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何不让韩信直接击败项羽,而是选择独自对抗呢

 一国之君历史 2024-05-03 发布于湖北

因为韩信在正面战场也打不赢项羽,哪怕是刘邦加韩信在正面对抗项羽也打不赢

刘邦重用韩信很有意思,在汉中拜大将后,韩信是作为参谋跟随刘邦参与还定三秦之战。

此战中韩信没有任何领兵作战的记载,只知道刘邦用了韩信的计谋,还差一点没能打败章邯,在陈仓被阻。

《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雍军塞陈,谒上,上计欲还,衍言从他道,道通。

刘邦准备退兵了,幸亏赵衍提出了暗渡陈仓的计谋,说有一条小路可以绕过陈仓,刘邦让赵衍带路,派一支军队绕过陈仓,然后夹击陈仓,才成功打进关中。

汉军进入关中之后,刘邦没等章邯平定,就继续率军东出函谷关,收降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击破韩王昌,招降魏王豹,俘虏殷王司马卬。

之后刘邦又率领诸侯联军合计56万人一路向东攻打彭城,很轻松就攻入彭城,直到此时,刘邦还算进展顺利。

如果彭城之战刘邦胜了,那么他就不需要韩信了,韩信到头也就是个高级参谋

刘邦用韩信其实留了一手,还定三秦之战和彭城之战,韩信都是作为参谋跟随刘邦作战,没有任何领兵作战的记载。

刘邦

刘邦是让韩信出谋划策,然后自己率军作战,可惜彭城之战刘邦失败了,才有后来的韩信受重用

彭城之战时,项羽还在齐地平定叛乱,听说彭城失守,项羽率领3万精锐骑兵来了个大迂回作战,从齐地(今山东)先南下,再往西,然后突破樊哙的防守,到达彭城的西边。

注意是彭城的西边,刘邦是从西边来的,项羽此举是堵住了刘邦逃走的路。

刘邦防守最严密的地方在彭城以北,而且项羽根本不打,绕开了。

项羽从西边向彭城发动进攻,刘邦大败,56万军队被3万人追着砍杀,一时之间,血流成河。

刘邦一溃千里,直到京索之战击败楚军,汉军才稳住阵脚。

《史记 留侯世家》: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刘邦逃到下邑后,问道: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等一些地方作为封赏,谁能够同我一起建功立业呢?

张良说道: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同项王有隔阂;彭越与齐王田荣在梁地反楚。这两个人可立即利用。汉王的将领中唯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如果要舍弃这些地方,就把它们送给这三个人,那么楚国就可以打败了。

张良建议用韩信

张良的建议应该是刘邦在彭城之战后的总体战略规划:

1、拉拢英布,孤立项羽。

2、联络彭越,骚扰项羽。

3、让韩信领兵,开辟第二战线。

刘邦需要拉拢的不仅仅只有英布,还有魏王豹、赵王歇、齐王田横、燕王臧荼等等诸侯,这些诸侯大多是墙头草。

刘邦所做的就是在政治上联合所有势力,共同孤立项羽,军事本来就是政治的延续。

彭越在梁地活动,楚汉战争时期,他所在的位置就在项羽的身后,经常以游击战的方式骚扰项羽的补给线,项羽来了,彭越就跑,项羽不在,彭越就打,项羽拿彭越一点办法没有。

至于韩信开辟第二战线,实际上就是对项羽实行战略大包围,垓下之战就是战略包围的产物,最终击败了项羽。

张良为什么不建议韩信跟刘邦一起在正面战场对抗项羽,只要打败了项羽,楚汉战争不就结束了吗?

很明显,打不过,哪怕是韩信跟刘邦加在一起,也一样打不过。

此时的楚军兵峰正盛,彭城之战,项羽用了3万人击败刘邦的56万诸侯联军,这个战绩相当恐怖。

项羽战斗力强悍

彭城之战时,韩信和张良都在彭城,总指挥是刘邦,此时的刘邦大概率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史书也没有记载韩信和张良在彭城之战中提了什么建议和谋略。

刘邦与项羽对抗,光看军事方面,刘邦不是项羽的对手,项羽的优点就是军事能力,简直是千年一出的战神,除了军事战略差一点,在战术上,项羽是无敌的。

刘邦的优势是:有稳定的大后方,包括汉中、关中、巴、蜀以及荥阳以西的中原地区,并且补给线不受项羽骚扰

项羽的优势是:军队战斗力强悍,军事战术无敌

刘邦在正面跟项羽对抗是占不到便宜的,只能用实力来消耗项羽,用城池来阻止项羽西进。

项羽的战略目标就是斩首刘邦,刘邦在哪里,项羽就打到哪里,虽然刘邦多次被项羽打败,但是依靠萧何在关中提供的足兵足粮,刘邦仍然挡住了项羽的进攻。

刘邦打败项羽的战略就是利用一切政治和军事手段,来不断消耗项羽的实力,等到对项羽形成战略包围时,再一举击败项羽。

这是刘邦唯一的取胜之道,至于韩信,在彭城之战后的形势下,也不可能跟项羽对抗,刘邦只能用最稳妥的办法来打败项羽。

韩信

韩信的特点是谋略取胜,从韩信一生的战绩来看,他的谋略有三次被人识破:

