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松学经穴】人体十四经之:认识大肠经

 简单医行 2024-05-08 发布于云南

手阳明大肠经(20个穴)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上行经过第1、2掌骨间和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循行于前臂外侧的前缘,进入肘外侧,沿上臂走肩,向上交会颈部大椎穴,向下从缺盆进入体腔,络肺、属大肠。分支从缺盆经颈部入下齿,返回经口角到上口唇,交会于人中(水沟穴),左脉右行,右脉左行,止于对侧鼻孔旁(迎香穴)。

编者按:

十二条正经,加上奇经八脉中最重要的任督二脉,构成了人体最重要的十四条经脉。


对于初学者,不管是用按揉刺激的手法,还是用针刺、艾灸,都需要了解这些经络穴位的基础性格,才能准确循经取穴。这个系列,就给大家好好捋一捋,使之尽可能成为初学者随时可以参考的工具书。

根据子午流注的概念,十二经脉的气血从肺经开始,肝经结束。前面讲了肺经,今天我们进入大肠经......

大肠

为肺提供水源

肺与大肠是表里,肺是阴金,大肠是阳金。

小肠把食物精华吸收以后,食物残渣和水就进入大肠,因为小肠是火,会把大肠里面的水气化,像热气往上升,就形成天上的云,天上的云就是肺。所以肺脏的水来自大肠,肺有水气形成津液,人就不会口渴。人体部分水液在肺与大肠之间形成一个循环。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经流注的时间是卯时,就是早上的五点到七点。正常情况下,此刻人会自然醒来,并且大肠蠕动会特别强烈,从而产生便意,排空肠中宿便,清洁身体。

大肠经,能治疗与大肠相关的疾病,以及大肠经循行线路上的痛症,如上肢、肩、颈、头项部病症。而大肠经,不仅仅只能治疗与大肠、大肠经相关的疾病。

十二经脉中,大肠经与牙齿的联系最密切,因此大肠经的很多穴位,可以治疗与牙齿相关的疾病;“面口合谷收”,大肠经上的合谷,是治疗面口部、鼻部疾病的鼎鼎有名的大穴;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一些肺系的疾病如外感病,或者小便异常等,常可与大肠经上的穴位相配合使用......

大肠经

二十穴各显神通

1. 商阳:

商同“上,阳,指阳金。意为此乃阳金脉气所生之处。肺为阴金,大肠为阳金,肺经由列缺分出一支走向食指端,阴金至此已转化为阳金矣。

功效:商阳穴被誉为“人体自带的开塞露。商阳穴是井穴,力量强大,要用指甲掐才有效果,它是专门治疗便秘的一个要穴,但是它不治疗气虚这种便秘(就是觉得肚子胀却拉不出来)。那它治那种便秘呢?就是大便已经到肛门,却拉不出来,一揉这个穴就出来了,有点儿像开塞露的感觉。

另外,商阳穴经常与少商穴合用,刺血退热。

2. 二间、三间:

二间、三间,是指它们分别为大肠经的第二、第三个穴位,中间正好间隔一个指关节。

功效:此两穴不常用,但用于肩膀疼痛有特效,原因是周老的手部反射图中,两穴正好对应肩部,相关案例,参考阅读:

外治法案例分享:肩膀疼痛,二间、三间特效

3. 合谷:

合,开合、结合与合拢之意。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合谷,山名,穴在太阴与阳明结合处,开则如谷,合则如山也。更兼手太阴,由列缺别走阳明,在此自应结合依傍。

功效:合谷穴被誉为“包治百病的万能穴。合谷穴治牙痛是最管用的,而且是交叉治,就是左侧牙痛,就揉右边的合谷穴。揉的时候,在合谷附近探测最疼痛的点,一般来说,虎口的最里面,被称为“牙痛合谷”,针对牙痛效果最好。

按揉合谷,手法很重要,伍春峰老师在视频中给我们示范过,参考阅读:

【手法解读】伍哥视频讲解系列之:借曲池、合谷,教取穴技巧

4. 阳溪:

阳,指阳经与手背部。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小会”,泛指阳经阳部之凹陷处也。

功效:阳溪穴是补阳气、提精神的,可改善头部、眼部供血、明目、治疗眼睛酸涩、眼睛胀痛。

另外,如果落枕了,脖子左右活动受限,按揉阳溪穴;脖子前后活动受限,按揉脚部的解溪穴。

5. 偏历:

偏,指侧旁与倾斜。历,指行走与经过。言经穴皆位于前臂之偏旁,并从此分出旁支、斜络于太阴也。杨上善曰:“手阳明经上偏出此络,经历手臂,别走太阴,故曰偏历也。“

两虎口相交,中指在手臂上所点处就是偏穴。

功效:耳鸣、鼻衄、结膜炎等五官疾患;手臂酸痛;腹部胀满,水肿。

6. 温溜:

