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 | 沈尤、尤溪与尤溪洲

 涂明谦 2024-05-09 发布于福建
三明尤溪和福州尤溪洲:沈氏、尤氏与朱熹
涂明谦

(福州台江尤溪洲段江面 图片来自张培枫女士)

尤溪与尤溪洲

从前问福州土著:为什么台江的宁化、长汀里和仓山的金山之间的桥叫做尤溪洲大桥?朋友总是支吾不清。
这样的小地名,确实是很为难人的,我也是近年才从老福州口中得知原委。尤溪洲此名,还真和尤溪有关。得从福州台江早年码头区的地方特性出发,尤溪、宁化、长汀这样的地名,其实来由与全省各地的商人前来福州经商,在码头区堆放货物、洽谈生意,进而建筑商业会馆,是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的。所以尤溪洲,当年就是尤溪商人在此堆放木材、山货的区域,地形为闽江之上的水边小洲,故而命名。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尤溪为何叫尤溪,是溪里很多鱿鱼吗?我少年时就问过这蠢问题。
以福建山区的很多地名的命名习惯,这个地方应当是以姓氏命名的。也就是说此地命名是因为尤氏。
尤溪建县的时间在福建是很早的。
现存《嘉靖尤溪縣誌》中有记载:“尤溪縣志 卷之一 地理志第一 夫尤,自唐而上,不可得而志矣。予聞之徃君子曰:故閩粤地,天文星紀斗牛之次,唐以前民率巖居谷汲怙崈險,蠕選觀望不内屬,中國賔之。開元二十二年,經略使唐修忠以書風其民,酋長高伏以千戸附,始娖娖臣中國。二十九年,即其地縣之,隶福州。永㤗二年,節度使李承昭析侯、尤二縣地縣永㤗。永㤗者,永福也。五代晉開運二年,南唐滅取閩,廢爲制置鎮。漢乾祐元年,因其踔遠於閩,改隶劍州。”
尤溪这个地方,大体可以肯定的是建县时间,在开元二十二年,与闽西汀州的时间很是接近,这显然是同一批次开发的,不过汀州是作为州,而尤溪则是作为从属福州或者剑州(后世延平)的一个县。
那么是否一开始就叫尤溪呢?并不是。
《嘉靖尤溪縣誌》:“尤溪舊名後人因避王審知諱故去水名尤㦯云洲多尤姓故名溪因以名縣未知孰是。”
明代初年的尤溪方志编修者已对地名来历产生了好奇,并对这个进行了探讨,并得到了两个比较确定的结论:1避王审知的讳,去水为尤2因洲多尤姓,故以“尤”名溪名县。
先说第二个,就是当地多尤氏。我找了一下,的确有尤氏。

关于尤氏

关于尤氏,我在网络上找到了一篇福州尤隐森先生所写的《尤氏开闽故地尤溪史话》:“尤氏始祖尤宗原名沈诚号思礼,唐末随闽王王审知入闽。义军初时战事不利,被困茅溪(现名尤溪)上游大山之间,后来老弱病残就地暂时留下,精干队伍拿下泉州,闽王长兄得以封刺史。思礼入闽时,尚是孩童,随父母滞留山区。892年,福建观察使陈岩去世,闽王长兄以兵力统一福建。王氏攻取福州开创闽国之际,思礼成为闽王麾下将领。898年,闽王在长兄病逝后继位为福建节度使,唐封琅琊郡王,后唐封闽王。闽王继位节度使时,思礼进入幕僚,统帅水军,开肇甘棠港立下汗马功劳。902年,思礼娶王郡主宾作王家。沈氏族人伐木为生,荒野茅溪得以开发名沈溪。924年十月,思礼护送闽王到京进万寿节。唐皇以思礼沈氏避闽王讳审知,殿前赐名尤宗加封驸马都尉。思礼回福州后不久,故地山为尤岭,水为尤溪,同时以尤氏命名的还有福州尤溪洲等几个地方。尤宗累官司徒,晚年享有泉州南安的世卿封地号卿田,定居泉州建尤氏大宗祠,播下'道学传家千百年衣冠如在,书香接踵亿万世簪笏常新’的基业。他逝世后归葬封地卿田,山岭得名驸马岭。唐驸马墓园保存至今,属于文物保护。思礼公后裔尤隐森,一直关注尤溪思礼公父母坟墓下落和沈氏族人。得知新阳镇文山村考古发现唐末古墓唐驸马墓道以及南面有两个沈氏村落,曾专程前往,祖坟遗址依在,考古鉴定就是多年寻找的思礼公父母坟墓无疑。尤溪是尤宗故乡,是他父母的安息地,是他后裔故乡家园,是中华尤氏的开闽故地。”
尤隐森先生书写的这个传说,显然是来自尤氏内部的族源传说,起于明代,有一定可信度,也当然会在历史层垒中带入一些不可信的内容,我试为之解析。
可信的是:1这个化沈为尤,符合古代避讳的传统。2尤氏的始祖为沈氏,居住在今天尤溪。3沈氏族人伐木为生,荒野茅溪得以开发名沈溪。”由逻辑与常识进行推断,这三者的可信度很高。
不可信的是:
1沈思礼(尤思礼)这个人物历史上未见记载。
2902年,思礼娶王郡主宾作王家”,902年,王审知还未封琅琊郡王,904年,才得封琅琊郡王,之前则称威武军节度使。
3说他娶了王氏女为附马都尉,如果真娶了王氏女,也不可能是附马都尉,因为王审知封郡王,他的女儿应当只是县主,附马墓和附马岭应当是当地人附会而产生之地名称谓,时间久了,就成了正式地名。同时王审知虽有四个女婿,但在出土的王审知的墓志铭中,未曾提到沈(尤)思礼。
3924年十月,思礼护送闽王到京进万寿节。唐皇以思礼沈氏避闽王讳审知,殿前赐名尤宗加封驸马都尉。这当然也是不对的,因为公元907年四月,朱全忠逼李柷禅让,称帝改国号为梁,到此唐亡。而王审知向朱全忠进表纳贡称臣,朱全忠册封王审知为闽王。公元925年,王审知去世,朱梁朝廷给他的谥号是忠懿王。

