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一见闻思录》(五)

 斐言乱语 2024-05-06 发布于湖北

《五一见闻思录》

   驱车赶到洪湖,已经是晚上八点,住进了宾馆后,妻子安顿女儿和乐乐就寝,我则窝在床上看书。第二天本来打算带着女儿们一起去洪湖革命纪念馆游玩,顺道对孩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但搜索发现湘西革命根据地旧址在洪湖瞿家湾,距离洪湖市区还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干脆选择去市区的洪湖革命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不大,妻子和孩子们走了一圈早早的坐在车上等我,我则花了半个小时游览,大体对于洪湖有了轮廓的了解。奇怪的是,博物馆介绍陈友谅是洪湖人,而百度搜索的是沔城(仙桃)人,看来中国类似的公案不少,一个人成名了,到处去争抢他的出生地,力求沾点光,给自己家乡贴点金。

   回到武汉已经接近中午,妻子找了一家烤肉店用餐,两天多的时间,两个孩子已经没有了进餐的力气,我再怎么拼命,也没有将点下的套餐吃完。送完乐乐回家,妻子整理家务,我则读书补觉。

   时间到了假期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包括不出差没应酬的周日,大多的时间我都回呆在办公室,读书,习作,准备会议提纲,计划下一周的工作。每每这个时候,计划做的很好,但是执行时就走了样,四样工作往往无法圆满完成。

    早晨起床后,总要在家里表现一下,才能换一个自由身,要么洗几件脏衣服,要么去给家里买一顿美味的早餐,否则出门就是一件难事,这个时候,一天的四分之一已经过完,接下来只能占用晚上的时间,知道转钟才能回家。

   到了公司匆匆的整理下思绪,如期赴一个忘年交的约会,我与前辈仅在酒桌上见过一面,交谈了几句,互相加了微信。对方过节前约我谈谈“创作”(汗颜一下),我随机答应节内碰头,实际上此次的交流没有目的,目标性也不强。对方是从体制内脱离后开始创业,成功后移民国外,但一年有近一半的时间呆在国内。与前辈的交流,基本上是我听得多,讲的少,交流的话题应了当下一句时髦的话,真正的是在“谈理想,谈人生”。我们整整交流了四个小时,直到他的球友催促他去打球,我们才依依不舍的分别,似有想见很晚的感觉。具体的谈话内容暂且不讲,我仅谈一点我的感受,就是城乡差距的存在和影响。

   在和对方交流之中捕捉到的信息,对方是80年代初的大学生,父亲是解放前的教职人员,也就是高级知识分子,两个子女则学业有成,在国外工作定居。反观自己,是农民的孩子,第一代进城拓荒者,算一算从上大学进城,如今已有28年,但是在很多地方,依然与城市格格不入。从最初的恐惧、抗拒,到适应、接纳,到现在依然没有融入(溶入),尽管拼尽了权力,内心依然认为自己是一个闯入者,看来真正的要成为一名城市人,还要等到下一辈,或者下下一辈。

   作为城市的第一代闯入者,我一直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以前,没有考上大学的农家子弟,人生的模式,无非是打工赚钱,起房子娶媳妇,生孩子靠学校;考上了大学,依然是打工赚钱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然后继续为孩子未来的生计赚钱存钱;如果赚钱多一点,就是买二套房,换车子,生二胎三胎,基本上模式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为了生活,或者为了物质条件够好的生存而已。反观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城里人,他们真正的是为了意义、精神、追求而或者。这位前辈对我讲,他的子女要求他,好好锻炼身体,活好自己的人生,将家里的产业变卖处理,他们可不想花费精力去打理父辈的产业。为了生存而活着,也许是逼不得已,但是我们要知道人生除了活着,还有比活着更高的人生追求,这一点对于很多第一代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就是一道不可翻阅的高山。相比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父辈,他们还可以有一种选择——回乡,但是对于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农村已经回不去了,城市化的进城打破了社会的组织结构,你必须选择接纳并融入城市,这是我们这一辈,甚至下一辈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反观我自己,经商十年,远没有达到财富自由的阶段,但是我很庆幸,通过创业,我看到了我以前看不到的世界,现在依然为了活着(生存)而努力,但是我也匀出了一部分的精力去追求意义,包括今天将自己关在办公室,现在正在进行的读书和写作。

   最后,在谈谈读书。假期我读完了我党核心智囊早期还是学者的时候所作的三本书。一本谈城乡教育的差距,一本谈如何读经典著作,还有一本谈都市的迁徙,写的是中国现代文人(小说家)如何去处理与城市的关系,书中的主人公都是从乡村走向城市的,这也是为什么前述有关于城乡异同论述的原因。书名在此不一一列举,甚至作者著述的宗旨与我的所得都相差甚远,在此也不去,也没有必要去赘述说明。

   仅看我的收获,似乎这三本书与我的专业(环境工程),与我的身份(私营企业主)均无多大干系。但实际上关系甚大,读这些无用之书,或者说空间广阔的书,对于你做好具体的某件事情无直接关系,但是却能够帮助你站在跟更高远的角度去看到你所做的事情,抽离后你在思考你所从事的工作,加上深入的思考,你会看的更明白,行动的也更从容,坚持的跟更彻底。

   至此,我的“五一见闻思录”也到了要结尾的时候,最后还是谈下我读书的感想。现在为什么大多数人不读书,无非两个原因,一个是没有志向,没有高远的志向;另一个是没有尝到读书的甜头,或者说没有从读书方面得到收益。自创业以来,七八年的时间,我读了约1000余本书,写就了150多万字的文章,在创业以前我也是不读书(年均阅读6本书左右)的。为什么我会拿起书本读书,一方面是我不愿意再过平庸的人生,不愿意碌碌无为,我拿起了书本。其次通过读书,开阔了我的眼界,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无能),从开始读书,我在4年内完成了约300本的阅读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进而收获了读书带来的红利,进而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读书。

   社会上充斥的“读书无用论”,大多是不读书的人讲的,或者是随便翻阅几本书的半吊子讲的,如果你轻信了,那么你只能过上和抱有如此武断论点的人一样,过上和他们一样的日子。

2024年5月5日于武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