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的江湖~怪丐

 俗文化研究院 2024-05-10 发布于河北
这是我在天津的时候见到的。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是一直都在纠结,如何定义他的行为,或者说,把他归到江湖人的哪一个行当里。最后,我还是认定,他的行为应该属于乞丐。
他干什么呢?摔碗要钱。
具体说,就是他挑着一担子碟子碗,走到人多的地方,突然摔了一跤,担子里的碟子碗都被打翻在地,成了一堆碗渣滓。他呢?,,就坐在地上大哭,诉说自己的困难,自己借了点本钱,买了这一担子碟子碗,这一跤摔得倾家荡产,还有一屁股外债。家里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自己多难都行,老母亲非得饿死。弄得过路的好心人,特别同情他,纷纷掏钱资助,一会也有个二三十块钱了。
围观的少了,也没人掏钱了,这个人也不哭了,自己把碗碴子收起来,好的没摔坏的碟子碗放在上头,又挑着走了。
我是怎么发现这是一个江湖生意的呢?
先是我在大红桥街上,就看见过他。
没两天,我去紫竹林一个亲戚玩,又碰上他了!还是一样的套路,挑着担子,装着碟子碗,摔跤,哭诉,敛钱,收拾碗碴子,继续走人。
我那时候年纪小呀,脑子不是特别聪明,我就琢磨着,这人怎么这么爱摔跤呀?
虽然疑惑,也没多想,赶紧去亲戚家办事了,完了好回家交差去。
好巧不巧,过了两天,又去一个亲戚家,这回,这个亲戚在西于庄,又碰上了这个挑着瓷器的人了!还是老套路,摔跤,哭诉,要钱,我就开始纳闷了:他怎么总摔跤呀,而且哭诉的内容都一样,也没变过。纳闷归纳闷,我也没有多想说起戏班子的后台,大家感兴趣的肯定是生旦净末丑,各自应该坐哪儿。据齐如山先生的考证,是另外的一个说法。
这种规矩不是最早由北京的戏班子兴起的,最早这是草台班子的规矩。
你想呀,北平当时的戏园子后台宽敞,除了箱笼之外,也放得下椅凳,人就没有必要坐在箱笼之上。
而草台班子演戏,一般都是在乡下搭席棚草台,后台的地方当然也很小,放不下椅凳,演员自然就以衣箱为坐了。演员需要化妆,为了化妆方便,每个人的座位就给固定了。
再者,如果哪个演员落魄了,求到哪个草台班子搭班唱戏,你进了后台,直接坐到你该坐的位置,管事的就知道怎么给你派戏了。
过去戏班对行头管理极严,不但某件行头应装哪个箱子,有规矩,就是某件行头在放置的时候应该在某件行头之上,其次序都是不能乱的。只有这样,你在用的时候,不必思索寻找,伸手便可取出,就算是夜晚没有照明的情况下,都不会拿乱。
那么,到底是怎么安排座次的呢?
旦角坐大衣箱,因为大衣箱里装有喜神。(就是旦角演戏时抱的假娃娃)而且大衣箱装的大多也是旦角所用的衣物,他坐此处,扮戏的时候比较方便。
到了北京程长庚掌管三庆班的时候,单皮鼓也装于此箱。
因为,原来京剧班的规矩,开戏之前,要打三通锣鼓,打之前,各管事的管箱的人必须到齐。结果日久天长,渐生弊端,到打锣鼓之前,只有放文武场面的那一个箱子的管事的来,不耽误开场的锣鼓,其他管箱人到不到的就不好说了,也有就此误事的。
后来,程长庚就给改了,不在把文武场面放在一个箱里,而是一个箱子放一件,如果有一个管箱的不来,开戏的锣鼓就不能敲,就把这个弊端改革了。
原来喜神也不放在这个箱子里,原来单有一个箱子放剧本,喜神和剧本放一个箱子里。后来,每次演戏就不带剧本了,喜神就放大衣箱了。
生行坐二衣箱,因为最早生末分行,而生多演武戏,而这个衣箱所装的衣服,多为武人所用,所以生行坐此。场面用的堂鼓也放在此箱。
净行坐盔头箱。同样道理,此箱多为净行所用之物。场面用的唢呐,月琴也放于此。
末行坐靴包箱,也叫三衣箱。
武行坐把子箱。因为其中所装的都是兵器。
丑行可以随便坐,不是行为他们地位高,而是丑行向来兼演各行,男女老少他都演,所以他哪儿都能坐。
催场的,检场的,打上下场台帘的,坐旗包箱。此箱永远放在上场门帘旁边,方便检场的催场的不耽误干活。
管事的坐账桌。
这就是后台大致的分配,当然实际要比我描述的复杂的多。
但是后台讲究一个一个秩序,一个方便,这个规矩是永远不许乱的。这事就过去了。
再过去了几天,我去河北大街,又碰上这个人了。还是老一套,摔跤,哭诉,要钱。这回,我就把这个事放在心上了,总想把他弄个明白。
这回去河北大街。是去我一个舅老爷家,论起来叫舅老爷,实际上只是我姥姥的一个表弟。他们家原来就是混南市三不管的,也就是指着三不管吃饭的。
后来解放了,三不管没了,他也就没了饭辙,又赶上成家了,而且孩子还多(生了六个),日子过得很是拮据。
到了我小的时候,我们家的日子算比较好过了,虽然我姥姥(我姥爷早逝)七个孩子,可是七个孩子都工作了,手头相对宽裕了一些,就时不常的帮衬他们家一下。我姥爷又是在解放前去世的,那时候我姥姥拉扯七个孩子也是难,这个舅姥爷也没少帮她。一来二往,两家走动的就比较勤。
忘了那次我为什么去他家了,反正是办完正事,我就把这件事当成一个笑话说了出来。
我舅姥爷当时就告诉我,以后再碰到,离他们远点,他们就是指着瓷器骗钱的。
我舅姥爷说,这些卖碗的专靠摔跤吃饭,你别看他挑着一担子碟子碗,其实只有上面几只是好的,下面装的全是碗碴,他们趁人不注意,往地上一坐,将担子里的碗碴撒一地,那些好碗,其实一个也没碎。过路的人,都以为他一担子碟子碗全打破了,再加上他的哭诉,好心人自会掏钱周济他。他要到钱后,收拾好碗碴,换个地方继续“摔”,就凭摔跤,他的收入比开个瓷器店还赚钱!
说到这,我才恍然大悟,也才明白为什么这个人要到钱后,每次都把碗碴收拾好,放回筐里,原来是要二次利用。
要个钱都这么费脑子,干什么容易呀,您说是不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