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皖南事变六大谜团

 凤凰山居士 2024-05-10 发布于江西

项英为何一再推迟北上?新四军究竟突围多少人?
暴龙历史君2022-10-17 19:07河南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这是皖南事变事发不久后周总理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的亲笔题词,皖南事变无疑是一场“兄弟阋于墙”的悲惨事件,使得无数爱国人士心生愤怒和惋惜。

然而,对于这样一件震惊国人的重大历史事件,即便在数十年里,有不少的专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关于皖南事变,仍有着不少的谜团

前言:皖南事变

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将反共的重心由华北转移到了华中。

何应钦和白崇禧强行命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去到灾情、敌情均很严重的黄河以北,试图置八路军和新四军于绝境。

蒋介石在得知新四军开始北移之后,便下令对新四军进行了围剿。

1941年1月7日拂晓,就在新四军行至到泾县茂林以东山区的时候,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围堵。

见状,新四军军长叶挺率领部队竭力反抗,浴血奋战了整整八天八夜,但碍于敌众我寡,最终只有少部分人突出了重围,其余人则不幸牺牲遇难。

1月14日,叶挺根据指示前去同国民军进行谈判,不曾想竟被扣押。

事后,国民党不仅不承认自己犯罪的事实,更是一口咬定新四军为“叛军”,并要求撤销新对此,共产党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很快就向全国人民公布了皖南事变的真相,揭露了国民党的暴行。

然而,在此期间被杀害的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以及牺牲的众多战士,他们却俨然不能再复活,也许他们也万万没想到,在所有百姓众志成城,一致抗日的时候,自己竟然会被同胞所杀害。

鉴于皖南事变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国共两党关系史上,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有无数的专家学者对该事件进行了大量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直到现在,皖南事变仍留下了不少的难解之谜。

01走什么路线最安全?

在皖南事变发生之前,位于皖南的新四军北移有着三条路线可以选择,分别为向东、向南和向北。

向北这条路线是从云岭、土塘等新四军的驻地向北,途中经过铜陵、长江到达江北无为一带,而这条线路所经之处基本都是敌占区。

向东则是向着我军驻地前进,所经之处是敌、顽的交错防区,向南则是皖南新四军最后选择的路线,经过茂林、三溪,绕道苏南的溧阳,然后等待北渡。

有学者认为就新四军所选择的路线来看,是一条绝路,结局势必会是部队的全军覆灭,也有学者认为这是新四军在对三条路线对比后做出的最佳选择。

这并非是一条自杀路线,即便是选择另外两条路线,也没有人可以保证在途中一定就会平安无事。

当时,蒋介石反共的心思是如此强烈,发动内战,同室操戈的事不可避免,只是内战的时间、地点会随着路线的变化而有所转移。

倘若当时新四军选择了其他路线,无非会有这样几种后果:全军覆没、遭遇阻击、部分伤亡和顺利北移,但无论是哪一种路线,该是哪一种结果,都是无法确定的事情。

02项英为何一再推迟北上时间

1940年7月16日,蒋介石下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要在一个月内撤离到黄河以北地区,并要求后者由50万人缩编至10万人。

于是在10月9日,组织指示项英、叶挺迅速北移,否则就会面临被顽固派阻断的危险,早在此之前,毛主席也曾多次下令。

12日,毛主席也是再次致电项英,讲述了北移的理由,但项英并不赞成党中央的指示,几次表示了拒绝。

直到1940年12月28日才召开了新四军军委会议,决定在1941年1月上旬进行北移,而这也是导致新四军被围歼的一个重要原因,使得队伍遭到了重大损失。

后来,有学者分析项英几次推迟北移时间,很有可能是受到了王明右倾主义的影响,对党中央的指示有所抵抗。

但究竟在那时,项英到底有着怎样的心理活动,随着项英的去世已经成为了千古之谜,后人再无从得知。

03项英究竟有没有“三山计划”

1940年4月3日,毛主席曾致电项英询问了新四军皖南部队就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情况,对此,项英表示:

向南,为黄山、天目山、纯石山,人少粮缺;靠江,则须过敌友之间,极不利;渡江,绝不可能,敌在长江封锁更严。

向东,某方已有不知,须冲过两道封锁,经过几次战斗,才能与陈支汇合。到苏南,地区不利,处在敌友夹击,地区狭小。只有在广德、宁国一带坚持,继续战斗。

通过项英对毛主席的回复,我们可以得知他在选定最后的转移路线时,是做了遇到袭击在山中坚持作战的准备的。

之所以如此,也是考虑到了新四军善于在山区作战的优势,然而,事与愿违,在真正遭到蒋介石的国军的袭击的时候,其还是没能很好地应对,最终使得包括他本人在内都被杀害。

事后,人们对于项英为何非要带领队伍向南而北上做出了猜想,有人认为项英是要建立一个“第二延安”,也有人认为新四军在与国军交手时缺乏相关经验。

事实究竟是怎样,我们也是无从得知了,

04新四军北移出发不利

新四军在出发之前召开了军委会议,也是在此次会议上制定了北移的路线,当时大部分人都认为北移是一条牺牲较少的路线。

但是在出发时,部队就接连遭遇了一系列的不幸。

首先在出发前突然接连下起了大雨,使得路面泥泞不堪,很是难走。

再者,等到部队抵达章家渡时,因为下雨河中水位猛涨,再加上,通过浮桥的人数较多,不一会浮桥就折断了,士兵们只好被迫涉水过河。

当时正值隆冬季节,这样一来也就使得队伍的士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士兵们体力不支。

紧接着在初出云岭等地时不利,无奈之下只好在茂林稍作调整,这也恰恰给了敌人制造包围的时间,陷入了敌人的合围,没能冲出去。

而如此之多的意外,也让人们猜测为何部队在一开始的时候没能做出更为周密的安排,使得部队在从军的一开始就陷入了危机之中。

譬如为何没有在白天出发,而是选择在晚上?为何没有加固浮桥,反倒是涉水过河,增加了过河时间?为什么非要在茂林停留两天的时间?

05新四军有没有攻下星潭

新四军在到达茂林之后的第二天,先头部队就遭到了敌人的袭击,皖南事变就开始了。

当天下午,新四军在茂林召开了会议,决定分三步进行战斗:各部队在6日黄昏开始行动,7日清晨占领各岭,中午前攻下星潭,然后再分两路拿下敌人。

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新四军究竟有没有攻下星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牵扯到了皖南事变发生后是否贻误了战机。

对此,专家学者也是争论不断,有人认为新四军并没有攻克星潭,当时的突围时机已经丧失,再加上,星潭的地形并不利于进攻,新四军也没有充足的武力,不具备攻下星潭的实力。

但也有学者从新四军的几位老同志口中得知他们在早年间攻克了星潭,然而,口说无凭,我们并没有最直接、确凿的证据,证明几位的回忆是无误的。

06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究竟突围出来了多少人

关于这个数字,学术界的看法始终不太一样。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中记载:除约两千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者被俘。

《中国共产党历史》记载: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失散或者牺牲。

《皖南1941》的作者则认为,新四军的突围人数很有可能为1300人,而《新四军发展史》则认为,在皖南事变中突围归队的新四军指战员,总数应为1000人左右。

对于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突围出来的人数,不少人都抱有不一样的看法,但碍于资料较少,时至今日都无法进行佐证。

结语:

但无论关于皖南事变有着多少的谜点,这一悲惨的历史已经成为了事实,即便是项英等新四军的领导人在其中需要背负一定的责任,而国民党则才是那个罪魁祸首

事后,中共也是采取了坚决的斗争政策,严厉谴责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罪恶行径,全面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真相。

并且重建了新四军,使得蒋介石妄图通过围歼新四军来达到取消新四军的阴谋破灭。

在应该团结一致积极抗日的时候,蒋介石却还留着心眼,将魔爪伸向了自己的同胞,虽隶属于不同的党派,但归根结底都是中国人,尤其新四军还是抗日的中坚力量,能为抗日奉上一份不小的贡献。

蒋介石竟全然不顾大局,为了一己私心铸成了大错,酿成了这样一起悲剧,实在是令人心寒和无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