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南京市协同体九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合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2024-05-08 | 阅:  转:  |  分享 
  
南京市协同体九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合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
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动物纹样是实用美术中应用极广的装饰,它以动物的自然形象为依据,可又不是动物自然属性的摹写,它以自己
的形象内涵,赋予人们以某种哲理观念,表达时代、社会的审美情趣,因此动物图案常常具有自己的象征意义。商周时期的动物纹样有器形化立体造
型、简化写实型立体造型、侧影式分离组合型适形造型、侧影式写实简化适形造型、侧影式简化变体型适形造型等主要类型。器形化立体造型用于青
铜酒器尊、彝造型为最多。由于当时的青铜器和天命神权等宗教内涵相关,因此器体造型的社会意义大于实用意义,主要手法是在鸟兽形器体周身刻
画兽面纹及云雷纹,使之神秘化。简化写实型立体造型以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商代各种鸟兽形玉器为代表,动物的形体结构只用几根简单的线
条加以刻画。侧影式分离组合型适形造型是商周青铜器主要的纹样造型方法,主要题材有饕餮纹、龙纹、夐纹等。秦汉正处于封建大一统的历史时期
,秦始皇兼并六国,汉武帝击破匈奴,都表现了气势磅礴的创业精神。秦汉时期的动物纹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进取的精神。汉代各地工艺美术
的形式,也有明显的地方特点,山东嘉祥画像石造型严谨,江苏睢宁画像石造型细致,四川画像石造型自然。浮华性少、朴实性多,静止性少、跃动
性多,幻想性少、写实性多,是秦汉艺术和动物图案的特色。隋唐时期动物图案的造型承袭了秦汉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例如长安昭陵刻着六匹带箭
的骏马,通过战马来歌颂开国皇帝的功绩,激励后人恪守祖业。唐代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动物图案随着文化的发展,充实了寓意内涵,洋溢着诗情画
意和生活情调。躯体肥壮,形象丰美,性格温顺,动态安详,是盛唐以后动物造型的特征。唐代动物纹样造型吸收外来文化的滋养,形式更为多样化
。最明显的例子是吸收波斯联珠纹形式的影响,眼球纹呈波斯萨珊王朝的风格,这类纹样在丝绸之路出土的织锦中极为多见。古代的封建政治走向下
坡路,已经失去了向上发展的生气,动物纹样从此失去了创造性。宋以后流行吉祥图案,用动植物和人造物的谐音或借形喻义,表达某种吉祥的含义
。明清时期追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图案造型渐趋定型化、形式化,动物图案除民间剪纸、少数民族刺绣、蜡染等直接从生活中取得灵感的作
品,具有质朴的生活气息,拙稚动人,能以田园风格打动人心而有高度的艺术水平之外,很少再有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摘编自《光明日报
<中国历代装饰纹样简述>》)材料二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
上为龙”,皆其例。龙有时又像狗。《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
,一种有角的又像鹿。至于与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
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
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
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前者可称为混
合式的图腾,后者是化合式的图腾。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
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龙图腾,不
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
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可见龙的基调还是蛇。大
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种蛇的名字便叫作“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
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这样看
来,龙与蛇实在可分而又不可分。所以我们在引用古书中关于龙蛇的传说时,就无法也不必将它们分清。甚至正因其分不清,这问题对于我们,才特
