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个中国历史冷知识杂谈,看完涨知识了

 新用户86028838 2024-05-04 发布于内蒙古
历史风暴
历史风暴
2024-04-05 19:10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数千年的中华历史有着无数的精彩的瞬间,有些为我们所熟知,但是大多数却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之中。

他们同样精彩。

下面,就由笔者给大家介绍10个关于中国历史的有趣的冷知识。

1,刘姓灭晋。

三国归晋之后,凡是国号带晋的王朝,都是被姓刘的灭掉的。刘聪灭西晋,刘裕灭东晋,后晋灭于刘知远。

2,南北宋整个就是地域黑。

北宋建立者赵匡胤就是一个地域黑,他看不上南方人,曾经说:“南人不得坐吾此堂”。

到了宋仁宗时期,皇帝想给晏殊同进士出身,被人劝阻,理由是晏殊是南人。

司马光骂王安石“闽人狡险,楚人轻易”。

到了南宋又不一样了,北方沦陷。宋朝皇室不得不逃到南方,启用了大量的南方人之后,又变成黑北方人了。

10个中国历史冷知识杂谈,看完涨知识了

3,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1个皇帝,但他媳妇不是我国历史上第1个皇后。

我国历史上第3位皇帝汉高祖刘邦的媳妇儿吕雉才是我国历史上第1个皇后。

有人猜测,秦始皇之所以没设皇后,是因为他的正室很可能是楚国的公主,而秦国和楚国之间当时已经视同水火,所以不可能立一个楚国公主为皇后,别人又不够格,于是干脆就没有皇后这个岗位了。

10个中国历史冷知识杂谈,看完涨知识了

4,李广家族缺席了秦末战争和楚汉争霸。

李广的爷爷李信和秦始皇的年龄差不多,作为新生代的佼佼者,秦始皇起初对他是非常重视的,希望能够培养成为可以和王翦这样的老将分庭抗礼的人才。但是因为南征楚国失败,被秦始皇雪藏。

正所谓“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李信被边缘化之后,躲过了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

直到李广这一代,才以良家子的身份参军,重新走上历史舞台。

10个中国历史冷知识杂谈,看完涨知识了

5,猛张飞是刘禅的老丈人。

刘禅14岁那年,册封张飞的大女儿为太子妃,这就奠定了将来刘禅当上皇上之后,张飞家族将成为蜀汉实力最大的外戚。

建兴15年,大张皇后去世,刘禅又迎娶了张飞的二女儿,并在第2年封为皇后。

从这一点来看,张飞的两个女儿应该是特漂亮,而且能够给刘禅一定的情绪价值。

10个中国历史冷知识杂谈,看完涨知识了

6,张飞的媳妇儿是夏侯渊的侄女。

建安5年的时候,还是一个十几岁小女孩的夏侯氏去城外砍柴,意外碰见了张飞,然后被张飞抢走,成了自己的媳妇儿。

夏侯氏是夏侯渊的侄女,夏侯霸的堂妹,刘禅的大小两位张皇后,就是夏侯氏之女。

后来夏侯霸和司马家反目成仇,夏侯霸能够逃往蜀汉,就是因为有这层关系,后来刘禅还领着自己的孩子去看夏侯霸,特地强调双方的姻亲关系。

7,千军万马避白袍。

南北朝时期的名将陈庆之,早年的主要工作就是陪皇上下棋。过了不惑之年之后,第1次带兵就打的北朝屁滚尿流。由于他率领的军队身穿白袍,以至于洛阳城有一句歌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北朝名将尔朱荣以绝对优势的兵力,率领手下全明星阵容才将陈庆之打败。

在这场战斗中,尔朱荣手下有高欢,候景,宇文泰,独孤信、李虎(李渊祖父)、杨忠(隋文帝杨坚之父)、李弼(李密曾祖父)等等,而陈庆之手下只有几千人。在中郎城争夺战之中,友军一触即溃的情况下,竟然能够抵挡尔朱荣三天。

10个中国历史冷知识杂谈,看完涨知识了

8,女真人的身体素质有多好?

女真人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这里气候寒冷,农作物产量低,他们只能依靠狩猎来补贴家用。

狩猎的生活习俗锻炼了一批批天生的战士,想象一下,在东北的深山老林里,面对着东北虎、熊瞎子、东北豹、狼群、野猪这些猛兽,他们不光要全身而退,还要有所收获,只要生存下来的,个个都得是超级战士。

宋朝使者对金军的印象是“人如龙,马如虎,上山如猿,下水为獭,其势如泰山。”

10个中国历史冷知识杂谈,看完涨知识了

9,刘邦有多大气?

刘邦打天下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他最恨的人就是雍齿。

刘邦不仅没有杀掉雍齿,打完天下之后,在张良的建议下,第1个封赏了雍齿,受封2500户,这个爵位一直传到了他的曾孙。

10个中国历史冷知识杂谈,看完涨知识了

10,清朝的科举录取人数。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第1次科举是1645年,然后在1905年宣布取消科举考试,在2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录取人数最多的是顺治三年,也就是1646年,共录取了449名进士。因为这个时候清朝刚刚入主中原,需要大量的行政官僚,同时也考虑到把人才争取到清朝这一面,有利于接下来的统一战争。

录取人数最少的是乾隆58年,也就是公元1793年。只录取了83名进士,还不到顺治三年的1/5。

10个中国历史冷知识杂谈,看完涨知识了

清朝的最后一次科举中,只录取了273人,几乎比顺治三年少了40%,而这个时候人口已经达到了顺治年间的七八倍。如果按照人均的话,清朝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录取率只相当于顺治三年的1/7左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