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交潜规则:“大恩如大仇”

 金之桥 2024-05-10 发布于广东

图片

-01

“大恩如大仇”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受助者恶意。

在接受他人的馈赠或帮助时,这个人就会狭隘且充满恶意地将对方的帮助,视为“优越感”。

这一点在《恶意》这本书中,有最好的诠释。

好朋友过得没你好,你经常帮助他,给予他一些好处。

你的出发点:“我们是朋友,我应该尽量去帮助你,我很愿意”。

他的心理:“你就是看不起我,看似帮助我,其实是想看我笑话,在我面前秀优越”。

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

男人下班回家路上,经常遇到一个乞丐,每次看见都会给乞丐10块钱。

某天男人路过,没有给乞丐钱。

乞丐慌忙叫住男人问道:“你今天为什么不给我钱?”

男人说:“我今天没有钱了”。

乞丐很生气,咒骂男人一番:“你就是故意刁难我,看不起我,你不是个好人”。

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从古至今都有“斗米养恩,石米养仇”的故事发生。

你帮助一个人很多,但某天你停止帮助,TA就会忘掉你此前为他付出的所有好;

更有甚者会到处说你坏话,诋毁你的形象。

一个坏人,只要做了一件好事儿,大家对他的评价立马就转变。

“我就说嘛,这人看上去坏,其实本性是不坏的。”

很讽刺,可这就是人性。

你帮助一个人,未必会换来感恩,也许会换来“嫉妒与仇恨”。

当然,还存在另一种情况:

当你对朋友好,为朋友付出的时候,对方会想当然认为:

“你就站在低位,你很卑微,你就在讨好我”。

在后续的相处过程中,他会越来越不尊重你,将你的付出视为应该的。

所以你要明白一件事:

当对方没有主动请你帮忙时,你就不要上赶着去帮;

你帮助对方换来的恩情,要远远低于你为这件事投入的成本;

更何况你帮对了,未必有恩情;帮错了,必定是你的错。

当然,如果你就很享受帮助别人时内心的成就感,也不是不行。

图片

-02

人向来都是贪婪的

人性的悖论是什么?

从来就不存在什么“不求回报”的付出,如果你此刻不求回报,那是因为你付出的时间还不够久。

打个比方:

你很喜欢对方,先投入了大量的感情,时间,金钱和精力;

为对方付出的过程中,你想的是:“这些都是我自愿付出的,哪怕对方不给我回报,我也心甘情愿”。

可没过多久,你就产生了委屈,怨言甚至是恨意,你开始想:

“凭什么都是我一个人付出啊?我付出了那么多,你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一些回应呢?”

爱发展到了这一步,就变成了“恨”。

即使你不恨对方,你依旧心甘情愿,不求回报为对方付出;

可你付出的东西,在对方看来就越来越没有“新鲜感”。

每天吃同样口味的饭菜,你会不会腻?

每个月都赚一样的钱,一眼就能看到头,你会不会失去动力和激情?

所有关系都是如此:

爱总会流向不缺爱的人,匮乏的人也只会越来越匮乏。

你只要付出了,就必定渴望得到回应;

可以是物质,可以是情绪价值,可以是爱,只要对方回应你。

你只要长久付出了,对方就会腻,除非你能坚持十年如一日切换不同花样。

而索取的一方呢?

会不断压榨你,索取你,始终站在高位,从来不肯正眼多瞧你几下。

无论在什么关系中,每个人都得有这个觉悟:

当你想获得别人的帮助时,最起码要学会迎合(配合)。

就像一个掉进井里的人,别人救他时,他却连脚尖也不垫一下,半分力气也不愿使,最终增加的还是别人救他的难度。

话题:

你如何看待“大恩养大仇”?

作者何所欢:擅长两性情感,婚姻家庭,自我成长等分析。

点亮在看,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如需“情感、心理咨询”,可在后台私信,备注来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