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揭开“祖传秘方”的面纱

 ff4vu0dx7moxpl 2024-05-07 发布于黑龙江

韩愈(768~824年)说过一句名言,“可以智者道,难为俗人言”(见《送陈秀才彤序》)。所以我现在说:“所谓祖传秘方是骗人的。”此言只有智者能同意,俗人是无法接受的。

其一,既称祖传,则方必出于古人之手。

医药是在天天进步的,昔日有效率为10%的方药,今天已有有效率为50%的方药,试问你选择昔日的还是今天的?明天更有有效率为90%的,你是否还留恋于今天的药方?

一如过去的独轮羊角车一统天下,现在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辈出,只有呆子才去使用独轮羊角车。

其二,有效方一经使用,疗效真高,当然求之者日益增多,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决不会中断“冷场”,更毋需你子孙去“发掘”。“发掘”二字可以证明已中断“冷场”,也就说明此“方”不太高明。

其三,即使它疗效确实好,但也要知这个疗效是产生于当时病种少、病因简单、病人要求也不高的环境里。而在病种多、病因复杂、病人要求高的今天,还能“以不变应万变吗”?

笔者童年时,还亲眼见到不少依赖祖传秘方来治病的医生,经过六七十年,早已旗卷摊收。何也?没人请教了!

其四,祖传秘方,仅仅是专治这个病的。古代医生诊断水平不高,他的诊断是否准确?遑论有不经过医生诊断而凭病人自己想像得之的。

在“病”与“药”不相符之下,张冠李戴,还能谈得到疗效吗?没有把你治坏,你还算幸运哩。

其五,同样一种胃病,有的胃酸过多、有的胃酸过少;同样一种甲状腺病,有的缺碘、有的碘过多。

即使这个祖传秘方有效,那么其中仅有50%的病人有效,而另外50%愈治愈重。

其六,最令人可笑的是“治疗恶性肿瘤的祖传秘方”。

要知人们对恶性肿瘤的认识,不论国内外,都近在百年。1913年从国外译来的《罗卡两氏外科学》中尚没有此病。病未认识,祖传秘方倒提前出现,天下哪有这等怪事!

其七,或谓“丹方一味,气死名医”,祖传方绝不在丹方之下。要知丹方是民间的验方,是公开的,而祖传偏偏冠之以“秘”,那就有其“难言之隐”了。

而且说是“祖传”,从父亲的父亲开始溯计上去,直到近古、中古、上古、太古都是我的祖辈,此方更不知出于何时,无从考证,仅仅凭你的口说而已。

“口说”本来就是“无凭”,不是骗人,是什么?

所以“祖传秘方”,仅有其辞而未必确有其实。其所谓“祖传”和“秘”,值得怀疑。用之是否安全,尚难保证,更遑论其疗效了。

因之有人说,相信祖传秘方者是呆子;打着祖传秘方旗帜来替人治病者是骗子;一个堂堂正正的医生而以祖传秘方来标榜是笨伯。不管呆子、骗子和笨伯,都是俗人。因之也难与他言。

有没有发现,经常有人借助互联网说自己有祖传的“祖传偏方”,什么治阳痿、不孕不育、止咳偏方、治癫痫偏方、治冠心病偏方、治哮喘偏方、治胆结石偏方、治高血压偏方、治不孕不育偏方……小到咳嗽感冒,大到癌症,各种治疗偏方应有尽有。这些所谓的“祖传秘方”靠谱吗?有是否合法?

学过中医的人会知道,中医治病的原则是辨证论治,而每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病机病因是不同,必须通过辩证,随证治之。怎么有可能不加辩证,直接用药?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教授刘鑫曾对媒体表示,使用偏方给他人治病,出现问题的要承担责任。因中药偏方的数量巨大,要实现有效监管并不容易,建议在管理上加强登记,要尽量做到有据可查,这样骗人的情况也会减少。 所谓偏方,大多指未经有关部门同意上市出售,或不是正统的药方,其来源不为人知,也不见历代的药学典籍记载,只是在民间流传。

案例一:95后女孩小何有长期吸毒史,并患有肾结石等多种疾病,其父何某就带着她去找“大夫”吴某看病,拿了些中药和吴某自制的药丸服用。服药后,小何身体出现不适,到医院就医。医院诊断为:化学性膀胱炎、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右肾结石、双肾积水、轻度脑萎缩、毒品戒断综合症、两肺多发结节等。 “我们去医院做B超才发现,并非吴某诊断的'血龟病’,按照他的医嘱服药后,出现了手脚麻痹、头痛等症状。”小何的家人报了警,当地卫生局对吴某处以行政处罚。随后,小何将吴某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残疾赔偿金、护理费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金等,共计136.3万余元。

