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缘和合,缘起性空!!!

 一人一心一念 2024-05-03 发布于云南

因缘和合,缘起性空

当你放下成见和伪装,不再焦虑和希求,你的内心才算真正的敞开。其实人生是一场非常不易的修行,我们总把自己困在执念和过去的伤害中,早晚有一天你会明白,除了生死,其余的都只是擦伤罢了。

  佛陀说:“诸行无常,一切和合的事物都是无常的。”
这世上,有生就有灭,有聚就有散,一切皆是无常,没有定数的。
正如,我们总是希望平安喜乐,但却总要面对生离死别;我们祈求长命百岁,却敌不过似水流年,华发早白,与所爱之人惭行惭远。

《次第花开》中堪布说: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有办法解决,担心也是徒劳

多么通透,但又有几人能够做到,无嗔无妄?

我想,通过这本书,最终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放下执念,坦然面对无常,唯有接纳,才能让内心得到安宁与平静。

01

何为无常?

无常意味着“凡事都有改变的可能”。

生活中,有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好的事情往往给我们惊喜和快乐,坏的事情让我们感叹人世无常。

特别值得留意的是,我们往往在经历强烈的负面经历时,才突然感受到无常的存在。

《次第花开》指出,“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四季更迭,人事代谢,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无一不在变化之中。无常不是人生的一段过渡期,而是整个人生。

是的,如果没有无常,“离别的人就永远没有相聚的机会,生病的身体就永远不可能痊愈,黑夜永远等不到白天,低落的心情永远快乐不起来。”

如果没有无常,搁浅的船永远无法扬帆起航,深陷泥潭的人只能一直困顿其中,咸鱼也永远翻不了身~这样的人生,想想就会让人感觉生无可恋~

人生无恒常,变是唯一不变的。

接纳无常,就是一种拥抱不确定的能力,就是拥有重头再来的可能。

图片

02

何为痛苦?

人为什么会感到痛苦?

“痛苦并不总是坏事!”

《次第花开》告诉我们:“痛苦源自我执和法执,即对自己的执着和对周遭事物的执着。”

一个人走到了人生终点,躺在病床上,他一辈子追逐而来的财富和地位丝毫不能减轻他的痛苦,反而因为执着,更加剧了身心的痛苦。

孔子提倡“乐天知命”,老子坚信“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这不是消极。

“知命”代表着懂得边界;“无为”意味着顺势而为。须知,在个人努力和执着追求之外,也有自然规律和环境大势。

着眼于能改变的,接纳无法改变的。

尽人事,听天命,放下执着,才能放下痛苦。

然而,痛苦不可避免,须知——“痛苦并不总是坏事。人生的得失起伏都可以是觉悟的契机,关键看你以怎样的心去面对。”

图片

03

何为放下?

我在此书中摘录了“二十条”,分享给你,读完也许你就放下了。
1、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2、因果一旦成熟,任何行动都无法阻止果报的显现。如果痛苦、尴尬在所难免,我们最好让自己有所准备。
3、你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因为没有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你内心无法填满的缺憾、不满足感,不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到,而是因为你还在轮回中。
4、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让自己沉浸在对人、对事的无益的想象中。
5、人生充满起伏变化,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计划都无法实现,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提醒自己;暇满难得,今已得,人寿无常,死期不定,务必要精进修行,才不辜负这珍宝人生。

6、你应该试着建立一种精神信仰,让自己的内心充实、安定起来。
7、物质生活是很容易让人厌倦的,欲望没有满足时不甘心,一旦满足马上生厌。
8、如果没有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信仰,生活很容易就陷入这种不甘心和厌倦的循环中,心里越来越浮躁、空虚。
9、真正的信仰能帮你排遣内心的负面情绪,使生活平衡喜乐。

10、我们自以为明察秋毫,但往往只能看见我们想看见的东西,听见我们想听见的声音,而不是我们能看见、能听见的东西。

11、当你做一件事,如果心量放大到把所有众生的安乐都考虑进来时,你就能够坦然地承受所有的辛苦、磨难。

12、有的人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定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

13、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因此不可能存在注定不变的命运。

14、对已拥有的,随时能放弃,对未拥有的,不再贪求,内心满足,这便是最好的布施。

15、如果你排斥别人的浅薄、狭隘、冷漠,说明你不想面对自己身上的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只有不排斥别人才能接受自己。

16、痛苦普遍存在,生活不可能完美无缺或总是称心如意。

17、负面情绪具有欺骗性,它让我们相信可以从中得到保护和满足。

18、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需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越多越不满足。

19、忍辱的另一层含义是容忍。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尊重分歧不同,这的确很难,因为很多人只想改变别人,不想改变自己。

20、世间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依赖各种因缘,念念生灭,没有什么事完全孤立、自给自足的。

图片

04

何为修行?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 生活即修行。

我想很多人误会了,以为过生活就是在修行,其实不然,这至少不是佛教所说的修行。

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通过修炼自身言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儒家修行注重道德修养,认为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够治理好家庭、国家和社会。

佛家说,每个人都有前世的业报和今生的果报,需要通过修行才能摆脱命运的轮回。因此,佛教修行注重内心的平静和禅定,通过念佛、禅坐等方式来净化内心,达到解脱的目的。

道家说,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道家修行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平静,通过修炼身心和自然和谐共处,达到道的境界。

修行,修行,我们需要把“修行”两个字拆开来看,这就得出了“修”和“行”两个重要的概念。

“修”就是修正、调整,即纠正自身的言行以及起心动念。它强调对自我内心和外在行为的改变和调整,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或修养水平。

它的意义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改善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

我用一段大白话来解释修行:“比如生病本身不是修行,借由生病而认识到与生俱来的脆弱、忧苦,或推己及人,由此生起悲悯之心,这是修行。”

即是:“看远、看细、看透、看淡......”

图片

05

何为信念?

信念是一个人思想和行动的引领和动力,相信重组自己的信念模式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当你用积极和乐观的心态看待自己的未来,坚信自己能够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样你就能够摆脱消极的情绪,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也是接纳后的安宁,快乐的人生是从接受缺憾开始的,接受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学会说:“我不再需要什么,我很满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