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协主席孙晓云作品有错字,又双叒让网友“尴尬”了!

 杨则川书画印石 2024-05-09 发布于四川

孙晓云是中国当代书坛的掌门人,也是坚决捍卫书法传统的扛大旗者,肩负着书法“拨乱反正”的重要使命,也寄托着广大书法人的厚望。孙晓云女士上任中书协主席以来,对丑书江湖书法多次发表了言辞强烈的讲话,让很多网友看到了期望,感觉书坛正在朝着风清气正的方向发生转变。

然而,前些日子,《书法报》公众号连刊三期'书法报40年专刊丨同心·书法名家题贺'链接,点开一看,发现孙晓云主席的一幅作品,细看一下,发现孙主席疑似又写错字啦!

图片

这幅作品,孙主席写了四个字——《行稳致远》,这四个字中的'稳'字可能是老孙的神来之笔,我比划了半天,硬是没搞懂'禾''急'是怎么衔接出来的,'急'中的'一撇三点水'的衔接十分古怪,落款的'报'字也是古怪,既不像'报'字也不像'夜'字,究竟是啥字?只有主席大人自己能明白了。

当然,懂行的老铁们,可以出来说说,毕竟,高手在民间吗?

其实,孙主席写错字,不是一天两天了,仅牛哥的记忆中,就有多起,简单罗列如下吧:

图片


虞世南《咏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
孙晓云创作的这幅行书中将“垂緌”写成了“垂帷”,将“籍”写成了“借”字。虞世南诗中应用形象比喻,“垂緌(ruí)”指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这么熟悉的一首唐诗,孙晓云主席却写了两个错字,确实有些不应该。

图片

这幅作品中,“肺炎”的“肺”写成月字旁加“市”字,将“医护”的“护”( 繁体为“護” )字写成提手旁。

图片

这幅作品中,将杜牧诗句“冲断过江云”写成“过江雪”。

图片

这一副短短的春联,包含横批只有18个字,却有两处错误。一个是“辞旧迎新”的“旧”字,孙主席写的繁体“旧”字却属于个人“独创”,书法字典中也找不到这种写法。另一个写错的是“谦敦”的“谦”字。

图片

《说文解字》注解:“谦”是一个形声字,从言,兼声。本义:谦虚,谦逊。“谦”右边的“兼”是一个会意字,见上图,其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 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孙晓云将“兼”字上半部分写成草字头,这是明显错误的。


图片

比如这幅“海客谈瀛洲”的“瀛”写成三点水加“赢”字,让人尴尬的是,错字竟然打不出,好吧,错字不打了,图中有表述,诸位读者大人自己品吧,唉!

图片

中书协主席孙晓云的多幅作品中出现错字,对于这一现象,我认为应该从三个角度进行思考。

首先,书法家也是人,写错字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书法作为一种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形式,创作过程中难免会有疏忽。尤其是在长时间的书写过程中,疲劳或是一时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笔误。因此,对于书法家偶尔的笔误,我们不必过于苛责,毕竟人无完人。

然而,理解并不意味着纵容。书法作品不同于日常的书写,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更是艺术的展现。书法家在创作时,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也代表着他们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念。因此,作品的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非现场创作的作品中,书法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查和修正。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复查就将作品公之于众,这无疑是对自己艺术追求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

孙晓云作为中书协的掌门人,其身份和地位决定了她的作品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审视。这也意味着她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不仅在艺术创作上要精益求精,更要在文化传承上起到表率作用。写错别字这样的低级错误,对于一个普通的书法家或许可以被原谅,但对于孙晓云这样的书法大家和文化领袖来说,显然是不应该的。这不仅关乎她个人的艺术声誉,更关乎整个书法界的形象和文化传承的严肃性。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每一位书法家都肩负着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化的重任。因此,无论是在创作过程中还是在作品展示前,都应该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创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件作品都是精品,才能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自己的艺术追求,也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书法艺术。

可以说,写错字,不仅让中书协主席孙晓云的力挺者“尴尬”,也让网友失望啊!在此,我代表尊重汉字的书法爱好者和网友们,拜托孙主席写字的时候还是力求严谨一点吧!

E N D -

书法讲坛◎授权发布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