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军缺汽车,洪学智故意让美军炸,彭德怀得知内情:全军推广

 六六花 2024-05-03 发布于黑龙江

现在战争中,各项消耗十分巨大,后勤供给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能力与美军差距甚大。美军还利用制空权优势,对我方的运输线路进行“绞杀”,志愿军的汽车损失惨重,运输能力面临着“窒息”的危险。

为数不多的汽车成为了志愿军后勤运输的宝贵工具。可是,负责后勤工作的洪学智却故意把汽车摆在公路上,让美军去轰炸。

彭德怀总司令一度对此大为不解,不过,当他了解内情之后,立即面露喜色,命令将此经验在全军推广。

洪学智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绞杀战”下的后勤线

抗美援朝战斗打响后,志愿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得美韩军队丢盔弃甲。两次战役过后,歼灭了5万余名所谓的“联合国军”。美韩军队狼狈不堪地败退到了“三八”线以南。

可是,随着战役的深入,战线不断拉长,志愿军的后勤补给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朝鲜战场上,朝鲜老百姓大多自顾不暇,采取解放战争中“就地补给”的方式并不现实,只能依靠从我国本土长距离运送的方式进行补给。

随着志愿军大部队离我国的东北基地越来越远,运输问题就开始凸显。

抗美援朝

志愿军入朝时,全部汽车加起来只有1300辆,不到美军的六分之一。我军后勤人员的数量仅达到参战人员6%,比例也远远低于美军。志愿军的运输能力跟不上作战保障任务的需求。

许多志愿军战士入朝时还穿着单衣、单鞋。寒冬到来时,因为棉服鞋袜不能及时地输送到前线,严重地影响了我军的连续作战能力。

前线战士的伙食是“一口炒面一口雪”,不仅难以下咽,许多战士还因为缺少维生素,患上了夜盲症,这对于擅长夜战的志愿军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更何况在战斗发动前,由于枪支弹药运输时间过长,延长了战役准备时间。

在战斗中,伤员需要迅速得到救治,重伤员要能及时转移到后方医院,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运输能力。更为麻烦的是,志愿军后勤的短板也被美军察觉到了。

抗美援朝

1951年1月,李奇微接替阵亡的沃克出任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他在总结前两次战役失利的原因后发现,志愿军每次发动攻势的时间都是8天。

李奇微由此推断出,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主要是依靠自身携带的物资作战,这些干粮和弹药最多只能维持8天。志愿军通过后方运输线进行补给的能力明显不足。

于是,李奇微命令美军拉长了战线,与志愿军周旋,以消耗志愿军的物资储备,只要时间一长,志愿军的粮食供应短缺,进攻就难以为继了。

第三次战役过后,志愿军被迫由休整转入防御,以空间换取时间,争分夺秒地补充兵力和物资。通往前线的公路、铁路和桥梁顿时车水马龙,昼夜川流不息。

抗美援朝

不过,这种繁忙的景象很快就被美军侦查到了。李奇微自然不会让我军轻易地得到补充,美军出动战斗机、轰炸机对我军的运输线进行了狂轰滥炸。

只要侦察机发现路上有车辆行进,战斗机马上起飞,一顿机关炮扫射之后,炸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

我军的汽车无论如何也跑不过飞机,在美军飞机“地毯式”的轰炸之下,志愿军运输部队损失十分严重,一个星期不到,就有200多辆卡车被炸毁。

我军大批物资毁于炸弹之中,人员伤亡严重,运输效率成倍下降。

李奇微

大批的肉类,蔬菜和粮食积压在鸭绿江丹东一侧,无法及时运往前线。志愿军的空军力量与美军相差甚远,地面防空也只是依靠高射机枪和高射炮,无法保护漫长的运输线路。

看来李奇微的“绞杀战”毒计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无论是“长津湖战役”还是“铁原阻击战”,我军的后勤补给都受制于美军的封锁,好在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和作战意志都远在美军之上,才得以重创敌人。

