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极演变太极,太极演变两仪怎么理解?

 梁学伟 2024-05-05

无极演变太极,太极演变两仪怎么理解?

文,性,理,是易经大有卦的柔,是易经讲的泣血玄黄,是老子先天地生,象帝之先强名的道,是孔子讲的形而上、乾坤定讲的是生命体先天的无极状态,是种子、受精卵,性,文,太虚之理。是医宗金鉴讲的太虚之理,是我们现代科学讲的基因,生殖遗传信息,生长生活信,我的理解就是控制、决定生命体发育生长衰亡来自先辈的先天因素。是尚未萌发生动的种子,受精卵,秉承父母的东西,是先天太极之气成就的无极,处于混沌状态,不受五行气的作用,在天地人三界之外。

无极太虚之理是先天太极之气成就的,种子,受精卵,生命体真元的性,文,理,道,生殖遗传信息,生长生活信息是基于父母,先辈的阴阳运动的先天的太极之气,泣血玄黄。生命活动后天的太极之气,阴阳的活动,必须按太虚之理,按照先辈遗传的性,文,理,道,生殖遗传信息,基因与后天的生活环境共同去成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道要法,必须法的那个自然,法自道出是基于自然生成逻辑。我们现代人有基本的生物科学基础不难理解。

孔子讲生生谓之易,“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任何生命体都秉持有生殖遗传信息,它们的生化必须按照生殖遗传信息,基因去进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来自父精母卵的DNA裂解,组合成受精卵,形成真元,生殖遗传信息组合成真元的性、理、文、基因,就是所谓乾坤定矣。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里的天,我的理解指的应该是天性,也就是《中庸》所讲的天命之谓性的天,道家讲的先天一炁的天,是所谓的太虚之理,我们现代人讲的生殖遗传信息。

生命体的一生的生化都得按照这个乾坤去进行,生存环境提供它们的外部的能量与物质,地化的五味,生命体摄入后,必须按照生命体的生殖遗传信息,基因,性、理、文去生化,去成形、成质,去现象,去表情达意,就是所谓天尊地卑,天为阳,地为阴,阳主阴从。

天行健,地势坤是在讲生命体的后天了,讲阴阳,讲太极,讲种子长叶后的光合作,讲人动物出生后摄入饮食后化外物为己用的生长化收藏,在性、文支配控制下,成形成质。

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世界是物质的,也是能量的,九星悬朗,七耀周旋。花自开放,鱼自游,生生化化品物咸彰,大千世界万类生化,千差万别,所有的生命活动一定各有控制其生化的在其中,肇基化元的太虚一定是有的,这个理我们可以理解为信息,所以世界更是信息的。

形是这个一元生命体、这个人的形,理是这个一元生命体、这个人的理。一元生命体这个系统,乘气,天地之五运六气,饮食五味化气,情志化气,而有动静之变,生出阴阳变化。阴阳是一元生命体的阴阳。五运乘(人的阴阳)阴阳而变迁,(人的五脏)五脏因阴阳(天地人的阴阳)而变动。

太极的阴阳变化,只要生命体还活着,真元还在,神还在,生命的机能还在,能生生,物能出入,气能升降,必然是阴极了还能够阳,阳极了还能够阴,也就是阴阳能够开阖枢。阳动而变,阴静而合,五行生矣。

一元太极阴阳的开阖枢,必然有太阳的阳气升之开始,阳明的阳气的阖,即阳气上升的结束,少阳的枢机这个促使阳气上升的驱动力也必须存在;必然有太阴的阴气下降之开始,厥阴的阴气下降的结束,少阴的枢机这个促使阴气下降的驱动力也必须存在,这是不需证明的公理,也是生命体存活的真理。三阴三阳为标,六气为本,阴阳开阖枢是人体生化的五运六气正常的生理过程,是生命活动的充分必要条件。能阴能阳就是生命体能生化,完美的生化,率性的生化就是道化,所以孔子才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成之者善也,继之者性也。

死人,死物,气止化绝,没有升降出入,没有神机,没有气立,也就不能够开阖枢了,也就没有五运,没有六气,不能够阴,也不能够阳,真元不在了,真理也就不在了,道也就是非恒道了。

脉乃气血之先见,其变化“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人的气血脉动与天相合,与四时相合,与昼夜相合。肺朝百脉,十二经,一昼夜循行一周,每经各主一个时辰,还复寸口;脉随四时有春微弦,夏微钩,秋微毛,冬微石的随时之动现,天经地义,天动人亦随动,是正常人的生理规律。天地之道的阴阳在地为化,当然包括人的生化,脏气法时是公理。

河图的五数表达的是生命体的生化能量转化,信息转化,物质转化,是玄虚的转化,玄虚即是物质、能量、信息的转化,生命体自身信息控制下的物的出入代谢,收摄藏精。能够化的物质,经过五脏每轮回生化一次,其能量属性,信息属性就改变一次。

牛羊吃草,草的能量属性,信息属性与人再吃到的牛肉的能量属性,信息属性完全不同了,草的能量,草的信息,草的玄,草的虚,经过牛的生化,已经是牛的玄虚,牛的化味,牛的能量属性、信息属性的物质了。这也是玄之又玄的一种形式,而这个过程才应该是民以食为天的本质,是老子讲的众妙之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