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收购」“Science Eye”开启脑机接口视觉恢复新纪元

 天承办公室 2024-05-04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引言:2024年4月26日,脑机接口开发商 Science Corporation今天宣布,从法国生物电子公司Pixium Vision收购Prima视网膜植入物的知识产权和相关资产。此次收购扩大了Science Corporation的科学之眼产品。

图片

Pixium Vision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12月的生物电子和脑机接口技术公司,专注于神经调节应用的研发。该公司的明星产品Prima System,是一项创新的视网膜植入技术,旨在作为光感受器的光伏替代品,帮助患有萎缩性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患者重获视力。

Pixium 的 PRIMA 系统具有微型、无线、视网膜下植入物(最初在斯坦福大学开发)与袖珍电脑和眼镜配对。

图片

Prima System的核心在于其独特的设计,该系统包括一个小型化且完全无线的视网膜下Prima植入物、一副配备有摄像头和数字投影仪的眼镜,以及一个具有突破性算法的袖珍计算机。

这些组件协同工作,通过电刺激视网膜内的神经细胞,模拟眼睛感光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将视觉信息传输到大脑。

图片

该技术的专利权由斯坦福大学独家转让给Pixium Vision,用于开发和产业化Prima仿生视觉系统。然而,在2023年10月,由于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符合需求的金融投资者,Pixium Vision启动了招标程序,寻求合适的买家以收购其业务。

Prima System的组成元素包括无线视网膜植入物、带有摄像头和数字投影仪的眼镜以及袖珍处理器。这些元素共同协作,实现了从视觉捕捉、信息处理到视觉感知的完整流程,为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一)工作原理:

Prima系统旨在通过电刺激视网膜内部的神经细胞;部分取代眼睛感光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通过视神经将视觉信息传输到大脑。

图片

眼镜上的微型摄像头捕捉视觉场景,人工智能算法的袖珍电脑对视觉场景进行处理和简化,提取有用信息。

图像被发送回眼镜,其中微型数字投影仪通过近红外光脉冲将处理后的图像通过瞳孔投射到视网膜下方的眼睛后部的 Prima 无线光伏视网膜下植入物上。

光伏电池将这种光学信息转换为电刺激,激发视网膜内层的双极神经细胞,随后诱导大脑中的视觉感知。

(二)系统特点:

图片

1、微创设计:

可行性临床研究中使用的 Prima 植入物尺寸为 2x2 毫米,厚度为 30 微米(相当于人类头发的三分之一大小)。

这是一种微型无源、完全无线的视网膜下植入物,通过集成在植入对象佩戴的眼镜中的微型数字投影仪由脉冲近红外光供电。 

Prima 系统植入物的小尺寸和无线设计可实现微创手术,可以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进行。

图片

2、分辨率高:

Prima 系统通过直接植入退化的光感受器水平来提高假体人工视觉感知的分辨率。视网膜下植入利用了视网膜内层。 

植入物还包括 378 个电极,每个像素都有自己的局部电返回路径,旨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电刺激。

Pixium Vision 公司宣布于 2022 年 12 月完成了一项欧洲关键试验的植入,目前正在法国、美国进行两项可行性临床试验。

2023年3月,Pixium Vision 的 Prima 系统获得FDA突破性认定,该公司计划在 2024 年上半年提交欧洲批准。

“Science Eye”

开启脑机接口视觉恢复新纪元

2021年,Neuralink的前联合创始人Max Hodak携手一众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创建了脑机接口领域的新秀——科学公司(Science Corp),并成功筹集了高达1.6亿美元的总资金,为公司的研发和市场拓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图片

科学公司的首个核心项目便是备受瞩目的科学之眼(Science Eye)。尽管目前科学之眼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尚未正式应用于人体,但其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及未来可能实现的广泛应用场景,已经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图片

到了2022年,Max Hodak与科学团队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们成功推出了这款脑机平台——Science Eye,这是一种创新的视觉假体。Science Eye的出现,为那些因视力受损而陷入黑暗的人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也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在视觉恢复领域的重大突破。

Science Eye的工作原理与疗法:

Science Eye的工作原理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自然流程。首先,视网膜负责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这些信号随后被送往大脑进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光感受器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作为感光细胞,能够吸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信息。一旦光线被转换成信息,这些信息就会通过中间神经元传递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最终,这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会将这些信息通过视神经传输至大脑。

为了恢复失去感光细胞患者的视力,Science Eye采用了两种创新的疗法:

光遗传基因治疗

这种方法利用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纳米颗粒,将基因传递到视网膜神经节(视神经)细胞中。这些基因能够使得这些细胞对特定波长变得敏感。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中所使用的蛋白质对普通日光并不敏感,而是仅对植入的柔性微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敏感。

高分辨率显示膜:微小而灵活的高分辨率显示膜通过手术被精确地放置在视网膜上。这一装置能够与经过基因改造的神经节细胞进行交互,从而实现对光线的精细控制。

这两种技术的结合,为因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受损而失明的患者带来了重获视力的希望。更重要的是,Science Eye的电子设备体积小巧,与现今广泛使用的青光眼分流器大小相仿。这使得它在插入时无需全身麻醉,并且患者几乎不会感受到它的存在。

安装过程如下:

图片

目前实验人员已经将科学之眼植入了兔子中,但还需要仔细观察组织成像,以确定基因疗法是否有效。

参考:思宇MedTech、伴飞孵化
主编|赵清     
审核|祎禾

—— End ——

仅用于学术分享,若侵权请留言,即时删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