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书的缘分(李铁山)

 故事作家协会 2024-05-09 发布于四川

PART 1

遇见更好的自己

也不知为什么,我对书总是那么有感情,不管什么书,我都舍不得扔掉。读书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对书特别地痴迷,特别喜欢看书、读书。那时候的童年时代,生活很是单调,没有什么可玩的东西,不要说电视机没有,就连家里的一台破旧收音机也是舅舅送的。我上完课写完作业后,经常通过读书来打发时光,把自己和书本融为一体,是一件非常幸福快乐的事。

我小时候读的书很杂,不管什么课外书,都喜欢读。可能是因为年龄的缘故,什么都不懂,求知欲特别强。通过看书,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东西,也让我解开了心中的不少困惑。

凡是看过的书,我都细心地保存起来,倘若看到书如果不小心被撕坏,我便会心疼不已。

一有空,我就喜欢坐在书架前,翻开以前读过的书,看着原来在书上做的笔记,回味起当时读书的感受,与书中的人物同乐,与书中的主人公同悲。当我捧起珍藏的小学课本,就感觉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时光:这篇课文我上课朗读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本数学参考书是我数学竞赛时老师奖励给我的;这本书是我攒了一个月的零花钱买的……我对喜欢的老书百看不厌,每次重读都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尤其是经典的作品,重读时对人生的启发和感想都有不同,这种变化可能和自己年纪增长及平时的阅历经验有关吧。

读书对我来说,还是一种很好的消遣方式。

记得原来上学时,每当做作业累了的时候,我就会拿出一本课外书,欣赏美文,品读作者给我们讲述的人生哲理。跟着书本,一起浏览世界的名山大川,一起去探索我们未知的世界,学习的疲劳感就在快乐的阅读中得到释放,又让我有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

参加工作之后,闲暇时间,我会沏上一杯热茶,边品茶边看书,书香、茶香沁入肺腑,那份惬意非性情中人不可言说。读到好的词句,感觉默读没意思,还须大声诵读出来,手舞足蹈,让自己的情感得以表达。比如读到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样的词,默读和诵读的感觉是完全不同,诵读更能体会到这首词的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给人的心灵以震撼之感,让人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再比如当我们读鲁迅作品《少年闰土》:“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当读到这段文字时,在脑海中便浮现出一幅非常唯美的画面,让心灵得以放松。

读书还能让我解决工作上的很多难题。

我从事检察工作之初,业务不熟悉,法律知识几乎是空白,于是我买了《宪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法律逻辑性》等等,同时参加了法律专业自学考试。读书对我业务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解开了我工作中一个个疑惑、一道道难题,促使我把工作做得更好、效率更高,让我迅速进入角色,成为一名合格的检察官。

读书是一种享受,我们可以在享受中获得知识。我读书,我快乐!让我们都来读书,让常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让我们心灵跟着书本去旅行!

——此文发表于《龙湖》2024年1期

作者简介

李铁山,男,自贡市沿滩区检察院四级调研员,市检察官文联理事,市作协会员,市评协会员,市民协会员,沿滩区故事作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先后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故事、歌曲100余篇,多篇作品在国家、省、市级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