(福州闽王祠

关于避讳

说沈思礼避王审知的讳,这是有可能的,但是时间和顺序需要理清一下。
作为一个郡王和要求其手下的臣属避讳,可能性不大,但如果作为一个帝王,那就有可能了。王审知生前并没有做过皇帝,按唐代的王、郡王、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的级别,分别做过唐王室封的“琅琊郡王”和梁王室封的“闽王”,这两个王爵不是天子、皇帝。所以沈氏避这个讳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王审知死后,他有十几个儿子,大位之争尘埃落定,是有三个人称帝了的。
一个是二子王延钧,一个是七子王延曦,一是八子王延政。
二子王延钧于公元933年称帝,国号大闽,改元龙启,追谥王审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王延钧的儿子王继鹏在王延钧后嗣位为大闽皇帝。
七子王延曦,杀了王继鹏,自任为大闽皇帝,改元永隆。
王延曦被部将杀死,王延政在建州建国称帝,改元天德,国号大殷,后打回福州,收复旧地。
946年南唐皇帝李璟派兵攻入福建,灭了王延政的大殷,闽国灭亡。

(福州闽王祠

也就是说至少在公元933年到946年之间,这一段13年王氏在福建是称帝的,在此其间王审知作为大闽太祖,民间要对他的名字避讳是一定的。而王氏在福建统治的时间从唐光启二年即公元886年开始,到开运三年即946年结束,一共60年,在这60年之间对“闽国”治下的州县是有绝对控制权的。
因此说在离福州极近的尤溪,为了避王审知的讳,沈氏改姓为尤,沈溪改为尤溪,也就合理了。
改名的时间,正是唐末五代的王氏统治闽地这六十年。所以今天尤氏自述他们是改姓于沈,且改姓的时间为五代,也都是可信的,且有历史事实为依托。

(福州闽王祠)

福建沈氏源于吴兴

但是尤氏关于沈思礼为随王审之入闽的光州流民这一说法,就不太站得住脚,可能是抄写了闽中一带各姓的入闽传说。我们参看另一则沈氏的族源传说。
今天福建沈氏,也称吴兴沈氏,即堂号吴兴堂,郡望吴兴。吴兴即为今天浙江湖州地区,汉代的乌程,三国时设为吴兴郡治于乌程,南朝初仍为吴兴郡,梁改为震州(太湖即震泽之滨,震旦,即日出之地的太湖平原、长江三角洲,外国人进而用于指代整个中国),隋代设湖州,吴兴为县,唐天宝中改湖州为吴兴郡,没多久复为湖州。因此吴兴是一个古老的名字,是以中原移民之主观为坐标,意为吴地兴盛,而沈氏则是吴兴之钜族,吴兴沈氏自西汉以来,便为吴兴世家。
沈氏入闽,则会将源头追到吴兴沈氏。同时也将入闽的时间确定于唐初,福建沈氏族谱中记载的:沈氏,唐初有沈勇者,随陈政父子入闽开漳,辟地教化,其功甚伟。宋淳佑间追赠武德侯,是为沈氏闽粤始祖。
吴兴沈氏江南土著,当历代中原的中央政权要向南开边,比如开发福建和广东就会使用吴兴沈氏这样的世居吴越的中原移民,来开发气候习俗相近的闽越之地,因此我们可以将吴兴看成中原南下理所当然的“跳板”,从这里,中国将人口和疆域向山、川、河、海更远的地方散播
关于唐初入闽的沈氏先人在汀州地方的方志中是有记载的。