别有意义。不错,惟其龙蛇分不清,我们才更能确定龙是古代图腾社会的遗迹,因为我们知道,图腾的合并,是图腾式的社会发展必循的途径。图腾
有动物,有植物,也有无生物,但最习见的还是动物。同一图腾的分子都自认为这图腾的子孙。如果图腾是一种动物,他们就认定那动物为他们的祖
先,于是他们自己全团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都是那种动物了。曾奉狗为图腾的瑶族,如今还很鲜明的保存着这种意识。陆次云《峒溪纤志》说
他们“岁首祭盘瓠,揉鱼肉于木槽,扣槽群号以为礼”。这种风俗与现代世界各处的图腾团族举行舞会,装扮并摹仿其图腾的特性与动作,是同样性
质的。我国古代所谓“禹步”的一种独脚跳舞,本是仿效蛇跳,也属于这类。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做,确有其绝对的实际作用。凡图腾都是那一图腾团
族的老祖宗,也是他们的监护神和防卫者,它给他们供给食物,驱除灾祸,给他们降示预言以指导他们趋吉避凶。如果它是一种毒虫或猛兽,那更好
,因为那样它更能为儿孙们尽防卫之责。每个老祖宗当然知道谁是它的儿孙,认识他们的相貌和声音。但儿孙太多时,老祖宗一时疏忽,认错了人,
那是谁也不能担保的。所以为保证老祖宗的注意,儿孙们最好是不时在老祖宗面前演习他们本图腾的特殊姿态、动作与声调,以便提醒老祖宗的记忆
。这便是前面所讲的瑶族祭狗王时“扣槽群号”而食和“禹步”的目的。另一种保证老祖宗注意的方法,是经常的在装饰上表现着本图腾的特殊形相
,以便老祖宗随时随地见面就认识。代表这一种手段的实例,便是龙图腾的“断发文身”的风俗。为什么装扮得像龙,就不为蛟龙所害呢?龙之不加
害于越人,恐怕不是受了越人化装的蒙蔽,而是它甘心情愿如此。越人之化装,也不是存心欺骗,而是一种虔诚心情的表现。换言之,“断发文身”
是一种图腾主义的原始宗教行为。断发文身的目的,固然是避免祖宗本人误加伤害,同时恐怕也是给祖宗便于保护,以免被旁人伤害。以上解释,可
称为“避害说”。至于许慎所谓“刺皮为龙文,所以为尊荣之也”,可称为“尊荣说”。这一说似乎与图腾无关,其实不然。就现代人观点看来,人
决不以像爬虫为尊荣。这完全是图腾主义的心理。图腾既是祖宗,又是神,人哪有比像祖宗,像神更值得骄傲的事呢!龙之所以有资格被奉为图腾,
当然有个先决条件。定是假定了龙有一种广大无边的超自然的法力,然后才肯奉它为图腾;崇拜它,信任它,皈依它,把整个身体和心灵都交付给它
。如果有方法使自己也变得和它一样,那岂不更妙?在这里,巫术——模拟巫术便是野蛮人的如意算盘。(节选自闻一多《伏羲考》)1.下列对材
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汉时期动物图案具有浮华性少、朴实性多,静止性少、跃动性多,幻想性少、写实性多
的特色。B.动物图案的造型隋唐承袭了秦汉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盛唐之后具有躯体肥壮、形象丰美等特征。C.图腾有两种,混合式图腾可以玄
武神兽为例,化合式图腾可以中国龙为例。D.认定图腾动物是祖先,装扮并摹仿其特性与动作,是少数民族的共同标志。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
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经奉狗为图腾的瑶族祭狗王时会“扣槽群号”,这个仪式有绝对的实际作用,现代世界的图腾团族舞会便也继承
了这个传统。B.商周的青铜器器体造型的社会意义大于实用意义,故采用在鸟兽形器体周身普遍刻画兽面纹云雷纹的手法,使天命神权神秘化。C
.明清时的动物图案,直接从生活中取得灵感,具有质朴的生活气息,以田园风格打动人心,很少再有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D.动物纹样能
够表达时代、社会的审美情趣,因此动物图案常常具有自己的象征意义,而时代特征也在影响着动物纹样的特点。3.下列选项,最能支持材料二中
“避害说”的一项是(3分)A.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注所当决者,因而治之。B.越人常在水中,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
不见伤害也。C.每值正朔,家人负狗环行炉灶三匝,然后举家男女向狗膜拜。D.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亦因屈原。4
. 材料二中举“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分)5. 材料一、材料二的论说对象分别是什么?各自主要从
哪方面论述的?请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和氏璧①(第四场)张晓风
卞和妻坐在灯前,腹部微微隆起,正在缝一件小小的衣服,面带微笑。卞和?(很惊讶地走入)你在干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卞和妻我正在缝一件
小娃娃的衣服。卞和?(走近,拿起衣服和针线,他试着用手去比婴儿的长度)什么时候?卞和妻?什么“什么时候”?唔,还有三个月。卞和?动
得厉害吗?卞和妻?(带着奇异的微笑)厉害!我怀疑他也拿着小锄头小锤子在采玉呢!卞和?(犹豫了半天,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我要出一趟远
门!很远的远门。卞和妻?(忽地站起)什么?母亲老了,又赶着孩子正要出世,你到哪里去?卞和?我要去见楚国的国君。卞和妻?什么——我知
