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管你多善良,都不要在这4件事上轻易妥协,容易被轻视

 唯晨说 2023-01-02 发布于河南

作者:唯晨

来源:唯晨(ID:weichenip)

善良应该是一种选择,而不应该是一个人的特点。如果善良成为了特点,那么它就会逐渐演变成缺点,很大可能演变成“好骗”的标签。

一个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能够保持善良大度原本是好事,可若过度善良大度就会成为坏事。对待家庭成员过度包容就成了纵容,对待陌生人太过大度便成为无底线。

人性生来自私,做一个冷淡的人并没有错,反倒是过分热情有些违背人性。没有人会毫无原因地待别人友好热情,要么是有交情在,要么是想要建立交情。

与善良的人相处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事情,然而这世间总有“并非善类”之人,面对这些人我们能做到的唯有防备。

现实从来都不会如人所愿,越是希望生活怎样过,现实越要反着来。

人生在世,虽然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但谁也做不到完全脱离社会彻底“独立”起来。在社会上谋生活,就必要遵守社会规则,有些好事能做,有些好事不能做。

你提前做出的对的选择将会成为你人生最骄傲的辉煌,而你提前做出的错的决定则会成为你余生摆脱不掉的沮丧。

所以,不管你多善良,都不要在以下4件事上轻易妥协,否则后悔莫及。


过分要求,无需妥协

做人,宁可让自己张狂一些也不会对别人过分的要求轻易妥协。

做人可以努力做个好人,但不能跑偏了路子,将自己打造成“老好人”。

与人打交道本身就是一场博弈,用力过猛或太过放松都很难收获一个好的结局。

没有人会排斥获利,但大多数人都不太愿意获取无缘无故的“大利”,说白了就是人人都更偏爱占小便宜。

占小便宜风险小,甚至可以说毫无风险,但拿了大“利益”要么需要大的付出,要么跌入大坑当中。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相互试探的过程,说白了就是试探对方的底线。

如果与人相处的时候始终在让步,对方触不到“底线”就会变得越来越“过分”,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用“惯的”来总结两个人之间不甚平衡的关系。

仔细想想,有些人之所以敢在你面前提出过分要求,还真是被“惯的”。面对别人的过分要求,无需妥协,越妥协,关系越难步入正轨。


恶意利用,不可原谅

我们不得不承认,成长源自伤害。正如老话说的那样:“吃一堑,长一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辈子能够长的“智”多半是自己受过的伤。

这个时候就会有人站出来说,我们不要责怪那些伤害我们的人,甚至还要谢谢他们,毕竟因为有他们的伤害才令我们成长。

感谢伤害的观点怎么听怎么不正常。伤害就是伤害,它的出现确实推进了成长,但却不是成长的唯一途径,如果能够不受伤,又为什么非要让自己遍体鳞伤。

心善就要被伤害,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若在受到伤害之后还要原谅对方,感谢对方。那么这已经不再属于善良,而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荒唐。

不要轻易原谅一个伤害过你的人,无论对方事后解释得怎样“合理”,本质上都属于狡辩。

在人际交往中,一旦被人恶意利用,最好不要原谅对方。


诋毁家人,必须断交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边界感的,如果失了边界感就会失去自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和认知,同时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家人和底线。两个人之间无论关系再怎么好都尽量不要谈论家人。

老话说:“ 子不言父过,臣不彰君恶。”这句话说的很明白,身为人子不会谈论自己老子的过失,身为人臣不能指责君王的罪恶。

当着别人的面指责其家人的错处,一方面是没将人放在眼里不给对方留面子,另一方面就是故意挑衅,恶意制造情感和道德上的矛盾难题。

家庭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家人无论在外人眼中是好是坏,都不影响他们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

如果有人当着你的面诋毁你的家人,无论对方说的是否为事实,都要小心提防。这个人一定别有用心。


忘恩负义,马上远离

做人当做善人,交友要交益友。如果一个人不注重交友的质量,想做“善人”实在不容易。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长期同什么样的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会变成那样的人。再善良的人只要所交的朋友不好,那么他的善良也难以维持长久。

不要天真地以为身边人的道德水平完全影响不到自己,“出淤泥而不染”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现实情况是“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大仲马曾说:“一个忘恩负义,轻诺寡信的人,他可以因为某种嫉妒心理或对某件事感到畏惧而出卖自己最忠实的奴仆和最忠实的朋友。”

在生活中,若遇到忘恩负义的人,一定不要心软,更不能反反复复给对方机会。马上远离才是头脑清醒者该做的事情。

善良应该留给值得的人,面对忘恩负义者完全没有必要浪费珍贵的善良。

内容来源公众号:唯晨【ID:weichenip】
作者简介:唯晨,自由撰稿人,写作导师。常态安静,偶尔幽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