邓铁涛等中医界熟知的人物。

对每个医林人物,良春先生不是泛泛而谈,不是应景应酬之作,而是知人论世,重点阐述其学术成就和社会功业,充满了对前贤师长的怀念与敬爱、对医林同道的友谊与慕爱、对中医事业的继承与关爱。

一个人对友情的态度是一面镜子,看起来是作者对别人的怀念和评论,而从旁人看来,同时观照的是他自己的影子,反映了他自己的品性、道德、见解、心胸和情怀。良春先生在这些文章里表达了对师长、对朋友庄敬至诚、倾心相待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他留给后人的学术智慧和人格魅力。

20世纪30年代,少年朱良春为结核病所苦,立志学医。1935年2月,经亲戚介绍,朱良春投奔常州孟河御医世家,拜马惠卿为师。

多年后,他仍对当年的学医生活记忆犹新。每日黎明即起,晨读,早餐。七点钟携带纸笔至大厅,依次坐下待诊,观察老师诊病的全过程。下午复习。晚上回宿舍,温课,就寝。朱良春说,跟启蒙老师马惠卿学习,“虽仅一年,但为我医学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终身受益”。

朱良春与章次公之间的学术继承和师生情谊,是近代医学史上的一席佳话。众多医史文献均有记载。寻根溯源,大多引自良春先生的《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一文。这篇文章最早发表于1978年第11期《新医药学杂志》,2015年6月增补,2015年8月5日修订,前后跨度37年,可见他对老师的怀念,如此地绵绵不绝。朱良春与章次公的关系非同一般。简而言之,可以用“一图一见一书”来表述,用“一字一章一语”来注解。

“一图”,就是本书扉页上那张“1956年7月敬侍章次公老师摄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照片。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旧楼的大门前,章次公坐在一张临时搬来的凳子上。朱良春穿着短裤,白衬衫卷起袖子,站在老师右侧,一副憨厚模样。老师左侧是同学肖熙。这张照片,不像一个学者和两个学生在研究院前留影纪念,更像是一个农民家庭父子三人久别重逢后的亲切合影。

“一见”,是指1956年秋,章次公受到不公正批判,公开检讨,停止工作,去中央党校学习改造世界观。1957年初,朱良春到北京看望老师,传达室老人告诉他:“章大夫来了以后,您是第一个来看他的人!”朱良春心中一惊,按照老人的指点过去一看,房间内空空荡荡,只有一床、一桌、一凳、一叠书、一火盆,章次公先生正在火盆旁凝神看书。朱良春高喊一声:“老师!”章次公一惊。这次见面前后,师生各有一惊,关切悬念之心,惶然惊恐之情,尽在其中。

“一书”,就是朱良春主编并三次修订增订的《章次公医术经验集》,是朱良春对老师最好的纪念。

另外的“一字一章一语”是:

“一字”,章次公用端庄的颜体写的“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书法作品,成为朱良春一辈子的座右铭。

“一章”,就是1938年朱良春在上海国医学院毕业时,章次公先生赠送的印章,篆书阳文“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这十六字以文学的语言,提出了对医者人品医品的全面要求。

“一语”,就是章次公临床时常说的那句话:“两重诊断,一重治疗。”朱良春于1962年将其演变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由此可见,章次公与朱良春的人生理念、学术思想、风格特色,构成了章朱学派的基本元素,而其后的桃李成行、融汇创新,形成团队建设的核心;既为医林添新叶,也为整个中医事业的继承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良春先生晚年最佩服的人物,是邓铁涛。邓铁涛是广东开平人,1932年至1937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当时正是余云岫高举“医学革命”大旗,“废止中医”之论甚嚣尘上之时。民国政府勒令邓铁涛的母校改名为“中医学社”,邓铁涛从此走上了为中医争气、为中医争权、为中医争光的奋斗之路。他从事中医教育、临床、科研70多年,对重症肌无力、冠心病、高血压、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糖尿病、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2002年底至2003年,他带领团队用中医药治疗“非典”取得显著成绩。邓老中医基础理论深厚,既有主见、又有创见。特别是他多次上书中央领导,要求按照中医发展的自主规律管理中医,改变用管理西医的体制模式管理中医,改变中医的从属地位,成为为中医呐喊的代言人。

朱良春与邓铁涛是同时代人,境遇相似,观点相同,学问相通,在同一战壕中结下了深厚友谊。

良春先生说:“邓老是一名捍卫中医学尊严的旗手!”

良春先生说:“邓老诚为中医旗帜,中华一柱,一代大师也!令愚钦佩之至!”

良春先生说:“邓老被吾侪称为龙头,马首是瞻,众望所归。”

良春先生的话,代表了全国中医界的心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良春先生是2015年12月13日仙逝的,《杏林贤达卷》17篇纪念文章在2015年3~9月之间,或新作,或全部修订、或增订、或补充、或较多补充、或整理补充、或重新补充整理。如纪念段凤舞先生一文,2015年3月重新补充整理。纪念胡熙明一文,作于2015年7月28日。纪念章次公一文,最初发表于1978年,2015年6月增补,2015年8月5日修订。在朱良春离世的那一年,17篇文章全部斟酌修订了一遍。最后一篇修订离他逝世的日子,只有4个月的时间。这是多么感人、多么可敬的一件事情!

读完《朱良春全集·杏林贤达卷》,抚卷沉思,百感交集。良春先生活了九十九岁近一百岁。在这风云变幻的一百年里,每一程跋涉都有他的风雨,每一段泥泞都有他的脚印。他诊务繁忙,工作紧张,交友广泛,著作不辍,学习压力巨大,家庭负担很重。他一辈子做的事情,胜过多少个碌碌人生,遇见过多少个生死存亡,超越了多少个高山险峰!但他牢记师尊,不忘友情,将同道贤达,书为一卷。我望其项背,登其肩膀,看天地苍茫,阴阳消长,杏林春秋,山高水长!(诸国本)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