某患者,讲述其至亲遭遇一次外伤后的就诊经历,,患者不小心摔倒,导致右手掌骨骨折,由于没有形成开放性伤口,仅有局部活动受限、肿胀、疼痛,便就近一家诊所就诊。

该诊所医生称,自己有祖传治疗骨伤方法,通过局部按摩后,给予敷药,疗效可靠。患者听信该医生介绍,并接受治疗。结果,治疗20多天后,患者手背肿胀、疼痛更加厉害。随即被家人送往县医院骨伤科诊疗,通过X线片发现,患者骨折断端叠靠,医生推断很可能因诊所医生用力过猛,将断端推上而形成叠靠现象。后来,该诊所医生包括妻子娘家上几代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并没有当医生,更别说骨伤科医生了。那,他何来的“祖传”呢?纯属子虚乌有。

无独有偶,十多年前,一名乡村医生来到镇上行医,在诊所门内挂上“祖传秘方,专治骨伤”等字样,还贴出所谓骨伤病人赠送的锦旗等,并对外宣称,自家祖祖代代都有诊疗骨伤科经验。一些骨伤病人纷纷前去诊疗,可是疗效却不如人意。

后来,人们了解得知,该医生上几代人都没有从事医生者,父辈是扎花圈的。一些人不得不笑谈,“倒也是祖传骨伤,转用竹签扎花圈。”没过多久,这名自称“祖传骨伤”的医生基本上没病人前去就诊,不得不关门大吉。

顾名思义,祖传就是指祖上传下来的。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祖师所传下来的,唐代贾岛《送空公往金州》中记载,“松生师坐石,潭涤祖传盂。”指的就是师傅真传的技术或方法等;一是祖宗所留下来的,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中记载,“这件衫儿,是蒋门祖传之物,暑天若穿了他,清凉透骨。”指的是祖辈、上辈、族中之人留下来的物品、技术、方法等。在医疗行业,祖传要么指的是药品,要么指的是诊疗手段、方法等。必须是一个家族,或一个家庭代代相传,或隔代相传的有效的药物或诊疗方式方等。

“偏方的情况非常复杂。”刘鑫表示,偏方通常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它与西药的研发过程不同,这种总结往往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关于偏方的分类问题,目地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类:一是已经被整理开发并加以运用的秘方;二是在民间小范围流传,说不清源头的偏方;三是中药世家代代相传,在民间有一定口碑的方剂。“被整理开发的偏方要符合药品管理法的规定,祖传秘方可以由中医药管理部门进行认定,而口口相传的偏方数量很大,想要实现对它的有效监管并不容易。”刘鑫说。

 明知使用偏方治病存在风险,仍有不少患者跃跃欲试。“相信偏方的人往往病情较重,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即使偏方真出了问题,有时候他们也不会说出来。”刘鑫说。 “使用偏方给人治病,出了事情肯定要担责,不仅是民事责任,有的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受访专家表示,实践中使用偏方给人治病,涉及非法行医的情况比较多,但不能简单的认定都构成非法行医,关键是要看其是否是针对不特定的人,是否是长期以此为业,而不是仅依据是否盈利进行判断。如果是谎称说有祖传秘方,而实际上并没有,却给人开“药”骗钱的,可能会涉嫌欺诈。

  实际上,称因吃偏方病情加重,患者想要维权并不容易。“对方不承认开过药,还会辩称患者找其他人也看过,实际上很难证明两者的因果关系,这就是场糊涂官司,存在认定难的问题。”受访专家表示,服用秘方药物和病情加重需证明具有因果关系,这可能需要相关专业机构的鉴定。如果无法确认二者之间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就无法判定构成侵权。

  从关注民生、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来讲,对仅凭祖传秘方、偏方行医的民间中医进行规范是十分必要的。为使他们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减少患者的使用风险,受访专家建议,除了组织具备条件的民间中医积极参加学习考试取得行医资格外,祖传秘方、偏方持有者可以通过和专业药企合作的方式,向国家药监局申请注册审批,把疗效好的中成药等推向市场。药方持有者既可以获得药品销售的市场红利,经专业药企生产药品也更加安全,同时也可以惠及广大患者,进而可实现规范化发展。

所以,我们不能盲目相信所谓的祖传秘方。虽然有些秘方可能有短期疗效,但是长期使用或者对于某些疾病可能没有效果甚至有副作用。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寻求正规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首先,对于祖传秘方的疗效和可靠性要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不可否认,有些祖传秘方确实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骗子利用人们的信任和不了解来谋取暴利。因此,我们需要对祖传秘方的来源和可靠性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不要轻易相信一些不可靠的信息

其次,对于祖传秘方的科学性和医学原理要进行了解。很多祖传秘方是建立在传统医学理论基础上的,这些理论可能在现代医学上并不能完全得到证实或解释。因此,我们需要对祖传秘方的医学原理和科学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现代医学理论和实践。

最后,对于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要有充分的了解。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做出决策。有些人可能会盲目相信祖传秘方可以完全治愈自己的疾病,但实际上这些秘方可能只对某些特定的人群有效,或者只对某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对于祖传秘方,我们应该保持理性、科学的态度,不要盲目相信,更不要因此放弃正规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只有在充分了解和研究秘方的来源、可靠性、科学性和医学原理,以及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健康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