道,你不告诉我,可是我知道你一定有了什么事。卞和?是的,一件极幸运也极不幸的事,我发现了一块玉——旷古以来所没有过的美玉。不知为什
么,我感到我的一生都将因此而成为一出悲剧。可是,我不能推卸,上天要经由我的手传下这块宝贵的玉。卞和妻?玉在哪里?卞和?(默默地递上
)卞和妻?这里面真的有玉吗?卞和?(半晌)师弟也是这么问的。卞和妻?连师弟也不相信吗?卞和?别人不会相信,但我的责任在使人相信。卞
和妻?这块玉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是有美好的生活吗?谁敢说我们这样活着不可以呢?去把这块玉丢掉吧!忘掉这块玉吧!或者,整个摆脱
玉的行业吧!我们可以种田,我们可以做苦力——总之,离开这块玉,我害怕!卞和?我不能——卞和妻?对于未来,你没有预感吗?你忘了那些凤
凰日夜的叫声吗?你不害怕吗?卞和?我害怕,我预感到不幸,但是我不能丢弃这块玉。卞和妻?(激动、愠怒而近乎尖叫)如果你见到楚王,如果
楚王不相信,你知道后果会如何?卞和?我知道——那是欺君之罪。卞和妻?不,你不知道,你这一去,我们整个家就碎了——你不能不去吗?卞和
?我说过,我不能不去。卞和妻?那么,把璞石凿开,让国君无可怀疑。卞和?不能,我只是一个相玉的人,我不应该经手凿玉——尤其是这样宝贵
的玉。我只能把它献给国君,献给社稷,如果他能认识这块玉,这块玉才算真正的被接受了。卞和妻?你也能凿玉的——你为什么不能凿玉,大不了
弄出条瑕疵,那又有什么关系。卞和?我必须把整个的玉,连着璞石,一起呈献,这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必须经过个人自己的认知。卞和妻?你
看,我们的米缸就要空了,我们的柴也将烧完了,楚宫还在很遥远的地方——玉算什么呢?难道生活不是一切吗?还有什么比生活更真实更辛酸的东
西,玉究竟是什么呢?卞和??玉比一切都可贵。玉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具体形象,玉帮助我们忽然之间了解我们自己内在一切对美德的饥渴的需要。
世间所有的珠宝都各自炫耀着它们璀璨的光辉,只有玉,是与佩带者合而为一的。用它的清洁,用它的温润,用它的沉重,用它的致密,随时随地提
醒着佩带者,唤起他内在的善良。卞和妻?(愤然)人类是邪恶的,他们并不善良——我们只好各人保护自己。(在她的愤怒里有一种霸气的母性,
她想保护卞和)卞和?是的,人类是邪恶的,但他们仍然是善良的,他们仍然是按着天神的形象而造的——人类在极大的邪恶中仍然渴望着善良。卞
和妻?那么,把玉留给我们自己吧!卞和?不,这样的稀世珍宝,这样的宗庙神器,并不是上苍赐给我卞和的,它必须是天下人所共有的。——而今
而后(扳着妻子的肩膀)请你看着我,请你饶恕我,请看这一张你所熟悉的、平静的、幸福的、年轻的脸,因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了。卞和妻?不,不
要——卞和?我曾答应你要和你共度一辈子柴米夫妇的生活,但现在不行了。请饶恕我,我已听到那神圣的召唤,我必须为这块旷古未有的美玉而活
了,而今而后,我活着(欲泣)只有一件事,让人们相信世界上有一块玉。在污秽的,充满腐烂气味的世界上仍然有一块冰清如水的玉,一块清清洁
洁的玉,一块完美无瑕的玉。卞和妻?(良久,哽咽,和卞和一样,她终于也接受了自己的命运)那么——去吧,但愿有人能认识你的玉。卞和?我
到后面去辞别母亲。【注】①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卞和一生中三献璞玉,先后遭楚厉王断左足,楚武王断右足,最后被楚文王认同,他献的玉就是
和氏璧。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卞和妻带着奇异的微笑,这一细节描写凸显了她对腹
中孩儿的深爱,对未来的期待,这也与下文惊闻丈夫将要去献玉的痛苦形成对比。B. 卞和妻代表了现实生活中自私自利的平常之人,他们只能做
种田,做苦力这样稳定的工作,只追求自己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好的生活。C. “凤凰日夜的叫声”渲染了悲凉凄厉的氛围,使剧情愈加紧张。这
叫声也预示了卞和献玉将会是必然的悲剧,会破坏原本平静的生活。D. 当卞和妻得知丈夫将要去献玉后,对白就多为问句,或疑问或反问,表现
出她的情绪非常激动,对丈夫这一决定的不解、反对和愤怒。7.?关于文中“卞和论玉”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玉
”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与玉本身具有的清洁并且温润的特质密切相关。B. “玉”是与佩带者合而为一的,它能启发我们了解自己内在
一切对美德的饥渴的需要。C. “玉”能让人相信这个污秽的世界存有冰清玉洁完美无瑕,这是人们无比珍贵的希望。D. “玉”是宗庙的神器
,上苍把玉赐给了卞和,让卞和献给楚王,楚王赐给天下人共享。8. 请分析剧中画线语言的“潜台词”。(4分)9. 这一幕戏剧中作者设置
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这组矛盾冲突在剧中有何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30分)阅读下
面的文言文,完成10~16题。晋文公反国,李离为大理①,过杀不辜,自系曰:“臣之罪当死。”文公令之曰:“官有上下,罚有轻重,是下吏
