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中医通讯思维之“望诊”

 m175 2024-05-08 发布于黑龙江

@

 四 诊 之 “望”

图片
图片

望经之礼

  关于“望诊”,一直想从讯号之理的角度,写一篇别样的望经统论,思虑良久,随以讯力而言。故,统论如下:

  望之入,以“气之演、血之司、营之固、卫之津、精之得、魂之刻、魄之思、即之合”为基,层层进之以“中”居之,“观”而势之。

   是故,素“应”为“望之力”,和“聚”意“守”为“望之规”;朴“如”、矩“生”、是为“望之系”;净之以“蒂之岚、神之即、风之浪、力之经、序之碐”,蕴“机”而兵,层层望兮,虚“德”以“卑”;思之言之,“尊万思”为“居”;敬之议之,“和万有”为“结”;炼虚逐“流”之际,其“望律”自生,并以“感”“识”礼其“伦理”而定仪轨。

   徐之,继以“碧之簇、霞之颗、轶之琯、觅之涑”为“明”,“虚”司以“力”,斯如“日”,语如“月”,望之识之,觉而理,生其“慧”。遂,“敬”为德,“护”为御;测之以“渠之阁、率之第、应之思、记之染”为刻;行以“望诉”为号;矩所言而觉其序;纹之、符之、箓之、以荫为“濡”;养之、蓄之、然之,以茁“望识”为“谨”。

备注说明:

1.  蒂之岚、神之即、风之浪、力之经、序之碐:是人体六率交互后,所形成的相关态势图,尤其在阴阳之力交汇下,会出现类似百花瞬开之兆;或千变万化之气象;或风起下之浪花飘洒之态;或类似大树枝茎生长发芽之貌等;或类似各种金石之象形成的各序列山川交汇之姿等。

2.  碧之簇、霞之颗、轶之琯、觅之涑:是人体免疫矩场九动交互下形成的礼动图。有的出现绿语诉诉的讯号辉舞之相;有的出现霞光万照下的讯号悠悠之相;有的出现星河汩汩奔腾之相;有的出现丝丝轻轻讯力跳动之相;交互间形成交织之卦位,循其卦位而明其意。

3. 渠之阁、率之第、应之思、记之染:是人体“识”路鉴别系统在循环中交织形成独有的人体丈量万物的工具。

闲谈碎银几两

 笑论言语几可!

   望诊,作为古医学传承下来的最基础诊断方式之一,有着极多的应用之法,以及更多的提高亦或践行之路。然,望诊层层递进间,更有着那许许多多的情感之率。

   古时候,能够“望诊”的医生们不少,亦都不需要任何辅助机械,凭借“身体的工具”去认知、去感受,包括古代的“观星”。想一想,古代在没有任何望远镜设备下,如何观星并命名和定义的?我们眼睛真的只是肉眼吗?  如用新中医通讯学来对人眼进行定义,则定义其为“识之藏”。以“识”为触,以“讯”为定,以集为“皮”,传递各种信息之号的言语至人体,此为“眼”。肉眼,只是生活某一矩域空层所需要的配备,然各大平行时空中以及叠动空宇中等的观察所需要配备的工具,人类一样具备。其精密度不比高级望远镜低,甚至高到人类无法想象的地步。如严格定义,从脑诉体到脑矩体至四肢和动心域的这个超级觉溯系统,是一个包含了超级显微镜、超级扫描仪的智能观测循环体系,其中还包括一种特殊的“受力”分析装置等。由此,在这个大循环体系下,人眼包括了从头到脚的一个特动大循环态,其每一部分都可以去看,去感受,去聆听,去分析,去解读,去认知,去思考。我们面对世界的第一步是初始之眼,为所谓的肉眼,然当不断的发育下,人体的各种如灵眼亦或天眼,亦或阴阳眼等则会开启,其开启的状态也会随着人体发育的自然编辑系统而定。人眼,形而上谈就是看到的眼睛,落实到形而下的身体矩动乘载,自会发现人体很多地方都可以承担“观看”之动。只是,能否发育和开启到那个程度,则要看个人的意志和社会形态的演动。

