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地产思维做不好文化旅游?

 主题公园设计 2024-05-09 发布于广东

经济环境不好娱乐业态蓬勃,这是全世界都有的普遍规律。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大环境不那么好的阶段,于是原来的大佬们纷纷开辟文旅赛道业务,把风险分散,以一种自己可以以高周转高杠杆模式在地产界所向披靡的强者心态直入文旅赛道,以为可以降维打击,可事实却并不如此。

前有万达商业地产入坑教训,后有恒大碧桂园纷纷战死,紧随其后的东方园林、铁汉、岭南大批败北。这么多地产大佬携重资入场仍不能占有一席之地,后来者仍不知畏惧。

在文旅界有句老话叫如果你恨一个人就劝他做景区,因为九死一生,回报周期长,战略性失误投资大很难回本。如果你爱一个人也要劝他做景区,因为文旅做的好,文化溢出价值很高。

回想前路种种,面对未来局势,文旅仍是朝阳赛道,但隔行如隔山,对专业的敬畏还要有,特别是新入局者。

为什么用地产思维难以成功呢?

1)文旅讲究文化为魂,而文化深度与时间投入成正比。

地产思维或者商业思维,一面讲着要挖掘文化,一面以一夜出图的心态去要求文旅专业者,最后往往不能达到足够的文化深度,就开始大量投入资金建设,运营的时候才发现当初思考深度不够。为什么华侨城可以在文旅行业做到第一,再多人攻击也仍然没有几个可以逾越?因为做华侨城战略研究及策划咨询的人是真的有时间去深度研究文化。可以把一个投资几十个亿的项目投进去,是一群真正的文化人对地域文化长久的深度研究产生的结果。如果套用地产思维,重建设轻研究,以为压缩时间强迫员工可以把别人思考一个月的文化研究在一两天内写在方案中,结果就是有效率没文化深度经不起推敲。

万达想当年资金雄厚的时候重金挖了一群文旅赛道的人,可还是做出来的东西不伦不类没人买单,不是这些人不行,是企业文化基因的问题,文旅是跟艺术一样不能靠金钱压缩时间成本的行业,再牛逼的人也需要深度思考和研究才可能达到作品的文化深度。就是挖了一群文旅扛把子,还是在基因不符的企业中做了一堆的建筑垃圾出来,最后钱没少花,变成了万达打包出卖的遗弃板块。

一夜出图的心态只适用于不包括创造力的行业中,文旅文化深度就是需要找对的人,给他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深度研究思考的时间,如果没做好打长期战的准备,不建议进文旅赛道,会输的很惨。

2)充分尊重专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既然要进这个赛道,也挖了这个赛道的人,建议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可以在原来的公司创造价值,大凡足够的发挥也可以不失水准的在新公司发挥能量。如果招来的人,非要要求他按照自己行业的惯有思维方式去执行工作,招来的人大凡是发挥不了他原有的价值,只能选择在新环境中苟且或躺平。如果领导者真的认为只有自己的想法是最正确的而毫不纳荐,那么倒不如全队都用自己原来赛道的人,别管走的路是正的还是歪的,至少自己用习惯了的人可以完全照本宣科执行下去。

不管是哪个行业我都特别尊重他们本来的专业。脱口秀段子里有一段特别的复合这种情形,他说他是写代码的,老板也会写代码,事无巨细的要求别人写完了以后老板还会检查一遍自己亲自帮忙改代码,结果一晚上改出五个bug,他吐槽到,你说他不会写代码吧,他能给你改出五个bug,你说他会写代码吧,他改出五个bug。

领导就是应该制定战略制定目标,把握时间节点,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让他们各自发挥长处创造价值。任正非不懂开发也不懂写代码,他相信专业可以创造出华为那么伟大的科技企业;马云直言自己根本不会操作互联网,但是可以创造中国第一的互联网公司;所有伟大企业的老大都是相信专业的力量的,花那么多钱请那么多人来,就是让他们来解决问题的。如果任正非指挥别人做芯片,马云指挥别人写代码,大凡是做不出来这么伟大的事业的。

