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冰教授谈谈【312】唇裂手术设计精确性的探索

 石冰团队 2024-05-10 发布于广东
01
唇裂手术的效果与手术设计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尽管受到一些同行的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国内外同行是认可几何学设计的重要性。
虽然否定几何学设计的作用,可能有助于建立起另一种全新的唇裂整复手术方式,但可行性与难度极大。
02
我历经30余年的实践证明,过去怀疑几何学设计重要性的主要原因,是既往的几何学设计的准确性不够,所以,我职业生涯的主要工作一直是在几何学设计的精准性上下功夫。
最早是将几何学设计的重心放在裂隙两侧唇峰的旋转与下降上,建立了以人中切迹角角平分线为旋转切口末端点作为参照标志的几何学法则,但这并不能解决唇裂手术中的全部问题。
除了裂隙缘唇峰旋转下降的问题之外,还有哪一个解剖部位是影响唇裂术后效果的关键?
在我们自己开展唇裂术前畸形特点的研究基础上,又反复尝试对比国际同行的研究成果,终于明晰了鼻小柱基部向非裂隙侧的偏斜程度是影响效果的最关键的解剖部位。
换句话说,改进非裂隙侧鼻小柱基部解剖位置是影响术后效果的重要因素和改进要点,与之伴发的密切指标则是裂隙侧鼻小柱长度不足。
03
为此,我们又一次对现行的唇裂整复术的设计进行了重新审视。
在微小型和不完全性唇裂中,我们设计的鼻底水平切口,仅利于对裂隙侧鼻底组织向非裂隙侧的推进和对非裂隙侧的鼻小柱基部畸形的矫正,但裂隙侧鼻小柱延长的形态不够自然和稳定。
为此,我们又有针对性地对裂隙侧鼻底切口进行了分段设计,在保证鼻底宽度与非裂隙侧相等的情况下,保留近裂隙侧鼻小柱基部的三角形皮瓣,在松解鼻小柱基部的附着后,将裂隙侧鼻小柱基部三角形皮瓣顺势向非裂隙侧旋转,利用三角形皮瓣的蒂部,形成裂隙侧鼻小柱延长后的侧壁与基部,三角形的瓣尖插入鼻小柱基部的横切口,同时将非裂隙侧上唇旋转切口瓣尖与裂隙侧鼻底切口与侧唇切口交汇处缝合,实现矫正非裂隙侧鼻小柱基部移位。

04
对完全性唇裂手术设计:因为鼻底不完整和组织不足,我专门设计了用裂隙侧上唇沿裂隙缘的上唇组织,插入鼻小柱基部切口的手术方法。
当然,对上唇深层口轮匝肌的修复也要与之配套,对分离的口轮匝肌上端(鼻底处),可以通过非对称性缝合达到矫正非裂隙侧鼻小柱基部偏斜的目的。
反复思考,反复实践,无限期的循环改进,是一个医生永恒的追求,也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永无止境。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