   古时候的大医,其皆有“望”之学,有的是依据“感知以起望”的方式习得;有的则是依据“感溯讯路”的方式突然开启;有的则是依据“天眼隧矩”层层递动而开启;有的则是依据“感受力应”之法矩进而开启。然,所有的“望”,是无法依靠大脑分辨和鉴别的。在这个层面的运用,更不是依靠现代人造机器认知的科技认识所能够说明的。对人体的认知,当循其序、踪其虚、应其讯而去综合统论。然其细节之浩瀚,又如同星宇般,很难语言描述清晰并点述其理。自古至今,有着阴阳眼之说,更有着所谓的佛眼、天眼、灵眼之说,而这都是什么?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包括道教的“内观”,以至于佛宗的“内示”之望等。本质而言,都是“望”之用,其所用的人体自带工具的部位不同之差异。如“阴阳眼”则更多的是探照“灵动”层面的事情,如“佛眼”则更多的是探照“理动”层面的事情,如“天眼”则更多的是探照“能语”层面的事情,至于“灵眼”则要看其位在何处方能知其用。除此之外,还有魂言、禾眼、思言、感眼、觉眼等更多层面的运用。而拥有这样能力的人,一直不少。大多数人,在特殊的时刻,偶尔也会绽放类似的工具和能力,甚至还会看到各种特殊的景象。只是现代的我们,在依赖机器认知认识世界的方式的推进下,更多的褪化了人类自带的各种感统的再发育。 

   曾经,跟人商讨过“望”的发育行进图,亦或修行行进图,发现人体不同,差异极大,甚至有的人天眼之中藏有无限封印,与其说封印不如说是盖了好几个帽子,这种进化和演化让人很无语。许多时候,会发现人体的能量场已经撑不起它的开启,许多时候为了自保,不得不层层盖帽。由此,慢慢的会发现,在人体近几百年的演进下,其望之序,已经从之前的三序九格演进到了如今的九序八格之理,依次是:1. 言气问依间,望其晕,是为禾序,以无所往、为所住;2.言七问域间,望其蓄,是为刻序;以无所住、语无所往;3.思净定意间,望其神,是为瀚序;以所住、所往、素无所思;4.思音定格间,望其聚,是为隼序;以无所思、无所往、生无所念;5.言定其生间,望其岢,是为君序;以无所念、语无所思、定无所相;6.损衍定息间,望其悲,是为蓝序;以无所相、无所念、生其语;7.气经循序间,望其沉,是为虚序;以无所语、无所念、灼其养;8. 拦卫素营间,望其筋,是为苦序;以相逐、相,无所相。9.定移讯诉处,望其压,是为菓序。以相、凝思,定其念。

   前几日听朋友诉说“精神疾病”的鉴定方式,亦更是无言,几个调查问卷,看回答就推测是抑郁、亦或焦虑、亦或精神分裂等?用着冷冰冰的调查问卷来测试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这是说人类认知真的可以自大到这个程度?当有了一个学科的系统和资格后,在这样的系统和资格标准内做事,是可以轻松获得所谓专家式的自豪,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则是一种消亡和颓废。    

   人体本身,就是一类超级精密、高贵、智能、超级智慧的存在,其所具备的超级智能更有着自己独有的个性和意志,而所谓灵魂的我们,是需要依靠这部超级智能机器,来认识和感受自己,并依靠这部超级智能机器来计算、认识和感知万物。然,我们却发明了机器人,其智不如人类,其灵不如人类,却代替人类这部高级智能人体来告诉人类这个主人的身体和思维是怎样的才算正确,这是多么的荒谬和PUA?有时候,是否该停下来想一想,发明这些是为了什么?究竟谁主沉浮?

     First Frost     

图片

  +

+

司之集

  我相信,有一天,人类能够看到看到更多的可能,而当走到那一步的时候,我们会明白人之尊以及人之卑,也会更明白如何与世界相处,也会更明白如何爱惜每一个生命,亦更会明白这个世界无尊贵且更无低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