1951年4月,美军对我军三登库区的后勤仓库进行了袭击。我军近600万斤粮食和数十万套衣物在轰炸中毁于一旦。

后勤补充,已经事关战争成败。而运输问题则成了志愿军司令部急需解决的燃眉之急。

李奇微

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在美军的“绞杀战”下,我军前线战士的炒面定额急剧下降到每天四两。面对前线吃不上饭,穿不上棉衣,弹药供应不上,重伤员撤不回后方等现象,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心急如焚。

第四次战役进入相持阶段后,彭德怀急忙赶回北京,向周总理求援。

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彭德怀谈到美军住睡袋,吃罐头,而志愿军则光着脚,吃炒面时,忍不住拍了桌子。

会议之后,周总理急召志愿军副司令洪学智回国汇报工作。洪学智负责志愿军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工作,周总理主要是想了解志愿军后勤供应问题的详细情况。洪学智对这些问题了然于胸,他也认为后勤真的是个大问题。

洪学智

洪学智总结原因是“敌人飞机天天轰炸,而我军防空力量薄弱;还有南韩特务不断袭扰,我军兵站间隔过远,防守有些脱节。”周总理听后连连点头,又问洪学智:“你有什么应对之策?”

洪学智提议加大后勤投入,多兵种配合保障运输线路畅通等等。洪学智回到朝鲜战场不久,1951年6月,中央军委关于成立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的命令就下来了。

在司令部会议上,彭德怀提议由洪学智出任后勤司令员,大家也都认为十分合适。洪学智当时年仅38岁,已是一名参加过长征,身经百战的老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洪学智还指挥了解放广西、海南的战役。

洪学智

在赴朝参战前,他还指挥了万山群岛战役,受到毛主席的表扬。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洪学智更愿意去前线指挥作战,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他心中对于担任这个后勤司令员还是有些不太情愿的。

彭德怀见洪学智有些推脱,心中不大痛快,大声地对洪学智说道:“后勤枯燥繁琐,你不愿意干,那就由我来干,你去指挥打仗!”

洪学智此时只得从大局出发,同意了大家的提议。彭德怀也爽快地说:“后方归你,前方归我,大家精诚合作,务必打赢这场战役!”

中央军委的任命很快就下来了。洪学智走马上任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后勤工作之中。秋天刚至,朝鲜连下大雨,洪水猛涨。许多道路一片泥泞,行进艰难。

彭德怀

桥梁、铁路损毁严重,导致运输线路中断,这对本就捉襟见肘的志愿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新官上任的洪学智无疑面临着严峻考验。

洪学智临危不乱,他迅速调集机关、后勤人员,通过合理调度、分工,展开了对交通线路的紧急抢修。通过广大后勤官兵同心协力的奋战,在最短时间内成功地完成了道路抢修任务。

洪学智将这种战时抢修经验形成制度,哪里有需要,抢修队伍就能及时出现在哪里。

有时候,敌人飞机白天刚炸毁的道路、强梁,我军后勤队伍连夜就能修通,保障运输线路不中断。电影《金刚川》就生动地描述了各兵种默契配合,保障道路通行的情景。

洪学智

同时,洪学智理顺了后勤司令部的财务、军需、军械等部门与各兵站的联系机制,制定了工作标准,加强了统一指挥,后勤部门由单一兵种向合成兵种转变。

整合完成后,志愿军的后勤保障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一支能修、能打、能防、能运的全能后勤保障队伍初具规模。

公路抢修能力再强,也架不住敌人的破坏,洪学智将加强防空、提升防破坏能力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近万千米的运输线上,洪学智安排约两万官兵在沿途警戒,每隔一、两千米就在山顶上设置一个防控哨位。发现敌机来袭,哨兵就鸣枪示警,我军运输队司机听到警告,立即关掉车灯,由战士们在前面引导,在黑夜中摸索着前行。

我军还在沿途修建了大量掩蔽所,司机也可以选择驶入附近的掩蔽所,等敌机远去后,再继续行进。

洪学智

除了被动防御,国内紧急提供的各式防空武器,也给洪学智增加了主动出击的底气。美军飞行员得到情报后,兴匆匆地驾机赶过来,却在公路上看不到一辆汽车。

正在犹豫之际,旁边的山上突然火光四起,密集的炮弹呼啸而来,吓得美军飞行员慌忙将炸弹随便一扔,兜了一个大圈子,狼狈地飞回去交差去了。

这意味着,美军飞机大摇大摆、长驱直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公路上空空荡荡,美军飞行员经常无功而返,那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时间一长,狡猾的敌军也明白了这是我军的“空城计”。他们经常佯装返回,等我军汽车出来后,又飞回来杀个“回马枪”。

