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同样都是贴身大丫环,为什么只有秋纹不得宠爱?

 小天使_ag 2024-05-03 发布于湖南

在《红楼梦》中,秋纹是一位贾府中的丫环,她的地位虽然不高,但在贾府中也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出色的人物。

首先,秋纹有幸投靠在了一个好主人贾宝玉的屋檐下,平日里过得自在惬意。其次,秋纹更是幸运地被提拔为头等丫鬟,从而能够稍微展现一些威风和势力。

尽管如此,或许是因为她作为贾宝玉的丫环已经耗尽了她所有的好运,即便后来晋升为贴身丫环,仍未能赢得贾宝玉的青睐。

关于袭人、晴雯、麝月和秋纹这四位贴身大丫环,虽然她们的地位相当,但秋纹为何未能得到特别的宠爱,其中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原因一:无事生非】

在《红楼梦》的第十九回章节“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通过描述李嬷嬷使晴雯心生不满的情节,巧妙地引入了新角色秋纹。这一情节不仅让读者首次见识了秋纹的形象,还从侧面勾勒出了秋纹的性格特点:她是个喜欢多言多语、喜欢制造事端的人。

元春省亲回宫后的日子里,贾府上下都沉浸在一股深深的疲惫之中。于是,贾府众人决定请戏班子再次献艺,让府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借此机会放松几天,犒劳一下大家辛苦付出的辛劳。

听了宝玉的话,他感到索然无味,于是决定直接前往花袭人家中拜访。由于主人不在家,屋内的丫鬟们显得异常轻松,甚至开始掷骰子打牌取乐。

李嬷嬷身为宝玉的乳母,一直习惯借助她与宝玉之间的那份“特殊情分”来摆出一副威严的架势。因此,当她目睹晴雯等人欢声笑语、尽情嬉戏的场景时,便立刻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开始训斥那些丫鬟们。

当宝玉回到家中,发现晴雯静静地躺在床上,一声不响,他的心中充满了担忧。他温柔地询问晴雯,是否身体不适,还是遭遇了其他的困扰。

晴雯素来以勇敢著称,她之所以保持沉默,并非出于对李嬷嬷的恐惧,而是希望宝玉不要卷入其中。然而,秋纹却不合时宜地插了一句:

他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李老太太的出现使得局势逆转,他输得一塌糊涂。这让他感到非常气愤,最后只能愤怒地入睡。

宝玉一直对那位老婆子抱有深深的反感,而秋纹的这番话,无疑是在火上浇油,进一步激化了宝玉与李嬷嬷之间的紧张关系。

如果宝玉因此事而大发雷霆,下令将李嬷嬷逐出贾府,那么晴雯将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无法在贾府内外保持自己的立场,必将受到众人的指责和非议。

【原因二:谄上媚下】

“谄上媚下”意指某些人为了取悦上级而表现得过分恭顺,同时却对下级采取欺压或不尊重的态度。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因为它破坏了组织或社会中的公正和和谐关系。

贾宝玉对林黛玉、袭人、晴雯、麝月等人都情有独钟,因为这些人都不是寻常之辈,所以深得他的喜爱和宠爱。

然而,秋纹恰恰是那种擅长逢迎讨好、谄媚上司且轻视下属的人。

谈及取悦上司或权力者,人们常常会用“谄上”这个词来形容。这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奉承和迎合,更深入地,它揭示了一种复杂的社会交往现象。在某些情境下,为了获取某种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人们可能会选择这种方式来接近和取悦那些掌握权力或资源的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这样的行为都是负面的或有害的。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交往方式可能是必要的,甚至是有益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警惕,确保自己的行为是出于真诚和正当的动机,而不是仅仅为了迎合和取悦他人。

在《红楼梦》的第三十七回中,秋纹从王夫人那里获得了几件衣物,她满心欢喜地将这些衣物带回宝玉的住处,并在那里得意洋洋地展示给众人看。

晴雯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禁轻声嘀咕,这些不过是王夫人让袭人挑剩下来的物品,并无甚佳作。

秋纹毫不迟疑地反驳道,无论这个人是谁挑剩下的,甚至是狗都不屑一顾的,只要得到了太太的赏赐,她都会毫不犹豫地接受。

对于欺压下属的行为:

在《红楼梦》的第二十四回中,秋纹和碧痕两人合力提着一桶水从外归来,小红看到后立即上前想要协助。理论上来说,小红的这一行为是出于善意和帮忙。然而,秋纹对小红的好意并不领情,她质问小红为何从宝玉的房间里出来,并且不客气地朝小红吐了一口口水,恶语相向,称小红为不要脸的下流之辈。

显然,小红在主人面前表现得毫无自尊,而对待下人却如同对待主子一般跋扈。这种态度的转变,使得她难以赢得宝玉的宠爱。她既想在主人面前讨好,又在下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地位,这种矛盾的行为让她在人际关系中失去了平衡。因此,她未能赢得宝玉的欢心,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红楼梦》中,秋纹与其他贴身大丫环的待遇迥异,其不受宠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综合起来,解释了为何在众多贴身丫环中,唯独秋纹未能赢得主人的青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