(清流大丰山 图片来自陈汝辉先生)

沈源:汀州清流大丰山

《民国连城县志》:豐山沈氏碑記曰:豐山者,今歐眞仙宫闕。初故侍郎沈公佳城也。公諱彪,在宋有護衛功,誥封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國子監祭酒,兼殿中侍御史,上柱國,御賜名勇,字見義,别號冰潔。今不從彪者,從賜諱也。公先世居杭,宋入閩,娶夫人胡氏,生子二。長永欽為連令,家連城。路欽家清流琴源。而豐山為清連界,道公素往來間,覽其奇峭葱鬱,林壑幽間,若蓬島,若桃源,徘徊久之不能去。乃構數椽,攜二三友人盤桓容與。時而吞吐煙霞,時而吟弄風月,蓋不知歲月之幾何,而飄飄羽化矣。及卒,葬其中,即眞君殿座是也。時眞君受吕仙秘聞,有投桃索藕之奇。迨紹興己卯望氣雲端,隱隱靈異,將卜宅于茲,而公塚存焉。則謂欽曰:此仙宫也,昔六祖假座具于亞仙,而還其塚,功德無量,聲施至今,若能為亞仙乎,當報以吉穴。於是卜一里,許改阡公塚。而眞君遂從原墳右坐化焉,是為今之化身巖。
对应族谱,沈氏碑记记载了两个事情。一是沈彪是唐人,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沈彪有两个儿子,一个居住在清流一个居住在连城。这两个地方今天一个归三明市一个归龙岩市,古代都是汀州所辖。所以可以肯定,陪同陈氏开漳的沈氏,最后选择了汀州。所以今天清流与连城留有大量沈氏生活的印迹。沈氏后裔在宋代有功于朝廷,于是朝廷重新给他们的祖先赐名同时追赠侯爵,这是肯定的。书写这一段沈氏碑记的是明初汀州进士清流张显宗,所以这一段碑记所记载的历史是比较可信的。所以沈氏唐初入闽,并以大丰山(大丰山算玳瑁山脉组成部分)为中心向福建散播,是从唐代开始的,今天闽西、闽中、闽南沈氏都是来自于此。从大丰山沿着闽江、军溪前往在闽江中下游的尤溪,难度不大。
连城沈氏族谱中记有:沈孟化《沈氏重建石门岩碑记》略曰:出连城东门八里许,为石门岩……有宋元祐,吾宗永钦公来居……再传宣尉寿宁公,衣冠之藏在焉,乃即岩而祠之。自始祖侍郎以下数公,皆治主以升,岁时禋祀,从者数千人……在洪武时,则有若彦和公;在嘉靖时,则有若长权、瑁源、珍等;越今万历时,则有若世鼎等,鸠材孔良,协谋孔臧,乃肯之堂,乃锡之光。……当侍郎公卜藏丰山……六百年来,或通籍而树骏,或立言而流鸿,不下数千百人,固宗德之垂荫远,亦宁可谓地之无灵也?
连城和清流今天仍然有大量沈氏留居,并留下了大量“沈”地名,比如琴源、琴寨、上琴坪,都是在大丰山附近这个琴就是古代沈的汀州发音chen,或者说“琴”是古代“沉”的汀州发音,而沉则在古代通沈字,比如“暮霭沈沈楚天阔”。这些地方其实就是沈源、沈寨、上沈坪。这样的名字在长汀河田也有,有一个地方叫琴子坑,其实就是沈子坑。当然,这些琴如果是王审知时代因为避讳,由沈写成琴,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自然也不排除历代因为方言发音的飘移,而记成别的字。但一旦回溯,都会指向沈氏的沈。

(清流大丰山 图片来自陈汝辉先生)

