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王陶”揭发粟裕,陶勇说完后,大家哄堂大笑

 历史客栈 2024-05-03 发布于山东

1958年5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召开,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遭到了批判。

关于粟裕被批判的原因,我们之前介绍过了,就是所谓的三次“越权事件”。

第一次,是部署攻打马祖列岛,粟裕在未经中央批准的情况下,就向皮定均等前线将领下达了作战部署;

第二次,是粟裕在访问苏联期间,没有向中央请示,就擅自向苏联方面索要军事资料,违反了外事纪律;

第三次,是安排志愿军回国时,到底是以中央军委还是国防部还是总参谋部的名义下发命令,粟裕没有搞清楚。

这三次事件,从表面上看,粟裕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涉及到了很多敏感问题,因此,就在1958年5月受到了批判。

一开始,会议由彭德怀主持,参加的人不多,包括彭德怀、林彪、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粟裕、黄克诚、谭政、萧华,总共11个人。

但是,随着会议的不断扩大,参会人数也不断增加,最后增加到了1400多人,几乎所有军队的高级将领,都被通知参会,揭发粟裕。

揭发粟裕的什么“罪证”呢?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一贯反领导,数次引起将帅失和,比如与彭德怀之间,与聂荣臻之间,都出现过这种情况;

第二条:伸手要权,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三次“越权事件”,就属于这种情况;

第三条:挟洋自重,就是指粟裕在访问苏联期间的行为,有不少违反纪律的情况。

凡事最怕细究,本来无关紧要的一些事,经过放大镜的放大,甚至别有用心地歪曲,就成了事关重大的问题,再加上一些人的鼓动,很多人都在会议上对粟裕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揭发”。

不过,还是有一些有正义感的人,拒绝对粟裕落井下石,尤其是粟裕当年的老部下“叶王陶”,就表现得很让人敬重。

所谓“叶王陶”,就是叶飞、王必成、陶勇,这三位将军早在抗战时期就是粟裕的部下,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更是成为粟裕最得心应手的三张王牌,因此,在这次会议上,这三位将军也被要求发言。

老领导粟裕是什么样的人,这三位将军自然比谁都清楚,因此,当他们被强制要求揭发粟裕时,三人都做了不同的反应,但是目的是一样的。

先说叶飞,应对的办法很简单,就是闭口不言,不管谁来劝说,用什么手段,叶飞就是死活不开口,拒绝揭发粟裕。

对这样的“软钉子”,上面也没办法,想定叶飞的罪也找不到理由,只好不再管他。

再说陶勇,办法就有趣多了,怎么有趣呢?陶勇说了,俺是个粗人,从小没上过学,大字不认识几个,更不会写什么材料,还是请领导帮俺写一篇吧,俺在大会上念念就行了。

领导心想,这个办法也不错,正好把准备重点批判粟裕的东西写出来,再借陶勇之口说出来。

但是,陶勇可不傻,到了他发言时,就郑重其事地把稿子拿出来,还特地在面前抖了抖,然后大声说:“俺陶勇没文化,不会写字,这篇稿子是某某某首长给俺写的,有些字俺也不认识,念错了大家别笑话。”

这话一说完,大家哄堂大笑。

那位领导听后,脸一下子沉了下来,让陶勇别念了,从此再也没找过他。

最后是王必成。

王必成将军性格孤傲,平时不苟言笑,嫉恶如仇,说话也是直来直去,不给人留面子,因此,这次王必成的发言也是非常精彩,让很多人对他非常佩服。

那么,王必成是怎么说的呢?

“我,王必成,奉命揭发大阴谋家粟裕。我跟随粟裕多年,对粟裕的大阴谋,有两点体会最深,就是'大’和'谋’。当年济南战役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粟裕就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提出了淮海大战,中央也采纳了这个建议,最终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粟裕的这个功劳是非常'大’的。

“至于粟裕的'谋’有多大,我是个小人物,不敢评论,也没资格评论,但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最清楚。

“至于'阴’的一面,我从来没见过,也没有体会,请知情者揭发出来,让我们也受受教育。”

王必成说完后,会场一片哗然,大家都没想到王必成竟敢说这样的话,但是在心里,大家也都对他非常佩服。

事后,贺龙元帅对身边的人说:“王必成这个人,可信,可交!”

这就是叶飞、陶勇、王必成的态度,虽然方式各有不同,但都拒绝对老领导落井下石,体现了三位开国将军实事求是、不畏权势的优秀品质。

但可惜的是,粟裕并没有因为这三位将军的支持而幸免于难,在这次会议结束后就被撤销了总参谋长的职务,调到了军事科学院,离开了军队一线。

(参考资料:《粟裕回忆录》《粟裕与毛泽东陈毅》《开国将军轶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