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籍是生命的化妆品

 王兆善 2024-05-05 发布于上海

古人为防蠹虫咬蛀,在书中放置香草,给书留下了幽幽清香,“书香”一词便由此而来。后来人们就把读书人脱尘出俗的气质称为“书香气”,把喜爱读书的人家称为“书香门第”,把喜爱读书的国家称为“书香国度”。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从而拥有高雅、脱俗的华丽气质。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对此有精辟论述: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改变体质,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时刻保持充沛精力;一流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显示生命的高雅。

书籍是生命的化妆品

学问改变气质。人的真正魅力不是外表,而是内在修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助于塑造一个货真价实的自我,培养一种优雅的品位。诗人谭延桐认为,在世界上最好的化妆品并不是从商场或美容店里买来的那些美容霜什么的,而是书籍。书籍才是生命的化妆品、心灵的营养品和人格的养料。

《韩诗外传》里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鲁国的闵子骞去拜谒孔子,并恳请孔子收他为徒,孔子收下了。刚开始的时候闵子骞面色枯燥,看上去极为难看,但成了孔子的弟子之后过了不久脸色便红润了起来。孔子便问他这是怎么回事?闵子骞便老老实实地回答:自己在这之前,总是一心想着做达官贵人,寝食不安,最终导致了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如今静下来读了这么多书之后,元气便一天天恢复了,血气也上升了,面色也有光了,并能心平气和、处乱不惊地对待任何事情了。北宋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有“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其容可憎。”的高论。

书籍是生命的化妆品

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费尔巴哈这句话绝对有道理。书是一面镜子。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积极向上的书籍总能给人自信,增加前进的力量;消沉抑郁的书,让人摸不清方向,越看越迷茫。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中外哲人文豪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猎奇故事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甚至,他们也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上。

余秋雨先生说过:“读书,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读书。”养育生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升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

书籍是生命的化妆品

书籍是人一生必备的东西。爱书的人,常常视书籍为自己的精神伴侣,古人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与书为伴,就是与知性相伴,与美丽相随。一本书,就像一次光合作用。人只有在书中不断地汲取养分,才能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成长的不仅会是年龄、阅历、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精神层面更广阔更纯洁、更高尚更丰满。

麦加说:人生越是浮躁,越要多读书。赫尔曼·黑塞说:阅读不一定能给你好运,但能让你悄悄成为更好的自己。草坪上 、大树下、湖塘边,图书馆,书房间,手捧书卷,聆听字与字的交响,体会世间百态万象。爱好读书的人,会用聪明灵慧的气韵、宽广质朴的情怀、善解人意的修养,将美丽写在心灵。

值此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谨以此文与诸位师友共勉!

#春日生活打卡季##以书之名##我的读书笔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