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蜂房》 | 198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解读(文末福利!)

 如意王学习室 2024-05-10 发布于上海

带有浓郁情感的丰富而精简的描写,对人类弱点达到的令人难以企及的想象力”  --------  获奖理由

全文共1438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蜂房》是塞拉最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被认为是西班牙当代小说中的第一名著,也被看作是西班牙战后文学的重要标志。

这部小说一共分为六章和一个尾声,通过描写20世纪40年代初期马德里的一家咖啡馆中三天生活,来向读者展示了西班牙内战时期中下层人民的社会生活。

这部小说描写了三天内在这如同人类的“蜂房”一般的咖啡馆里进进出出的包括工人、妓女、小贩、警察等300多个人物,他们吃吃喝喝、打趣闲聊,如同蜂群一般忙忙碌碌、骚动荒唐,有的人困苦饥饿,有的人空虚绝望,他们承受着不同的身体或者精神上的折磨。

这部小说中并没有绝对的主角,人物也不分主次,其通过客观的描写和视角,向读者真实的展示着内战时期马德里的社会生活,人民痛苦凄凉、经济萎靡不堪、政局动荡混乱,正如作者在初版自序里所述“我这本小说没有更多的(当然也不能更少的)希求,它不过是生活的一个片断,既不隐讳什么,也无惊人的悲剧,也不发善心,只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准确地一步一步加以描写。”
整部小说完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结构,将时间和空间进行打破和重整,时空跳跃,情节不按顺序,随处可见倒叙和闪回等手法,其文字如同电影镜头一般将人物的活动过程进行分割,使每个片段分别单独成节。
同时,小说中大量使用人物对话,其对话中叙述着另一个时空的故事线,如同画中画一般,正是这种对话的形式将三天的生活扩大成无数天,进而完整的展示着马德里当时的社会现状。
正是这种时空的跳跃和人物的对话,加上客观的叙事语言,给予读者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就如同其中人物闲聊八卦的故事正发生在读者的身边一般。

这部小说一开始在一个空间之内展示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如同《茶馆》一般,随后每个人物不同的故事线分走读者的注意力,因此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部“信息量”巨大的小说了。
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人物和情节的记忆可以说是最大的挑战了,这一作品中的人物众多和《百年孤独》或者《喧哗与骚动》中的人物众多是不同的,后者的人物尽管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很好理清的,而前者的人物则是分散零碎的,因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格外关注每个人物的出场以及与现有人物之间的关联。
尽管这部作品中人物巨多,但是这些人物内心的苦痛折磨却几乎是一样的,在阅读过程中深深的了解到什么是绝望,他们中有人为了真爱卖身,也有人为了一杯咖啡进行欺骗,他们奔波忙碌却看不到一丝希望,也许40年代的马德里就不曾存在希望吧。
尽管作品人物众多,但是塞拉还是非常人性化的,他尽量在人物出场时介绍每一个人物,甚至于在最初提及某一个人物时,还会告诉读者后面他还会出现等。
由此可见,塞拉自己也很清楚这部作品的烧脑指数呀。

摘抄/名言十则
1. 自由就是有选择的可能性
2. 生活就像骑自行车,必须不断前进才能保持平衡
3. 爱和死亡是生活的两个轴心,其他都围绕着它们转动
4. 真相说出来和隐藏起来一样困难
5. 不能向不饥饿的人谈论饥饿
——《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一家
6恐惧是唯一不能被贿赂的法官
7. 青春是唯一可以自学的状态
——《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一家
8. 人类是唯一无饥而食、无渴而饮、无事而言的动物
9. 心灵的记忆消除了坏的回忆,放大了好的回忆,因此我们得以应对过去
10. 仇恨是灵魂的癌症
——《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一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