洪学智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洪学智的对策很快就出来了。他让战士们将几百辆报废的汽车拉出来,用稻草和垫子盖在车顶上作伪装,晚上车子上还会发出灯光。

除了报废的汽车,我军在路边还修建了不少用砖石垒成的“汽车”,从高空看去,与正常行驶的汽车并无二样。美军飞行员信以为真,一本正经地瞄准轰炸。

看到炸弹命中目标,燃气熊熊大火之后,飞行员们驾机扬长而去,满心欢喜地回去邀功请赏去了。洪学智这招“瞒天过海”的妙计,不仅瞒过了自以为是的飞行员,就连一向睿智的彭老总也被迷惑了。

当他得知我军每天都有大量汽车在公路上被敌人炸毁,心中十分生气,他认为虽然此时志愿军的汽车增加到了5000辆,但也禁不起这样糟蹋啊!他命令参谋去找洪学智了解情况。

洪学智

参谋回来汇报后,彭老总不由得舒心大笑起来,朗声大笑道:“还是洪司令有办法啊!这个经验要在全军推广!”

洪学智还很注意集思广益,发动广大官兵群策群力,与强大的美国空军周旋。由于敌军将桥梁当作轰炸重点,东大同江桥、西清川江桥经常被炸。

志愿军就在两岸集中汽车,中间通过船只来回倒运物资,就算没有桥,也不影响几千车物资的运送。这个经验被命名为“倒三江”。

针对敌机喜欢轰炸火车头的特点,火车司机发明了将火车头放在后面推着车厢前进的方法,战士们称这种方法为“顶牛过江”。就连苏联专家也对志愿军官兵的智慧赞不绝口。

战场

洪学智和后勤部官兵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成立的一年内,尽管美军的轰炸力度提升了7倍,但志愿军的运输能力反而提升了2倍。

我军的汽车损耗率由最高峰的40%下降到了0.5%。

汽车晚间的行驶距离达到200千米,完全能够跟上作战部队的行进速度。

前线官兵不仅可以吃到压缩饼干,还可以吃到罐头、蔬菜,甚至还能吃到包子、油条,重大节日,还有现包的饺子供应。战士们亲切地称赞这条运输线为“生命线”。

战场

我是从美国大学毕业的

洪学智的工作不仅得到了志愿军官兵的赞扬,也得到了中央军委和彭老总的认可。彭老总对后勤保障工作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后勤部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功不可没。他说:“如要论功行赏,首枚勋章应颁发给洪学智!”

战争胜利回国后,彭老总担任国防部长,而洪学智两次出任解放军后勤部长。

1986年10月,洪学智率领军事代表团访问美国。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莱昂斯上将对洪学智当年建设“炸不烂的后勤运输线”十分好奇。

他问道:“洪将军毕业于哪所军校?”洪学智诙谐地回答道:“我是从美国的空军大学毕业的。”

两人心领神会,对话中已没有当年的炮火硝烟,但反映出了美军对志愿军后勤工作的敬佩。

洪学智

结语

洪学智为解放军的后勤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洪学智分别在1955年和1988年两次获得上将军衔,创造了世界军史记录。2006年11月,94岁的洪学智因病逝世。

斯人已去,他当年临危受命,和志愿军官兵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打造出了一条“钢铁运输线”,这种奇迹将载入史册,将军的功绩和风范将被后人所铭记。

参考资料

【1】、刘分良,《在血与火洗礼中铸就钢铁后勤》,人民网,2020年10月20日;

【2】、《洪学智:建起“钢铁运输线”的志愿军后勤司令》,华夏经纬网,2021年10月13日;

【3】、洪虎,《老兵回忆抗美援朝后勤保障工作:困难和挑战超乎想象!》,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1年10月26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