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林君三游临清城 大河原系列小说《人肉丛林》第二部选段

 humahuma2007 2024-05-04 发布于山东

      站在威武门下,光二北望,见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小胡同;往南一瞧,就见一条胡同笔直整洁,胡同口有块原色木牌,上写“南营街”三个字。南营街的最南端,又是柳树又是池塘,再远处就是蓝灰的城墙;柳树梢头,蹲着一抹亭阁的影子;柳树荫里,孩童玩耍,妇女洗衣,鹅吟鸭唱,各自正忙。光二就喜欢这种浓浓的烟火气象。紧凑的军营生活,繁琐的奉公活动难以让他放松心情,他觉得这种鸡鸣狗叫的生活场景与自己的童年何其相似,一缕向往童真的情愫,吸引着他的脚步,转向了路南胡同南营街。南营街布局规整,左边是贤孝祠,右边是城隍庙。再往南走,就是一排排的民居小院。这些院落,虽不雕梁画栋典雅宏丽,倒也花红柳绿干净整齐。街西坐着一个大院,院中矗立着几排红砖瓦房,院内的空地上正口号阵阵,似乎有人还在操练。光二凑近门口一看,只见门牌之上,除了两排小字之外,上书“第三中队队部”六字。光二知道这又是一处兵营了。处于南门重地,堪为镇城锁钥,重兵把守,正和道理。此街名叫“南营街”,真是不虚此名。光二不多理会,健步向前。小院大院的尽头,大街之西正是一片莲塘。塘水虽少,但莲塘水岸不乏戏水少年;放眼莲塘西,树影里有一座小庙、一所学校、几户人家;大树之下,簇簇荷花开得正艳;莲叶从中,一群鸭鹅呕呕嘎嘎,戏水正欢。光二放缓流连的脚步,任一袭清风越过荷池,拂过自己滚热的胸膛;奓开毛孔,吮吸难得的清凉;让柳荫洇出的阵阵绿意,把自己从头到脚染绿;让潮润的水藻气润湿自己久已干燥的鼻腔。光二此时灵魂出窍,神情恍惚,他不想往前再多走一步了。

      头顶上黄绿相间的柳叶和疏枝,正默默静止着。忽然吹来的一阵微风,细枝款摆,柳叶摇曳,于是道路上撒满万点金光。蓝天之蓝,从密密的绿叶缝里看,天更蓝;绚丽阳光,从疏朗的柳枝缝里瞧,光更亮。树冠相连,把太阳光层层筛落,丝丝缕缕的光线撞在潮润的空气里,在光二的掌心,瞬间幻化成一块块的金币和银圆,掷地有声的掉落在大地上,就又变成了在地上撒泼打滚的光斑,调皮地和光二做着迷藏。光二眼前的道路上,铺满了一层些碎的黄金,树林远处的道路,也熠熠闪着金光。光二翘首正南,但见群柳环岸。披拂高举的树冠,犹如大海里连天涌起的阵阵绿浪,绿浪卷涌的峰尖之上,是雉堞参差的灰色城墙,墙上的戍楼魁星阁,正呈现着蓬莱仙阁的模样,静静地蹲踞在临清砖城东南隅,就像头戴青斗笠身穿绿蓑衣的老渔翁,正面向着城下这万顷的绿涛碧波悬纶垂钓。海浪耸涌般的绿荫之中,东城墙和南城墙的交会处,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庙,绿草和古木几乎把它淹没了。“正是'一条小径通幽处,万念圆融归天真’光二想,“常言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果能如此,纵使青灯常伴,终日粗衣菜蔬,执一经卷在手,凉寻小径懒观花木凝芳;闲待檐下,静听雀燕啁啾,岂不更让人宽心自在,清净开怀!为能吃饱肚子,漂洋浮海,窜到鲁西,遗祸万民;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确实不该!”思绪正处混沌间,就听柳荫之外,通往城北的小路上传来了隐隐歌声。光二侧耳细听,原来歌声唱道:“幽径通冥处玉女踏月归,叶润滴露弹作雨花飞。”光二寻声望去,却又不见其人。光二细听唱词,只听咿呀朦胧,也只是一知半解,像打哑谜,一头懵懂。清音入耳,暑意顿消,只觉得遍身清凉,犹如大暑之日,透雨浇身,一时神清气爽,如夏日饮冰般地,顿时打了个激灵。他走出柳荫,顺路寻声向前,却见左首城墙根下,半园菜圃,半园槐榆;右首民居错落,中间有一庙观,名曰碧霞宫。碧霞宫旁香烟氤氲,一众人等正在碧霞宫前顶礼膜拜。本神庙礼拜的神尊,俗称泰山娘娘,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道教神。临清今年大旱,人们祈求神灵降雨,自然没有忘掉祈求身在咫尺的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现在小小的神殿前,烈焰焚炽,香烟缭绕。人们点上一炷炷高香,敬献给这天仙玉女,让她转求玉帝,在泰山之西遍撒甘霖,救民于水火。并大声许诺,事成之后,定当重修庙宇,再给元君塑金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