之罪也,非子之过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下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过听杀无辜,委下畏死,非义也。臣之罪当死矣。”文公曰
:“子必自以为有罪,则寡人亦有过矣。”李离曰:“君量能而授官,臣奉职而任事。臣受印绶之日,君命曰:‘必以仁义辅政,宁过于生,无失于
杀。’臣受命不称,雍惠蔽恩,如臣之罪,乃当死,君何过之有?且理有法,失刑即刑,失杀即死。君以臣为能听微决疑,故任臣以理。今离刻深,
不顾仁义;信文墨,不察是非;听他辞,不精事实;掠服无罪,使百姓怨。天下闻之,必议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积于百姓,恶扬于天下,
权轻于诸侯。如臣之罪,是当重死。”文公曰:“吾闻之也,直而不枉,不可与往;方而不圆,不可与长存。愿子以此听寡人也。”李离曰:“君以
所私害公法,杀无罪而生当死,二者非所以教于国也。离不敢受命。”文公曰:“子独不闻管仲之为人臣耶?身辱而君肆,行污而霸成。”李离曰:
“臣无管仲之贤,而有辱污之名;无霸王之功,而有射钩②之累。夫无能以临官,籍污以治人”,君虽不忍加之于法臣亦不敢污官乱治以生臣闻命矣
遂伏剑而死。(节选自《新序》)【注】①李离:春秋时晋国大夫,生平不详。大理:掌管刑罚的最高长官。②射钩: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君位,管
仲当时辅佐纠,曾用箭射中小白衣服上的带钩,险些射杀小白。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涂对一处得1分,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君A虽不忍B加之C于法D臣E亦不敢F污G官H乱治I以生J臣K闻命矣L遂伏剑而死。1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与下让位”与“吾与点也!”(《侍坐》)两句中的“与”含义
不同。B. “委下畏死”与“如土委地”(《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委”含义相同。C. “不顾仁义”与“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两
句中的“顾”含义相同。D. “听微决疑”与“微夫人之力”(《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微”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离清正刚直。作为掌管刑罚的最高官员,因为只相信刑律,审理失误,便拘捕了自己。B. 晋文公宽仁爱人。
嘱咐执法官员宁错判让犯死罪的活下来,也不能错判无辜之人为死罪。C. 晋文公认为,前进的人不能只知直走不知转弯,能长期相处的人既要刚
直又要懂得变通。D. 李离认为,自己没有贤才,却有污名;没有助君主成就霸业之功,却有陷害君主的罪过。13.下列对加点的词语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侍坐》:“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与“如其礼乐”两句中的“如”含义不同。B.《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
间”与“彼节者有间”两句中的“间”含义相同。C.《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与“又欲肆其西封”两句中的“封”含义不同。D.《鸿门
宴》:“素善留侯张良”与“不如因善遇之!”两句中的“善”含义相同。14.下列对加点的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烛之武退
秦师》:以乱易整?易:改变。B.《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置:安置C.《庖丁解牛》:族庖月更刀族:这类D.《子路侍坐》:比及三年比:
等到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君以所私害公法,杀无罪而生当死,二者非所以教于国也。(5分)(2)因人
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分)16.简要概括李离“伏剑而死”的原因。(3分)(二)古诗文阅读(本题
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7~18题。一剪梅刘克庄小序: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②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③。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①实之:王
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元:通“原”。③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1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束缊”指用乱麻搓成火把。“束缊”句写出诗人连夜行路之景,紧扣小序中的“夜”字。B.刘郎,指唐诗人刘禹锡。他曾多次被贬,自称“刘郎”