温,温暖。溜,通流,通留。功能:温经发汗,又为袖手取暖留止之处(古人将手拢在衣袖中取暖时,双手正好停留在此处)。

功效:此穴具有温经发汗、疏风散寒之功。在温溜穴刮痧,可祛除寒邪

7. 下廉、上廉:

上、下,指高低,前后。廉,指边缘、棱隅。穴在前臂边缘有棱隅之处也。廉者,前臂上段隆起之象也。

功效:清肠、治便秘。

8. 手三里:

三里,指长度及人身上中下三部之里,以其与肘部距离长度及通乎三焦之里而言。穴约在肘下三寸,与足阳明之三里上下相应,对三焦在里诸病无所不包。手三里穴在曲池穴下2寸处,其上方有手五里。

功效:治头面肿、上身肿、腰膝痛、肠胃功能不好、过敏性鼻炎、身体虚弱。手三里是一个强壮穴,和足三里穴一样,平时多揉,可以增强免疫力。

9. 曲池:

曲,弯曲。池,水之停聚处。曲池,地名。穴在肘臂屈曲时肘横纹端凹陷如池之处也。必须屈肘取穴,凹陷方显。经气至此,有如水之入池。

功效:降血压、祛痘痘、治皮肤病、明目,肚脐以上的消炎、解毒、镇痛穴。

需要注意的是节、肘关节、手腕、脚踝,都是X形平衡法中常用的对称点,可以互相交叉治疗。因此,曲池附近痛点,是治疗膝关节疼痛的常用部位

关于曲池,宣宾老师有更详细的阐述,参考阅读:

【一起学】宣宾老师外治法之点穴疗法系列:特效部位之“曲池下”

10. 肘髎:

肘,肱与前臂之间的关节部分。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泛指穴为肘部之深孔。

功效:治肘部劳损、网球肘。揉时要找到痛点,多揉一揉。

11. 手五里:

五里,指长度及人身五脏之里。以其与肘部的距离长度较远,及通乎五脏之里而言,与手三里同义。五里与五脏有关。

功效:治肩膀沉重、肩周炎、颈淋巴结核。手五里穴正好在骨头上,通经活络的效果非常强。它是专门给肩膀、颈部和头部供血的一个很好的穴位。

12. 臂臑:

臂,上肢之统称。臑,肩下方之肌肉。指穴在臂之臑部而言。穴当三角肌隆起处之端,故直接以臂臑名之。

功效:治白内障、视神经萎缩、眼睛酸胀、痛痒、迎风流泪。臂臑穴在肩膀三角肌下缘,找不准的话,可以敲打此区域。

13. 肩髃:

肩,项下的部位。髃,同隅,角也。指穴当肩头三隅角也。

功效:预防感冒、改善头部供血、预防脑中风

由于此处为臂骨起始端,环跳处为腿骨起始端,形成了X形平衡,因此,经常可以相互对治痛症,相关案例,参考阅读:

四十年的股骨头坏死,枯树逢春,小小银针撬动冰层!

14. 巨骨:

巨,大也。巨骨,即大骨之意。巨骨,古解剖名,穴在肩部之大骨相邻。穴在锁骨与肩胛之间。既属骨穴同名,亦为泛指肩部之大骨而言。

15. 天鼎:

鼎,三足两耳,象人之头颈,并喻为吸入天气的贵重门户。穴当侧颈,自为吸入天气之重要门户。

16. 扶突:

扶,辅佐,扶持。突,凸出,突起。指穴处为人体的头部这一最大突出物之扶持。头为人体之最大突出者,穴下之胸锁乳突肌也突出明显,更为扶持头部所必须,故名。

功效:治疗吞咽困难、甲状腺肿大、声带小结、声音嘶哑等。

17. 口禾髎:

禾,曲头木。髎,近骨的孔隙。指穴在形如曲头木的鼻唇沟之下方而言。

18. 迎香:

迎,迎接。香,芳香。谓其功能通鼻塞,知香臭。

功效:揉迎香穴,治鼻炎,及嗅觉减退揉的时候,最好把手指搓热、先抚摸鼻翼,再点迎香穴,会事半功倍。



另外,我们来了解一下位于合谷附近的第二掌骨:

手背上的食指下面有一条骨头,它上边全是穴位,密密麻麻挨着,这就是第二掌骨全息穴。无论身上那儿有病,都能在第二掌骨全息穴勘查出来,可以在第二掌骨上找痛点去解决。

二掌骨被誉为“长在手臂上的本草这是一块神奇的人体药田,身体上的很多毛病都可以在这里面一并得到解决。而且,第二掌骨全息穴揉起来非常方便,坐那儿就揉了。揉的时候,最好点按它,点按最痛的点,把痛点揉到不痛,效果就出来了。



如果想从脏腑的角度,了解更多肺的知识,可以参考阅读:

肺脏通天,大肠彻地,肺与大肠把控了身体最大的出入口 (学辩证之:脏腑辩证. 大肠篇)



文章部分内容参考自《经络入门》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