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五浊的世间唱一首琉璃之歌

 云木欣欣 2024-05-10 发布于江西

  读完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水月河歌》,(选自林清玄散文集《凤眼菩提》)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虽然作者讲述的事情发生在台湾,可却与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有着如此惊人的相似,他发自肺腑的叹息更是深深触动了我。

  文章开篇作者回忆少年时代常常一个人乘坐小火车,从台北到淡水的河口看夕阳的情景。“从台北到淡水就好像是穿过一个美丽的传说”,那时候去河口看夕阳对于他来说是多么美好的记忆,就连乘火车的路上感觉都是那般美好:“火车铁道的两岸,偶然可以见到水牛与白鹭鸶,放眼望去全是翠绿的稻田,时常令我想起南方的家乡”,寥寥数笔作者就为我们勾勒出一派恬静而不乏活力的田园风光。

  到了淡水从车站出来,此时还没有到夕阳落山的时间,他先是饶有兴趣地跑到小镇的两家古董店里,虽然古董堆积得乱七八糟,在里面盘桓半天,“常常会找到一些令人惊喜的东西”;如果时间早就到附近几家卖竹器的小店转一转,“他们有精美的虾笼、草鞋、竹篮,价钱便宜”;从竹器店出来还可以去淡水龙山寺,“那里有最安静的午后时光,独眼老妇泡来一壶很粗苦的老人茶,喝到完全没有味道时,正好读完一本诗集”。逛一逛淘一淘,坐一坐品一品,一切是那么有味,有趣,作者娓娓道来,时隔多年,记忆依然是那般清晰,可见这一切都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里。细细读之,那份闲适悠然的心境跃然纸上,深深打动着读者。

  而最令他震撼的莫过于美轮美奂的淡江夕照了:“在船上看巨大清澄的夕阳从遥远的海面落下,注意看,那海面是有间层的,靠近我们的地方是深蓝色,然后是浅蓝色、绿色,靠近夕阳的那一条线则是金黄色的。夕阳也有间层,靠海面的一端是深红色,中间橘色,上面是金色,夕阳外面是放着万道霞光的天空”,“我一直认为淡江夕照是台湾最美的夕照,那是因为河海交接处非常辽阔干净,左面又有翠绿的观音山作屏障,而这里的夕阳也显得格外巨大,巨大到犹如就在身边”。作者观察细致,用心感悟,以极其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色彩瑰丽的夕阳落山图,更兼霞光飞灿,青山作屏,怎不令人为之惊叹,为之沉醉!

   (上图为台湾淡江夕照图,源自网络)

  看完夕阳,再转到街巷喝完由鲜嫩的鱼酱做成的鱼丸汤,“会觉得是人生至美的享受了”,去淡水观赏夕阳之行作者也随之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夜幕来临之际搭乘小火车离开淡水的时候他已经计划着下一次的造访了。每读于此,我仿佛和作者一起还沉浸在那永不会在脑海落幕的夕阳画卷中。

  然而当他成家立业之后,带着孩子一起乘坐小火车到淡水的时候,一切似乎都变了:“小火车所路径的两边,美景已经不再,大部分时候都弥漫着青灰色的烟尘,使人不敢大口呼吸的一种颜色”;当他来到龙山寺附近寻找当年的茶摊时,可“茶摊早就被寺庙赶走了,内部已全部改装粉刷,好像一个臃肿的中年胖妇,努力涂满脂粉,却反而显露出庸俗的面貌,龙山寺的岁月随着美感,同时失落在充满腥味的市场里”;而他当年喜欢去的古董店,“好古董全部被卖光了,看一下午也看不到一个惊喜”,至于竹器店“东西再也不如以前精致了”,在一个个令人失望的现实面前,作者当初那种惬意悠然的心境连同有关淡水的美好记忆早已荡然无存了,怎不令人为之喟叹!

  而最让作者失望的是河口的水质早已不再像以前一样清澈明亮了:“河口的海岸上已经没有人垂钓,听说如果有人在河口边钓到大鱼已经是奇迹了,大部分鱼虾都因污染而死,不死的也往外海游去了,海面上是一片点点星星的浮油,散发着微微的臭气,在海上飘去又聚拥,好像永远也不会消散的样子。”在这种恶劣的水质之下夕阳下山怎能产生令人震撼的美感呢:“连夕阳照在海面的颜色都变了,光泽不再有任何的间层,只是黑黝黝的一片”。

  文中描述的这些事情虽然发生在台湾,但对于我们来说类似的变化是何等惊人的相似,这些诸如作者少年时代见证过的淡江夕照等大自然的奇观,曾经伴随着我们走过美好的岁月,可现在却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当林清玄听到孩子说完“爸爸,大海好美”之后,他叹了一口气,“我的叹气是,我永远也无法告诉孩子,我少年时代眼中所见到的同一个海口是多么美,那是他所不可能追想的”。

  读到此处我也不禁深深叹了一口气,我们年少时曾经见证过的许多大自然奇景在不经意间已悄然远去,现在我们的孩子再也无缘欣赏到了,这样说来我们至少比我们的孩子幸运,因为至少这些美丽的景观还可以在我们的梦里一次次闪现,可我们的孩子因为没有丝毫现实的基础,却永远无法想象、编织这些人间奇景了,每每想起这些怎不令人扼腕长叹!

  林清玄在篇末不禁叹道:“那一切的水月河歌,虽曾真实存在过,却已默默流失,这就是无常。”如果这种“无常”纯粹是大自然的无可抗拒的规律,我们无可奈何,只能是在内心为之惋惜而已,然而这一切如果是人为造成的,内心的创伤岂是一声喟叹所能平抚的,诚如作者所言:“无常是时空的必然进程,它迫使我们失去年轻的、珍贵的、戴着光环的岁月,那是可感叹可遗憾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可是,如果无常是因为人的疏忽而留下惨痛的教训,则是可痛恨和厌憎的。”

  作者的话如一记响亮的警钟,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惨痛代价,“只有维持自心的清明,才能在这五浊的世间唱一首琉璃之歌”,我们当谨记自己的责任,摒除浮躁,保持内心的清明,爱护、珍惜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唯有如此我们方能获得真正长久持续的发展!

注:五浊即是大乘佛教在佛经中提出的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作者简介:笔名云木欣欣,1989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爱好文学、摄影、书画等,个人公众号:闲梦山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