,此处诗人借此称谓暗指个人身世。C.“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者鼓掌大笑的豪放状,与诗人和王迈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D.全词语言极
度夸张,情感亦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充分体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18.?根据词作内容,概括刘克庄的形象特点。(6分)(三)名
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侍坐》中,孔子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创
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在《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3)古诗词里的意象有很多,“风”是较为独特的一种。“风”是自然景象,也是诗人情感的表达,古代诗人擅长借“风”寄托情思
,如“?,?”。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20世纪7
0年代中国的?① ?。当时实验室设备简陋,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但任务时间又很紧迫,屠呦呦为了加快提纯速度,甚至用水缸取代实验室
常规提取容器来提取青蒿乙醚提取物。没有防护装备的科研人员接触大量对身体有害的有机溶剂,?② ?,屠呦呦也得上了中毒性肝炎。“现在往
回看,确实太不科学了。但当时就是这样。即使知道有牺牲有伤害,也要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前院长张伯礼说。为了确保青蒿素用于临床的安全性
,屠呦呦甘当“小白鼠”,以身试药,住进了东直门医院。她向领导提交志愿试药报告时铿锵有力地说道:“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对
于她的选择,丈夫李廷钊既心疼又理解:“一说到国家需要,她就不会选择别的。她一辈子都是这样。”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1.请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构成。(3
分)22. 如果以“蒿草青青”为题写一篇人物评论,请结合材料,写出两个具体的评论角度。(3分)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
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时下,人们普遍有一种“慕强心理”,人们似乎不再同情弱者,总是将目光放在强者身上,对他们赞不绝口,羡慕
崇拜。有人认为这种崇拜之情会促使人们想要去接近这些优秀的人,进而向他们学习;有人认为过分地崇拜强者,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和挫败感,不
利于成长;还有人认为这种心理会丧失个体的同情心,导致社会越来越势利越来越冷漠……对此,你有什么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
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南京市协同体九校2023—2024学年第二
学期期中联合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丨(本题共5小题,19分)1.D“认定图腾动物是祖
先……是少数民族的共同标志”错误,原文为“图腾有动物,有植物,也有无生物,但最习见的还是动物”“如果图腾是一种动物,他们就认定那动
物为他们的祖先,于是他们自己全团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都是那种动物了”,可见图腾不一定是动物。故选D。2.D(A项,“现代世界的
图腾团族舞会便继承了这个传统”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这种风俗与现代世界各处的图腾团族举行舞会,装扮并摹仿其图腾的特性与动作,是同样
性质的”,说“继承了这个传统”于文无据。B 项,强加因果;C 项,“明清时期动物图案”错误,主要指的是动物图案除民间剪纸、少数民族
刺绣、蜡染等;。)3.B(“避害说”指装扮得像图腾,提醒祖宗认同,既是避免祖宗本人误加伤害,也是给祖宗便于保护,以免被旁人伤害。A
.是得到祖宗的帮助,不涉及避害。B.装扮得像图腾,是避免被祖宗本人误加伤害。属于避害说。故选B。C.是祈福,不属于避害说。D.“以
五彩丝系臂”没有装扮成图腾,不凭之避害,不属于避害说。)4.首先,证明图腾可以是因部落兼并而产生的混合式的(1分)其次,与龙图腾类
比,(1分)通过比较,突出龙图腾是化合式图腾(2分)【“类比”或“通过比较”答出其一即可】5.对象分别是动物纹样、图腾。(2分)第
