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69.曾仕强老先生说用“推、拖、拉”来化解问题,简直太妙了!

 榕言榕语 2024-05-10

     曾仕强老先生在《中国式管理》中提出的“推、拖、拉”问题化解之道,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擅长运用圆融的方式处理问题,不是简单粗暴地解决,而是通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策略,逐步缓和矛盾,直至问题消弭于无形。这种处理方式既维护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又避免了冲突带来的后遗症。

      “推、拖、拉”作为一种策略,要求我们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它并不是简单的拖延或推诿,而是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将问题引导至更为合理的解决路径。然而,很多人由于未能掌握其精髓,操作不当,导致问题处理不当,因而对这种策略产生了误解和反感。实际上,这种情绪化的反应并不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推、拖、拉”是一种需要智慧和耐心才能驾驭的艺术。它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有全局观念,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化解效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推、拖、拉”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推动问题解决的有效手段。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其精髓在于通过推、拖、拉的和谐配合,展现出一种动态中的平衡,从而保持不败之地。这种哲学也深深植根于中国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他们善于运用推、拖、拉的策略,以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手法,巧妙地化解各种难题。
     有些人对“推、拖、拉”持有偏见,认为这是一种逃避责任、模棱两可、拖延时间的行为,甚至认为这是一种表里不一的手段。然而,这种看法往往源于对“推、拖、拉”策略深层含义的误解,以及对其实践标准的缺乏理解。
     实际上,“推、拖、拉”的巧妙运用在于智慧和策略的运用。未经深思熟虑的“推、拖、拉”固然是浪费时间的做法,但擅长此道的人却能在这段时间内深入思考,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推、拖、拉的方向并非总是指向他人,它也可以是对自己的调整和反思。这种方法可以缓和竞争的气氛,避免伤害人际关系,真正体现了中国人崇尚的中庸哲学。
      “推、拖、拉”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使用者的动机和运用方式。只有合理地运用,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使用者需要用心地、合理地运用“推、拖、拉”,以达到合理化解问题的目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智慧地化解问题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生活艺术。这种艺术体现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推、拖、拉等策略,巧妙地将问题消解于无形。这不仅需要技巧,更需智慧和洞察力。推、拖、拉的策略可以为解决问题赢得宝贵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冷静思考,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然而,“推、拖、拉”并非一成不变的公式,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应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处的环境,选择恰当的推、拖、拉方式。有时,我们需要推波助澜,让问题向前发展;有时,我们需要暂时搁置,让问题冷却;有时,我们需要拉近距离,以便更好地处理问题。只有灵活运用推、拖、拉,才能发挥其最大效果。
     “推、拖、拉”并非逃避问题,而是为了更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避免冲动行事,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损失。同时,它也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找到问题的核心,从而得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就举一个书里的例子,比如领导给下属安排了一项新任务,下属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时,领导可能会想,是不是之前给这个下属的任务太少了,他看起来很轻松,应该给他增加一些工作量。所以,下次有新任务时,领导还是会继续交给这个下属。让领导有这样的感觉就不太好了。这个下属“不推、不拖、不拉”,反而还导致领导不断地给他增加新工作,尽管他已经很累了,却还要承担更多的工作,但他又不敢提出异议,只能默默忍受。如果这个下属最终把接受的任务做好了,自然会迎来更多的工作量;万一没有做好,还会遭到其他同事的议论和嘲笑。

      那么,这个下属应该如何应对呢?面对领导安排的新任务,他应该稍微推辞一下,一方面表明自己并不是无所事事,等待领导安排新工作;另一方面也让领导明白,自己并不是来抢功劳的,也不会给领导添麻烦。然后,利用这个推辞的机会,仔细思考一下,领导安排的这项新工作,自己是否能够承担,是否合理,是否会引起同事的不满,是否会让领导觉得自己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领导是否会怀疑自己有不良动机,还有没有比自己更适合承担这个任务的人。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之后,如果觉得自己确实比较适合,那就“当仁不让”,接受下来。总的来说,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做某件事,就应该让给有才能的人,以免因为自己的不足而连累大家;如果自己有能力去做,就应该积极去做,而不是推卸责任,因为这样也会对不起大家。

      对于大家都不愿意承担的工作,表面上稍微推辞一下就可以了,最好还是主动接受为好,否则你这不是让领导为难吗?让领导难堪,最后倒霉的可能还是你自己,因为损害了与领导的交情,有可能到后面,失去了晋升的机会。如果是一份美差事,大家都希望承担的,那你就应该多推辞几次,抱着“有人要做,我绝不争取;实在要我做,我才接受”的心态,这样更能显示出你的坦荡君子风度,表现自己没有任何偏见。这样,自然也不会引发平级同事之间的争斗,让大家情绪都不好。

     “推、拖、拉”的出发点,仍然是“保护自己”。不引起别人的猜忌,不制造同事的误解,以免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你的目的是让领导好做事,任务可以交给我,也可以交给别人,只要合理就好。让大家都有面子,至少我推来推去,绝没有“非我不可”的态度,好像“大家都不行”似的,令人难以接受。给同事面子才是保护自己的最佳途径,而让同事觉得“不是我争不到,是我主动让给他的”,让他们更有面子。可见,推、拖、拉的价值,不容忽视。

     然而推、拖、拉的策略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推、拖、拉虽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处世智慧,够在处理问题时发挥独特的作用。但是,这种智慧的运用需要我们有灵活的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审慎选择。同时,我们也不应过度依赖推、拖、拉,对于那些刻不容缓的紧急问题,我们必须迅速作出反应,立即处理。对于那些需要我们坚定立场的问题,总是推、拖、拉,也显得很假,这个时候,反而需要摒弃拖延,果断采取行动,直接解决问题。所以只有在恰当的时候运用推、拖、拉,我们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成功。我们要始终铭记,推、拖、拉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非最终目标。它能够缓和竞争氛围,预防冲突。恰当的推、拖、拉是实践中的中庸之道,能够引领我们走向双赢的局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