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种 屋顶样式 | 古建筑

 文冠厚朴 2024-05-06 发布于安徽

上古之初,屋顶的主要作用是为人类挡风遮雨,并能够快速排除屋顶上积聚的雨水。但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皇权制的不断加强,建筑屋顶的样式逐步分化演变成为权利等级制度的象征,在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后,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图片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一般分为庑殿式顶、歇山式顶、悬山式顶、硬山式顶、攒尖式顶和盝顶等。

其中,按屋顶的层数分,庑殿式顶、歇山式顶和攒尖式顶可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形式;歇山式顶、悬山式顶和硬山式顶又分为有正脊和无正脊的卷棚式两种;此外,歇山式顶和悬山式顶则衍生出一种由两个屋顶九十度垂直相交而成的十字脊顶;而攒尖式顶又变形衍生出了盔顶。

按照清代屋顶的规制等级由高至低可分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无等级且不用于重要建筑的有攒尖顶、卷棚顶、盝顶、盔顶和十字脊顶。

图片
Ⅰ 重檐庑殿顶

重檐庑殿顶是明清代所有殿顶中的最高等级。庑殿顶在宋朝时称“庑殿”或“四阿顶”,清朝称“庑殿”或“五脊殿”,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

庑殿顶所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图片重檐庑殿顶 | 故宫太和殿
图片重檐庑殿顶 | 日本东大寺大佛殿
图片
Ⅱ 重檐歇山顶

重檐歇山顶,即在歇山顶的下方再加上一层屋檐,和重檐庑殿顶第二檐大致相同,其在规格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

歇山顶,在宋朝时称为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时改为歇山顶,又名九脊顶。

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得名“九脊顶”。由于正脊两端到屋檐处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又得名“歇山顶”。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

图片重檐歇山顶 | 故宫太和门
图片          重檐歇山顶 | 河南老君山老君庙
图片
Ⅲ 单檐庑殿顶

单檐庑殿顶在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别中的最高等,高于单檐歇山式。宋朝称“庑殿”或“四阿顶”,清朝称“庑殿”或“五脊殿”。庑殿顶所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图片单檐庑殿顶 | 山西万荣稷王庙大殿
图片单檐庑殿顶 | 山西大同华严寺
图片
Ⅳ 单檐歇山顶

单檐歇山顶,在中等级别中仅次于单檐庑殿顶,宋朝时称为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时改为歇山顶,又名九脊顶。

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得名“九脊顶”。由于正脊两端到屋檐处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又得名“歇山顶”。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

图片单檐歇山顶 | 福州华林寺
图片单檐歇山顶 | 山西大同华严寺
图片
Ⅴ 悬山顶

悬山顶,又名挑山顶,等级次于庑殿顶与歇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一般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构成,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顶。

和硬山顶的不同之处在于悬山顶建筑两侧的山墙凹进屋顶,屋顶的檩伸出墙外,加博风板保护。由于此类建筑的屋顶悬伸外挑于山墙之外,故名悬山顶或挑山顶。

与硬山顶相比,悬山顶有利于防雨,而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悬山,北方则多硬山。

图片悬山顶 | 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
图片悬山顶 | 山西运城临晋县衙
图片
Ⅵ 硬山顶

硬山顶的建筑等级最低,在庑殿顶、歇山顶与悬山顶之后。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宫殿中的两庑殿房多用硬山式屋顶。

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形成两面屋坡。左右侧面垒砌山墙,多用砖石,屋顶的檩木不外悬出山墙。硬山顶区与悬山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因其屋檐被山墙全部包封,建筑外观显得质朴而坚硬,故名硬山。

图片硬山顶 | 山西平顺龙门寺
图片硬山顶 | 杭州玛瑙寺辅房
图片
 卷棚顶
卷棚顶为双坡屋顶,两坡相交处不做大脊,由瓦垄直接卷过屋面形成弧形的曲面。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故有卷棚悬山、卷棚硬山或卷棚歇山。
图片卷棚硬山顶 | 宁夏董府
图片硬山顶 | 河北保定观音堂

图片

Ⅷ 攒尖顶
攒尖顶的特点是屋顶呈锥形,没有正脊,几条垂脊交会于顶部的一点形成尖顶,被称为宝顶或雷公柱,部分攒尖顶建筑的屋顶之上装有宝瓶等装饰物。

攒尖顶的形状多样,包括方形、圆形、三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常用于亭、榭、阁、塔等建筑,攒尖顶亦有单檐和重檐之分。

图片攒尖顶 | 北京天坛祈年殿
图片攒尖顶 | 杭州西湖集贤亭
图片
 盝顶

盝顶结构最早出现在汉代,金、元时期得到广泛使用。到了明代盝顶的等级地位有所提升,如故宫的钦安殿就采用了重檐盝顶。清代以后,盝顶的使用率下降,其地位也随之降低。

盝顶建筑的特点是顶部用四条正脊围成一个平顶,平顶四周加有一圈外檐,下接庑殿顶。一般用于殿阁的平顶是封顶的,而用于仓库或井亭则多是露天的。盝顶梁结构多用四柱支撑,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

盝顶为平顶建筑,多用于我国西北、西南和华北等干旱少雨的地区。

图片盝顶式阁楼 |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片重檐盝顶 | 北京故宫钦安殿
图片
 盔顶

盔顶是古代中国建筑的屋顶样式之一,盔顶无正脊,与攒尖顶一样各垂脊交会于屋顶正中,即宝顶。不同于攒尖顶的是盔顶的斜坡和垂脊上半部向外凸,下半部向内凹,断面如弓,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故名“盔顶”。

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是中国古建筑中现存最大的盔顶建筑。

图片盔顶 | 湖南岳阳楼
图片盔顶 | 四川阆中巴巴寺
图片
 十字脊顶

十字脊顶是古代中国建筑的屋顶样式之一,由两个屋顶九十度垂直相交而成,一般为悬山式或歇山式。

《清明上河图》中很多民居采用了十字脊顶,其四个山面多用悬山顶;而在宋代的《金明池夺标图》中出现了“四面歇山顶”,即四个山面都是歇山式的十字脊顶。

图片十字脊顶 | 北京故宫角楼
图片十字脊顶 | 浙江台州温岭市东辉阁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