尤溪与沈溪

迁入闽中的沈氏曾经很旺盛,数量巨大,所以今天尤溪在五代之前,溪为沈溪,城为沈城。除了前面《嘉靖尤溪县志》之外,清初的《乾隆延平府志》也采用了此说。
《乾隆延平府志》:“尤溪舊名沈溪南唐時避王審知諱故去水傍或云洲多尤姓故名溪因以名縣合青印湖頭二溪逶迤而東。”
我们会担心这是不是明代的人们附会,所以有必要找一下宋代的记录。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宋代的方志大多佚失,因为明初的永乐清初的四库两次官方“浩劫”,大多方志都没能存活,今天我们需要走别的路径寻回这个地方的秘密。

(图为尤溪龙门场 古银杏)

《朱子年譜/考異/朱子論學切要語》:“四年甲寅五嵗韋齋行狀是年召試舘職除秘書省正字尋丁内艱服除除秘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尚書度支員外郎兼史舘校勘厯司勲吏部員外郎按丁内艱當即在四年服除則六年也至十年則出知饒州乞祠還家矣閩本年譜云文公名沈郎小字季延皆志其地也尤溪原名沈溪後因避王審知諱改尤溪尤溪隷延平行五十二。”
现存《朱子年谱》虽然是清人所修,但因为程朱理学在宋之后被指为官方正学,对于明清两代奉理学为正宗的读书人是有神圣性的,而考证朱熹生平也就会格外严苛。因此,朱子年谱的内容也是比较可信的。
我们读这一段,就会知道,在朱熹出生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即公元1130年,这时候离王氏在闽地称帝的公元946年,有184年了,这个时间在现在看来是挺久的,但在古代就不算太久,因为古代的变化远比今天少,社会信息量和人们的运动、迁移距离,都远比今天小。所以虽然中间间隔了一个北宋,而尤溪当地的人们仍然还记得此前的地名。

图为尤溪龙门场

所以朱熹出生于尤溪是非常肯定的事情,而他之所以叫沈郎是因为地名,出生的地方叫沈城沈溪,而生于此地的儿郎当然就是沈郎,当然不是沈家儿郎而是沈城儿郎。同样的他的小字叫季延,延为延平,今天南平市延平区,季则是他出生的时间为三秋,孟仲季中的季秋,农历9月。明代的《南溪书院志》也载有这些信息。
《南溪書院志》:“建炎四年庚戌九月十五日甲寅午時,晦菴先生生。韋齋命名沈郎。尤溪舊名沈溪,命名取此。作洗兒詩二首。旋改名十二郎。晦翁行五十二也。見韋齋書。晬日以月圓爲壽,戲作絕句四首。紹興三年,先生四歲,嘗指日問扵韋齋曰:日何所附。曰:附扵天。又問:天何所附。韋齋竒之。六歲從羣兒㳺,以指畫八卦館前洲沙上。七歲,隨韋齋寓建州。乾道間,石子重令尤溪,復來㳺。詳見詩文志。”
我怕人们穿凿附会,所以找一下尤溪方志中的地名,发现了一系列的地名,可以作为佐证。

图为尤溪某地

沈川
《崇禎尤溪縣誌》:“旹崇禎九年丙子中秋吉旦賜進士出身文林郎知尤溪縣事桂林鄧一鼒書扵沈川内署。”
沈福门
《崇禎尤溪縣誌》:“洗馬洲 沈福門外當二溪之交即十景内二水明霞尤溪洲 縣東岸洲舊多尤姓故名。”
沈水
《崇禎尤溪縣誌》:“余公廟 祀宋烈士余公旺。每嵗用上戊致祭。附祝文:惟神以死勤事,功庇全尤,城郭不改,庙貌常秋,惟茲時祭,豈以答庥,神不吐者,沈水悠悠。”
沈水庵
《崇禎尤溪縣誌》:“沈水庵 七都山後,萬暦間重建。萬善庵 在三都,國初建,一名沈水。”
沈水堂
《崇禎尤溪縣誌》:“沈水堂 在三都,宋紹興三年建。

图为尤溪龙门场

如此之多的带沈字样的地名,且名字大多都是宋和宋之前的传承,当然是当年“沈改尤”的幸存地名,因为足够小,没有被“避讳”,但这些足以与朱子年谱和南溪书院志以及历代方志中所提尤溪来自沈溪的提法相佐证,并让那些证据不会成为孤证,再结合沈氏与尤氏的族谱讲述,大体我们就能得出一些结论了:福建尤溪的尤字和福州台江尤溪洲的尤字,确实都是来自沈氏派生的尤氏,尤溪即是沈溪;闽西闽中闽南皆有沈氏世居,沈氏为福建最古早的姓氏,而福建沈氏和尤氏则都来自吴兴;朱熹也确实出生于尤溪,他的沈郎之名,直指他的胞衣地,即为沈城尤溪。

(图为尤溪龙门场闽王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