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刈是简化字吗

 望远镜 2024-05-08 发布于广东

刈是简化字吗

一直以为“刈”是简化字,小时候看见生产队派工时出现“刈稻”“刈草”等字,虽不认识,但凭认识几个方块字,如“手”“毛”等,连猜带蒙,也就知道“刈稻”“刈草”是“割稻”“割草”。又恰逢第二批简化汉字出现,后虽弃之不用,“刈”也不见了,因此以为“刈”是“割”的简化字。

后来才发现“刈”不是简化字,而是古书上就有的字。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的《国语·齐语》中“刈”作农具镰刀。《诗·周南·葛覃》:“维叶莫莫,是刈是濩。”屈原《楚辞·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時乎吾将刈。”《论衡·逢愚》:“春种谷生,秋刈谷收。”南朝宋鲍照《代东武呤》“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唐白居易有《观刈麦》:“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终日不能忘。”还有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六月刈新禾,耕治老稿田,插再生秧。”这是本义。看来,当今有“割韭菜”一词,当用“刈韭菜”合适,旧词新用,简单明了。

读书时老师在写错的地方打上“乂”,以前法院公告宣判犯人死刑时会在人名打上红“乂”,而有一段时期,那些被打倒的人名上也会被打上“乂”,这些无不是肉体或名义上“咔嚓”一声而完蛋之意。《康熙字典》“刈,本作乂,后人又加刀(刂)作刈。”用“刀”有“咔嚓”一声,稻和草、身与名就应声而倒,“刈”比“割”直观,可视为“中性字”,又易学易记,远比人或物有“害”才动刀好,但稻之类是因为有益于人类有用才被“刈”的,哪里是有“害”才动刀?或者说“割”更偏重于割弃有害物质,如外科手术,切割毒瘤病灶等,如此,“割”比“刈”更胜一筹。

“刈”还有引申义,《国语·吴语》注亡之,“今天王既封植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广雅》注断也;又,杀也。《吕氏春秋·慎大览·顺说》:“刈人之颈,刳人之腹。”《新唐书·窦建德传》:“我无罪,王何信谗,自刈左右手乎?”《大戴礼记·用兵》:“及后世贪者之用兵也,以刈百姓。”后世发起战争的各类用兵者,无不如此,近年来的俄乌、巴以亦可证。

在普通话(国语)发音中,“刈”(音yì )与“割”(音gē)不同。《说文解字》有“割”,“剥也,从刀,害声,古达切。”而将“芟解为刈,草也,从艹从殳,所衔切。”看来《说文解字》中古义与今义,古音与近音变化很大。《康熙字典》“刈”注其唐韵鱼肺切;正韵倪制切,音乂。但在一些方言中,还是与“割”发同音的。

“刈”虽出现在“二简”表中,但不是简化字,有人认为“刈”是“割”的俗写,其实是“二简”时古字今用,现在却是古字不用,只是不知“刈”与“割”哪个字出现更早。

                                         2024年5月8日 星期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