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能源供给侧改革

 新用户11015852 2024-05-09 发布于广东

​        新能源行业,作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领域,近年来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发电两大板块。然而,伴随着市场需求的急剧膨胀,行业内部也面临着产能过剩、价格战、利润压缩等严峻挑战。昨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引导锂电企业减少产能扩张的要求,这被视为新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先声,预示着一场深刻的行业调整即将拉开帷幕。

### 供给侧改革的必然性

这场改革之所以必要,根源在于过去几年新能源行业经历的盲目扩张。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众多企业不惜一切代价扩大产能,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产品价格一路下滑,最终形成了“三杀”局面:企业利润被严重侵蚀、行业整体健康发展受阻、甚至影响到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 企业利润的困境

以锂电池行业为例,自2022年达到价格顶峰后,各个环节的产品价格均出现大幅跳水,其中电解液价格下跌幅度超过80%,负极材料和隔膜价格也分别下降40%和45%。龙头企业的状况尚且如此艰难,如电解液龙头天赐材料,其利润从2022年的57.1亿元骤降至2023年的18.9亿元,降幅达到66.9%,今年一季度利润更是同比下降84%。尽管凭借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能力,天赐材料还能保持盈利,但增速的急剧下滑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对于行业中的二三线企业而言,面临的则是更为严峻的亏损压力,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

### 光伏行业的挑战

光伏行业虽然同样处于新能源的快车道,但其竞争格局更为复杂,利润情况相比锂电池行业更为堪忧。部分原因在于技术迭代迅速、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更有甚者,由于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我国生产的高质量太阳能板在海外市场竟被低价出售,甚至被当作园艺装饰品使用,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对技术价值的严重低估,反映了行业亟需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 改革的意义与展望

工信部的这一政策信号,预示着新能源行业即将步入一个更加注重质量而非单纯数量增长的新阶段。通过引导企业减少盲目扩张,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旨在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促进长期健康发展。未来,新能源企业需要更加聚焦于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供应链管理,以及开拓新的应用场景,以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共同推动新能源行业向更加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路径迈进。这场供给侧改革,既是挑战,也是行业重新洗牌、强者恒强的机遇,对于保障全球能源转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