第一次是还定三秦之战,被章邯识破,汉军被阻挡在陈仓,说明章邯意识到汉军的主攻方向,识破了韩信的计谋。

幸亏刘邦运气好,有赵衍这个识路的本地人,绕过了陈仓,这便是暗度陈仓的来历,所谓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很多人以为是韩信的谋略,实际在历史上不存在,只是元朝唱戏人强加在韩信头上的。

第二次是背水一战,李左车识别了韩信的计谋,可惜陈馀不听,赵军才会大败,如果陈馀采纳了李左车的计谋,赵国肯定不至于这么快就被打败,很可能会打成对峙的情况。

韩信后来对俘虏的李左车说:

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

果真让成安君采纳了你的计谋,像我韩信也早被生擒了。

有人说这是韩信谦虚,那你还是不了解韩信,韩信这个人说自己带兵多多益善,说刘邦只能带10万军队,这是谦虚吗?冷兵器时代谁敢说自己带兵多多益善?

韩信耻于跟樊哙这样的人为伍,这是谦虚吗?

韩信这个人是很张扬的,他有能力不假,但是看不起很多人。

韩信谋略三次被人识破

第三次是潍水之战,当时龙且身边有人看出韩信的计谋,劝龙且不要跟韩信硬拼,而是坚守城池,以消耗韩信,但龙且不听。

《汉书 韩彭英卢吴传》:齐王、龙且并军与信战,未合。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寇久战,锋不可当也。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城闻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二千里客居齐,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毋战而降也。”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寄食于漂母,无资身之策;受辱于跨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且救齐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半可得,何为而止!”遂战,与信夹潍水陈。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盛沙以壅水上流,引兵半度,击龙且。阳不胜,还走。且果喜曰:“固知信怯。”遂追度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太半不得度,即急击,杀龙且。

有人劝龙且说:汉军远距离作战,穷追不舍久经战阵,士气锐利不可挡,齐、楚两国士卒都是在自己的乡土打仗,军队容易开小差退散,不如加固城防,让田广去劝说投降的城邑,汉军远距离作战,粮食供应也会紧张,到时候就能不战而胜。

平心而论,这个人的建议是对的,固守不战,韩信有什么谋略能破?只能攻打城池,那样的话,齐国就能被攻下,况且齐王田广还活着,对齐地有号召力。

很奇怪的是龙且的反应,龙且认为韩信很容易对付,认为韩信蹭吃蹭喝,没有养活自己的资本,还钻过别人胯下而受辱,没有打赢别人的胆量,没必要怕他。

此时的韩信都已经攻破了魏国、代国、赵国、齐国,但龙且仍然对韩信抱有很大的误解,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是龙且这个人打仗以勇猛著称,不在乎谋略,而且跟韩信曾经是同事,知道一点韩信的过去,更重要的是韩信破魏、代、赵、齐,用的都是谋略。

韩信破魏是声东击西之计,破赵是拔旗易帜和背水一战,破齐则直接是偷袭,还是在郦食其已经说服齐国的情况下发动偷袭,直接害死了郦食其。

龙且大概率是认为韩信胜之不武,所以才敢与韩信直接对抗。

韩信和刘邦加在一起,在军事上也搞不赢巅峰期的项羽

其实龙且输的原因是双方在谋略上的差距,以及巨大的信息不对称,韩信明显是熟读兵法的人,龙且认不认识字都难说。

另一个原因是打潍水之战时,韩信手下的军队战斗力不比龙且差,此战曹参、灌婴、靳歙、傅宽、丁复、陈涓、丁礼、吕马童、孔将军、费将军等汉军将领都参与了,这些人可都是西汉开国功臣被封侯的将领,都是比较能打仗的。

正因为韩信的谋略是有漏洞的,一旦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韩信是点不到便宜的,项羽就是这样的将领,在军事上,韩信的谋略是拿项羽没办法的,项羽打仗也会靠谋略。

巨鹿之战,项羽以破釜沉舟提升士气,韩信后来在背水一战中激励士气学的就是项羽的。

彭城之战,项羽绕过刘邦防守严密的彭城北,而从彭城西边发动进攻,这是侧后大迂回的战术,这也是谋略。

韩信对抗项羽占不到便,张良也是这样,所以才不建议刘邦让韩信正面对抗项羽,直白点说韩信在战场上就是打不赢项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