古人云无为而治,说的就是领导者分配工作,自己不要插手太多。皇上是不需要亲自挂帅上战场的,他只需要听取战果,做出决策。

3)制定决策不摇摆,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创业是很难的事情,创业的战略目标及实施路径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这需要坚定的判断及毫不动摇的决策力。朝令夕改摇摆不定的事物判断只会模糊军心,让执行者摸不到方向。文旅赛道的决策尤为重要,目标定位家庭客群的产品业态,对面对青年客群的人是不一样的。目标客群是女性群体的,就要站在女性需求构建产品。目标客群不同,结果也不同,面对大众市场,足够的下沉市场要做稳做实,换位思考很重要,切不可以自己的喜好判断市场的需求。中国人的阶层撕裂是非常明显的,贫富差距很大,吃惯了燕窝的人理解不了吃凉粉的人无可厚非,可既然面对大众市场,迎合大众口味有时候就是需要接受雅俗共赏的产品模型,不是所有人都有超高审美,中国大众客群更是如此,适合的才是适配的,记得华侨城有个规则就是超前只需超过一点点,他就可以引领潮流,不断迭代产品是文旅产品的自然规律,没有那种业态产品设计可以一下子领先时代很多年,这就像现在很火的短剧,文化艺术深度一般,但是通俗易懂易传播,g点足够密集足够轻松理解。领先太多的设计往往会束之高阁,爱马仕开在景区中仍然难以门庭若市,消费客群范围太窄。文旅产品就是要足够接地气,网上各省文旅局长花样频出传播很快的小视频没多少质量高的,更没什么艺术性,质量很高的艺术展览欣赏的来的人就那么一二。浮夸演技看起来哗众取宠,但却很符合人类对于欲望、懒惰、随意的心里状态。瞄准目标很重要。

4)要流量也要留量,文旅规模效应很明显

既然面对大众客群,定价、产品设计都要考究。要流量就要复合大众审美。高端的审美往往曲高和寡,看似口水歌的凤凰传奇却可风靡大街小巷。文艺片往往得奖无数难以有商业价值,商业爆米花剧没什么深度却可以很卖座。有教育意义的产品往往难以娱乐效应兼具。河南文旅上的美男计,简单直接效果斐然。文旅毕竟属于大众娱乐消费,大众娱乐大凡不需要我们去给游客上课,开心最重要,娱乐精神的精髓是抓住游客的大脑惰性。亚洲文旅做的最好的泰国,黄赌毒都上,因为人类就是如此,上进学习是反人性的,满足欲望是顺人性的。文化深度与文旅化产品并不矛盾,但切不可将文旅做成课题研究一样的费大脑产品。我以前专门有文章讲过游戏的上瘾机制设计,每一步全是围绕人性的弱点展开。文化深度要隐蔽呈现,给游客上课的心态绝不能有。我们研究文化的时候也会将可文旅产品化的东西夹在一起,神话传说往往比真正的历史还原更有吸引力。文旅产品多是戏剧化历史,而不是照本宣科历史。

前段时间写了咏春的本子,这个题材,在艺术舞台上与舞蹈结合面对高端客群就是可以做的非常艺术,但大众传播效应就是没有文旅化那么强,将其与文旅结合形成大众文化传播产品难免会落于庸俗,但传播效应很好,流量会更好。流量上来了其规模效益才大,几百块的艺术演绎门票对于大众来说就是贵的,变成百八十块的文旅产品覆盖面就是可以变广。拼多多可以农村包围城市,蜜雪冰城可以低端包围高端,这都是下沉市场的力量。通俗文学相比高雅艺术对于审美高度很高的人确实很难接受,但传播学中“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比“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来的更有传播力。意思都是那个意思,口语化传播效果就是更胜一筹。

5)策划先行,运营前置,策划运营一体化执

策划先行,运营前置喊破喉咙,可还是很多烂尾项目不能重视。蓝图画的再美,没有贯彻下去也只能照猫画虎,难以成画。文旅行业策划和执行层面往往脱节,一则前后端理解不同,各自为政,二则前后端权利分裂,难以贯彻。现在以政府为主导的项目意识到这个问题,往往要求运营策划单位可以一揽子执行,同一个团队执行贯彻起来尚且难以严丝合缝,分裂成两个公司就更难。所以我们现在看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向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一站式服务获得追捧,这种垂直产业链的整合对于产业发展是有利的,运营对策划负责,策划说出花来执行不下去都难以变现。

一开始就要设计好商业模型及变现路径,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产业模型。与文旅大厂迪士尼不同,其品牌IP已经拥有足够的品牌能量,没达到其高度的公司只靠输出智力创意很难再占有一席之地,产品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连迪士尼也有自己的成熟产品才能做到轻资产品牌输出,没有说服力的案例很难再交给市场去试错,试错成本太高。

总结:

文旅需深度挖掘文化,深入浅出塑造文旅产品;尊重专业,发挥文旅成数效应;战略决策笃定,发挥团队稳定协作精神;要流量不纠结完美主义,长期迭代小步创新;策划先行,运营前置,重构文旅商业模型,一站式文旅服务输出。一言以蔽之,把握行业趋势,正视行业规律。

文旅人的春天来了,静待夏花灿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