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州周口地区史前黄河颍河泛道带考察

 高考地理 2024-05-09 发布于河南

郑州-周口地区史前黄河颍河泛道带考察

建议有关第四纪、地貌、沉积、黄土、黄河学学者对郑州—扶沟疑似晚更新世黄河的颍水泛道带典型疑似遗存点做一次联合勘察。2024年4月13日至15日,多学科、多团队联合考察了史前的黄河颍河泛道带。各方初步认识整理如下:

一、江苏师大第四纪研究于世永教授团队在考察后返回徐州的路上,随即提出小结,他们认为通过本次对中牟-扶沟一带沙岗的野外调查,初步有以下认识:

1. 岗地成因和时代。新郑东部的沙岗地主要包括早期(推测晚更新)和晚期(推测全新世)两期,其中早期岗地形态上以台状为主,成分均一,无明显层理,质地较坚硬,局部见有明显的钙质胶结层,为类黄土沉积。当然,也不排除于老师提到水成的可能,这有待三门峡等地的考证对比。晚期岗地多表现为坡状,结构松散,无钙质胶结、结核等现象,粒度较早期岗地沉积更粗,应为后期近源风成堆积。

2. 黄河南泛的证据。岗地空间分布特征可作为古黄河南泛的地貌学证据。岗地主要呈南北向分布,尤其是在分水岭(薛店-三官庙)以南更为明显,推测受古黄河南泛影响而成。南泛的时间可初步通过鸿台寺剖面及旁边的大沼钻孔中湖沼相沉积予以限定,应在晚更新世至中全新世之间。

3. 后续建议。由于考察时间有限,具体沙岗成因(水成或风成),早期黄河南泛的时间(全新世或更新世)等,还有待更详细的区域工作,尤其是物源与年代资料的佐证。

          

二、郑州大学历史地理研究陈隆文教授团队,提交了考察认识:

我们参加的2024年4月13-14日对郑州、周口及开封实地考察,这一过程中我们收获颇丰。1.考察新郑-尉氏地域及周口扶沟一带,发现沙岗地面下剖面层中的钙化和胶质化混合情形,土壤颗粒大,可能由河水搬运形成,与三门古湖颗粒度相似,推断其形成在30000年以内。这挑战了风成说理论,证实了黄河水力的搬运、冲积作用对黄河中下游地貌有重大影响。2.考察中牟、尉氏和鄢陵扶沟等地,对岗地形成及全新世以来人地关系有新认识。结果证实岗地形成于2-3万年前,且1万年来人类活动如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古寺庙等选址均依托岗地,表明岗地是古代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域。但这一人际关系规律在历史地理、考古等研究中未得到充分关注,需加强此区域的研究工作。    

三、正定水环所第四纪研究杨劲松团队16日提交了小结:

通过本次对中牟-尉氏-尉氏-扶沟一带沙岗的野外调查,初步有以下几点认识:

1. 岗地成因和时代。新郑东部的沙岗地主要包括早期(推测晚更新)和晚期(推测全新世)两期,其中早期岗地形态上以台状为主,成分均一,无明显层理,质地较坚硬,局部见有明显的钙质胶结层,为类黄土沉积。当然,也不排除于老师提到水成的可能,这有待三门峡等地的考证对比。晚期岗地多表现为坡状,结构松散,无钙质胶结、结核等现象,粒度较早期岗地沉积更粗,应为后期近源风成堆积。

2. 黄河南泛的证据。岗地空间分布特征可作为古黄河南泛的地貌学证据。岗地主要呈南北向分布,尤其是在分水岭(薛店-三官庙)以南更为明显,推测受古黄河南泛影响而成。南泛的时间可初步通过鸿台寺剖面及旁边的大沼钻孔中湖沼相沉积予以限定,应在晚更新世至中全新世之间。

3. 后续建议。由于考察时间有限,具体沙岗成因(水成或风成),早期黄河南泛的时间(全新世或更新世)等,还有待更详细的区域工作,尤其是物源与年代资料的佐证。

四、参加本次考察的黄科院团队李勇教高,在返回郑州后连续组织了两次小范围讨论,这里仅仅摘录他的一个较为概括的意见:

核心问题有3个:    

1.三门(渭河、汾河)大湖多少百万年的巨量淤积体,是什么时候开始通过三门峡“峡口”排向黄河下游的,是兰州大学潘保田说的100万年、还是原来说的10万年。

2.三门峡“峡口”被重开,应该是“湖水位累计升高”加构造地质-地震等外力共用作用的结果。单纯依靠三门峡下游水流的溯源冲刷,能够把“峡口”冲开的可能性很小。

同时,由于三门峡岩行坚硬,“峡口”被打开口以后,以“溃坝洪水”模式(快速、大规模)排沙的可能性较小。更大可能是“库区溯源冲刷、泥沙逐渐排沙出库”的模式。

3.如此推断,颍河泛道(当时的低洼地带)的淤积也应该是一个漫长的淤积过程。只是淤积强度,会比咱们看到的1950~2000年“强烈沿程淤积”模式大很多倍。

但从淮河干流“比降特别小”的特点可以推断,颍河泛道淤积厚度应该是从三门峡~郑州~周口~颍河口显著递减的。

下面,看有没有可能,通过收集郑州~合肥或者安阳~罗山高速工程和其他水利、城建等工程钻孔资料,对颍河泛道淤积范围、淤积物沿程厚度变化等进行一个初步了解。

咱们团队内部,看有没有条件,能够先测一两处淤积物的年限。  

整理人:徐海亮    2024年4月1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