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瑞卿陪毛泽东回乡,得知主席表兄有“历史问题”,罗:了不起呢

 常熟老李jlr5mr 2024-05-04 发布于江苏

图片


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这么多年了,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愈浓,这其中有一个很外在的表现,那就是人们对毛泽东的亲朋故旧表现出极大的尊重和兴趣。

几十年来,到毛主席故乡韶山参观旅游的千百万中外客人中,不少人以与毛泽东的韶山亲友合影留念为荣,以亲耳聆听他们讲述毛泽东的故事为幸。于是,东茅塘毛泽东堂弟毛泽连的陋室里,常常高朋满座,连偏僻的棠佳阁毛泽东外祖家,亦时常有人前去造访。

在韶山,曾有这么一个毛泽东表侄,虽年事已高,却记忆清晰,能说会道,但是人们却极难见得到,因为他总是居无定所,时而韶山,时而长沙,时而湘乡。这个人就是文运昌的次子文凤良

图片

毛主席、江青与两位表兄:文运昌、文涧泉

文凤良,名端根,字航澜,生于1923年7月,高小毕业后即在韶山一带以教书为业。其妻毛凤翔,生于1922年7月,系毛泽东同学及房叔祖毛裕初的女儿。1946年父亲带着兄嫂流落安乡等地后,全家大小七口人的生活靠他那一支粉笔赖以维持。次年11月被国民党抓壮丁,他大难不死,于1948年初从湖北郝穴逃到安乡父亲那里,随后回到家乡任小学教师。

文凤良于1949年2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带领文平山、文川湘等侄儿参加地下党创建的人民武装——湘中纠察队,任第二大队六中队政治指导员。10月所部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46军138师改编时,受毛泽东堂侄毛远翔之请,到设在韶山毛震公祠内的震东小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办农会,参加土地改革。

1951年9月经毛远翔介绍,文凤良入湖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次年5月分配到中南矿冶学院,任职于总务处和工会秘书。

1956年10月,受毛泽东之托,文凤良护送文涧泉等三位老人进京,受到毛泽东两次接见

图片

毛主席在韶山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1957年,文凤良利用暑假一个多月的时间,在韶山附近三县农村作了深入的调查访问,他把合作化运动取得的成就以及高级社存在的问题,如高定额,搞平工,偷工减料应付检查等情况,写成材料寄给了毛主席。毛泽东看后,托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作了回信。

1961年12月11日,文运昌不幸病逝于棠佳阁,按照父亲的遗嘱,文凤良把家里几代人保存下来的“四书”、“五经”等全部420多本线装古籍,用板车推着,翻山越岭,来到韶山毛泽东启蒙的南岸私塾,捐献给设在这里的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室(毛泽东纪念馆前身)。

1960年开始,国家遭受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了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大力精简职工,减少城市人口的号召,1962年,在中南矿冶学院“劝返委员会”兼职的文凤良,心想作为毛主席的亲人,应积极主动,便举家迁回湘乡县人民医院

然而,在史无前例的“风暴”中,文凤良一家却未能幸免于难。

图片

毛主席在韶山

本来,对于其父文运昌1927年至1929年在广东国民党某军第一师师部任咨议和在揭阳县枫口警察所任所长这段历史,毛泽东1936年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就颇有微词,说他“参加了反动派”,“变成了反革命,变成了一个豪绅”。但是,毛泽东也清楚,当年文运昌无非正是因为有了他这么一个国民党政府悬赏五万大洋要捉拿的表弟,并且是在他1910年离开韶山外出求学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还跟随他在韶山开展过农民运动,因而大革命失败后无法在家乡立足,迫于无奈,才投奔广东熟人,作此下策。

对此,毛泽东多少是可以理解的,因此,1937年写信给文运昌,对外婆一家表示“十分敬爱”,仍愿意和文运昌“常通书信”,得到他和其他表兄的“片纸只字都是欢喜的”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文运昌就收藏了三个版本的《毛泽东自传》,同为斯诺(当年译为史诺)所著,其中“天明译”,“求学出版社印行”的版本中,却没有毛泽东对表兄的那几句微词;而在“史诺笔录”,“抗敌救亡出版社”印行的版本中,则把1910年极力推荐介绍毛泽东去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的表兄文运昌,翻译成“姨表”,并说当时“姨表在那里当了一个教员”,文运昌当年看到这里时,在旁边批写道:“一个鬼在那里当教员!”事实上,姨表王季范当年在长沙任教。

图片

埃德加·斯诺

因此,解放初年,文运昌曾当面向毛泽东呈述了《毛泽东自传》中的有关不实之辞,毛泽东略加解释,然后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只好到美国去打官司啰!”

1956年10月,文凤良父子在北京当着王季范的面对毛泽东再次提起那些不实之辞,毛泽东感慨地说:“十六哥(即文运昌),我没有把你当反革命看待,如果把你当成反革命,还会接二连三把你请到我这里来吗?”

毛泽东的确丝毫没有把文运昌当“反革命”看待,至1961年文运昌去世,毛泽东曾六次接见这位表兄,每次均以礼相待

图片

毛主席在韶山

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时,文运昌父子住在长沙,陪同前来的公安部长罗瑞卿在毛泽东旧居见到1919年毛泽东兄弟分别与父亲和母亲在长沙的合影时,询问这些照片是谁保存下来的,讲解员毛乾吉告诉他是文运昌兄弟,并讳莫如深地小声说:“听说他有些历史问题。”罗瑞卿感叹道:“会有什么问题啊?很不错嘛,能够冒死保存这些照片,了不起呢!”

然而,在那“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年代,文运昌的历史毛主席说了话,有书作证,是“铁案”,加上1944年文运昌长子文砥澜曾在韶山地下党员毛特夫的授意之下当过地方保长,因他没有文化,又过于忠厚老实,于是其弟文凤良代兄行职。尽管与国民党争夺地方保长之职,是当时韶山地下党的普遍斗争任务之一,尽管文砥澜之妻即毛特夫之姐,是毛泽东1925年亲手创建的韶山第一任党支部成员毛新梅烈士的长女,文凤良父子的历史问题终究被人看得严重起来。在那个特殊年代,文凤良一家无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劫难。

当时国家正处于“浩劫”时期,文凤良只得默默地承受这一切厄运,但他始终相信,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

图片

毛主席

1978年,文凤良调任湘乡县图书馆副馆长,儿女的工作也得到了妥当安排。

1979年10月,在韶山区委的安排下,文凤良与文孝根、文砥澜、文九明、毛泽连等一道,专程到北京瞻仰毛泽东遗容。看到毛泽东安祥地躺在鲜花翠柏中,与生前无异,文凤良百感交集,泪流满面,斯人已逝,往事如烟,他一步一回头,从毛主席纪念堂出来,他的衣服全湿透了。

80年代初,文凤良将毛泽东赠给他父母的皮箱、手杖、呢子大衣,以及毛泽东与亲友的十余张合影,三本《毛泽东自传》等珍贵文物,捐献给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图片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从湘乡市图书馆离休后,文凤良夫妻住在儿女家安养颐年,亦不时写一些有关毛泽东与外家的文章见诸报章杂志,亦或走访亲朋故旧,倒也自得其乐,正如他1986年作于韶山的《新陋室铭》所云:

“山非五岳,誉满名扬。小逊三江,润泽源长。斯是陋室,竹翠松苍。尤是春来早,无处不花香。温酒邀故旧,品茶话耕桑。兴来挥彩笔,写新章。感暮年之幸福,赏夕照之风光。圣地人向往,巍巍伟人乡。余曰,何陋之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