一则侧重论述动物纹样的流变及影响;(2分)第二则侧重龙图腾的形成过程以及图腾崇拜的原因。(2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6分)6. B 7.D8. ①这个石头可能没有玉(2分)②你最好不要去献玉。(2分)③一旦石头没有玉你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美
好的生活会被毁掉。(2分)(一点2分,任意两点4分。意思对即可,不必一一对应。)9. 主要矛盾冲突:要不要献玉。或:卞和坚持献玉和
妻子坚决反对献玉之间的冲突。(2分)作用:①两人个的争执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逐渐刻画出卞和坚守相玉责任,渴望用玉来唤起世间美德,不
惜献出自己生命和家人幸福的殉道者(高尚)形象。(2分)②在这组冲突中,反映出妻子追求的个人生活和卞和追求的理想信仰之间的矛盾,而卞
和的抉择反映出作者对伟大的人为了世间美德为了信仰甘愿牺牲的精神品质的感佩和颂扬。(2分)③这组矛盾冲突中,妻子有身孕,丈夫要冒险,
妻子坚决反对丈夫坚持献玉,冲突尖锐紧张,更能吸引观众。(2分)(冲突2分,作用每点2分,任意两点4分。意思对即可。冲突的作用可以从
情节、人物形象,主题,观众效果等角度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30分)10.DJL 11.B
????12.A ????13.D ???14.D15.(1)您因为爱惜我而损害国法,杀了无罪的人而让本当处死的人活了下来,这两
者都不是用来教导百姓的方法。评分细则:以,因为,1分;私,爱惜1分,无罪,无罪的人,活用1分;生,让...活了下来,使动1分;所以
,用来,1分。(2)借助了他人的力量却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评分细则:因,1分;敝,1分;判断句1分。(3)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
人都将被他俘虏。【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成为他的俘虏。】评分细则:不者,1分;,若属,1分;且,1分,为所1分。16.①错杀无
辜; ②渎职失察; ③激起民怨; ④有负君恩; ⑤有损君威; ⑥有伤国体。(一点1分,任三点满分)(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17. B18. ①注重精神生活;②仕途坎坷(人生不顺);③才华横溢;④疏狂豪放; ⑤漂泊流落。(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19.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3)浴乎沂,风乎舞雩【风乎舞雩,咏而归。】【或其他写
“风”的诗句】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20.?①科研环境十分艰苦;②出现了各种程度的
病状。21.比喻(1分),本体是屠呦呦,喻体是“小白鼠”(1分),相似性是都是检测药效的实验体(载体);或:都是用来测试检验药效的
(1分)。【比喻1分,喻体1分,相似性1分。】22.?成就突出;勇担重任;坚持奉献。【一点2分,两点3分。】【译文】晋文公返回晋国
后,李离为掌管刑罚的最高官员,因审理失误,杀了一个无罪的人,他拘捕了自己,说:“我犯下的罪责应该判死刑。”文公对他说:“官员职位有
高低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这是您手下官吏的过失,不是您的过错。”李离说:“我任这个部门的长官,没有把职位让给手下的官吏;我得到的俸禄最多,也没有分给手下的官吏。审理错误而杀了无罪的人,却自己怕死将责任推给下属,这是不合道义的。我的罪责应当是被处死的。”文公说:“您一定认为自己有罪,那我也有过失。”李离说:“您按能力大小授予官职,我接受官职然后处理政务。我接过官印那天,您嘱咐道:‘一定要用仁义之心处理政事,宁可错判让犯死罪的活下来,也不能把不当判死罪的错判为死罪。’我接受官位却不称职,阻塞了君主对百姓的思惠,像我这样的罪责应该判死刑,您有什么过错呢?况且法律规定,错判了刑罚就要接受同样的惩罚;错判了死刑,就要承担死罪。您认为我能够明察秋毫,决断疑难案件,所以让我主管刑法。现在我苛刻严酷,不顾及仁义;只相信刑律判状,不明察是非对错;听信他人的言辞,不明辨事实真相;拷打无罪的人使之屈服,让百姓怨恨朝廷。天下人听说了此事,一定会非议我的君主;诸侯们听说了此事,一定会轻视我的国家。怨恨积累在百姓心里,恶名传播到天下各国,使国君的威权在诸侯国中降低。像我这种罪责,判多次死刑都不为过。”文公说:“我听说过,只知直走而不知转弯,是无法前进的;为人刚直但不懂变通,是不能和他长期相处的。希望您据此而听我的话。”李离说:“您因为爱惜我而损害国法,杀了无罪的人而让本当处死的人活了下来,这两者都不是用来教导百姓的方法。我不敢接受命令。”文公说:“您难道没听说过管仲是如何做臣子的吗?他蒙受牢狱之辱,却能让君主施展抱负;行为有污,却助君主完成霸业。”李离说:“我没有管仲的贤才,却有不好的名声;没有助君主完成霸业的功劳,却有陷害君主的罪过。没有能力却高居官位,依靠污行来治理百姓,君主虽不忍心依法处理我,我也不敢玷污官声、毁坏法纪而苟活于世。我知道我的命数了。”于是饮剑自刎了。
献花(0)
+1
(本文系乔一202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