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从《如何阅读一本书》开始!

 率性而为 2024-05-09 发布于河北

嗨!大家好,我是平凡图片。是一位刚觉醒的老豆,借着陪伴成长的机会图片,对这个世界重新认识和探索图片

图片


第017课

毛姆: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三毛曰:书海漫漫,容颜自染。或多时以为书香早逝,实则潜藏心坎。气质深处,言谈风生,胸怀广袤,或显生活文字。

阅读是不是就有点阳春白雪的味道了,是不是恨不得一头扎入书海,自由遨游。

面对茫茫书海,却想不起要用什么泳姿了。

回首求学生涯,听到地最多的就是: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阅读。

阅读前,也许我们应该去了解一个人和一本书。

图片

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性的人物,早年因为想当记者,所以辍学去报社打工,后因看了19世纪英国重要的思想家密尔(John Stuart Mill)的自传,才正式求学,求学期间因没拒绝体育课,没有学士文凭,却留校任教,最后拿到博士学位。

后来主编了《西方世界的经典》,以及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他在1940年的时候,写了一本书,叫《如何阅读一本书》,(1972年同名新版。截止目前亚马逊网络书店排名569名。)

这本书系统的从阅读目的出发,解构了整个阅读过程,包括为什么要阅读、什么是阅读、阅读方法到如何精进阅读,都有涉及。

他首先把阅读的目的分为三类,一是娱乐,二是获得资讯,最后才是求得理解。

虽然这是一个半个世纪前的观念,但对于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还是非常的有指导意义,让我们知晓,充斥在我们身边,快要把我们淹没的信息是属于哪一类,因为周岭在《认知觉醒》里说,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界定问题。

让我们心动的短视频是娱乐还是资讯传播?

让我们醍醐灌顶的干货文章是资讯还是知识?

我们在新媒体中学到某种“知识”,或是利用AI产出观点,并把那些包装过后的观点装进自己的脑海里,当想用的时候,只要按一个“回忆”的钮,就能找到这种“知识”,这算不算理解了。

他最后定义了阅读的目标:阅读是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

并在以阅读是增进理解能力的前提下,提出了渐进的、互相包含的四个层次划分的阅读方法。

分别是:

一、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

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阅读准备阶段:时间跨度从出生到求学,分为:

身体方面的视力与听力;

智力方面的认知能力;

语言方面的口齿清晰;

个人准备是和他人相处能力和注意力、服从等品质。

是一切阅读的基础。

(2)简单的读物,一些基本语汇

标准是能自主地阅读一些简单的书,如绘本,图画书等。

(3)建立起基本理解能力,通过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能理解陌生的“词语”,为了好玩、满足好奇心,会主动“扩大视野”而阅读

(4)消化阅读经验,能从书本提练出作者观点,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是阅读基础能力的学习过程

二、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

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

   他分为二种

(1)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我们已经过了知识匮乏的年代,个人成长也需要我们在某一方面形成壁垒,所以选择阅读书目时需要有一点的选择,这就需要通过这个方法了解这本书值不值得读,是判断一本书价值的基础,也是更进一步了解书籍的基础步骤。

一般流程为:

Ⅰ先看书名页,一般能从序中看到作者对于本书相关说明或宗旨,通过了解可以把书本归类,并联想已经阅读过同类的书目的相关内容。

Ⅱ研究目录页,这是一本书的“地图”,就如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导航一样,搞清楚路线是到达目标的前提,这也是我们提练相关知识体系框架的好机会。

Ⅲ索引,这是一个作者都需要引用的内容,直接表明了重要性,也许就是书本的关键点,关系到作者意图与态度的新方法。

Ⅳ选看,可以随便翻,当然书本的结尾一般都会有彩蛋,不要错过哦!

这就完成了一本书的系统略读,花不了多少时间,但你会对书本有了基本了解,也能确定是否要有读下去的计划,或是把归类到资料库中去,方便下次引用和参考。

前提: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否则将一无所获,把自己想成是一个侦探,在书里寻找线索。

(2)粗浅的阅读

   把书读下来,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停下来就会中断我们在脑海中初步建立起本书的框架和场景,阅读一本书就是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起自己理解的框架和场景,为了每一个知识点,重新反复建立框架和场景,一个工作量巨大,另一个大脑也不喜欢,得不偿失。

图片

三、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

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

想要达到最好的的效率,需要一定的规则的保障,分为三个阶段,规则

(一)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 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 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 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

(4) 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 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 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 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9) 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①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②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③能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④能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⑤能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⑥能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霍布斯所说:“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样读那么多书,我就跟他们一样愚蠢了。”

作为“阅读的人”(readers),要习惯于从书写文字中汲取大量资讯,以增进对世界了解,

想要读书“读得很好”(Well-read)时,我们心中应该要有这些标准来作衡量的依据。

是理解一本书的开始,也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四、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

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除了需要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之外,还需要架构出一个不存在于所阅读书目中的架构。

 作为最复杂的阅读,好的流程将助你一臂之力。

步骤一:找到相关的章节。

分解书本的构成,把你需要的内容找出来,不再去管书本的其他内容。

步骤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阅读一本书,书本是老师,我们从中得到知识,现在需要反过来,我们是老师,作者是学生,需要从他们的话来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

步骤三:厘清问题。

主题阅读不再是解决作者的问题,是要解决自身的问题,所以要先想清楚,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总数和问题内容。

步骤四:界定议题。

主题阅读的目的是产生自己的观点,那就必须找到所有观点的素材,通常对一个问题会有超过两种以上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找出不同意见彼此之间的关联。

步骤五:分析讨论

主题阅读的目的,并不是给阅读过程中发展出来的问题提供最终答案,也不是给这个计划开始时候的问题提供最终解答。而是我们在追求对事物理解的过程中,发出一种不同的见解。

而这样的形式必须是绝对客观又公正的,主题阅读所追求的这种特质,可以用这句话来作总结:“辩证的客观。”

法国学者帕斯卡尔(Pascal)在三百年前就说过:“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抛开许多成人沉迷于速读课程亮丽的保证——增进他们阅读理解与阅读速度的保证,而是从基础做起。

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有关这个主题,他知道的应该比你还多,否则你根本用不着去跟这本书打交道了。你想“接住”多少意念完全看在阅读时多么主动,以及投入不同心思来阅读的技巧如何。

慢慢地熟悉最基础的阅读方式才有可能去掌握更好的阅读方式。

 

阅读:从《如何阅读一本书》开始!

早日读出言外之意!

图片





图片
点分享
图片
点收藏
图片
点在看
图片
点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