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城新雨后 || 作者 杨进荣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4-05-10 发布于上海


古城新雨后
作者    ‖    杨进荣




几天阴雨连绵,或小或大。刚热不几天的天气,又有了凉寒的感觉。多日未至,昨天刚到,就被这场恰如其分的雨,滋润地舒服酣场,吃过早餐,思谋不去周边转转,对不起这趟会宁之行。

雨后的会宁街道,如水洗过一般干净。街道两旁的花草树木,碧绿铮亮,新旧建筑,雨后外墙如人工清洗过的一样。步行的学生和上班族迈着匆忙的脚步,电动车、小车,肩负送学生和上班的任务,在十字路口排成长龙,性子急的人,不停地摁嗽叭,与雨后清净的环境,似乎一点都不匹配。

雨后会宁城的天空,湛蓝深邃,澈净无垠。少见的蓝,愉喜人的眼目。桃花山巅的那几朵云,白的没有一点杂色,如绽开的两朵棉花,银洁纯白,定格在那里,闲散自在。

漫步会师园,西津门改称的会师门安然屹立在纪念园西边,青砖灰瓦,墙旗靖立。儒雅的今天,很难让人把他和枪林弹雨相提并论。遥想当年,红军将士攻破会宁城,从西津门列队入城,在大成殿举行盛大会师大会,朱总司令沉稳宏厚的讲话声,至今在我耳旁回响。罗军长柴师长……那么年轻英俊的将士,牺牲在会宁,不只是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更是我心头忆及长征而忘不掉的痛。


纪念馆靓丽威严,在纪念园的南侧身披万道霞光,头戴万里蓝天,陈列史料,教育来者,守住初心,一心为复兴中华民族而奋斗!

北边的高塔,三塔合抱,造型及高度,都蕴含了设计者的匠心创造。挂檐盖顶的琉璃瓦,雨后如一颗颗祖母绿,嵌在塔身。魂之所系,灵之有归。一次凭吊,就是一次心灵洗礼;一次仰瞻,就是一次精神提升。

碑林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这么多的将军政要为会师园题字留句赋诗,是会宁人的荣幸,也是全国人民的傲娇。全国的纪念地不少,但有如此多的将军留笔迹,可能仅此一家。而好多的将军政要,因年龄原因,如今已经阖然长逝。生时,大多百姓不曾谋面他们;逝后,普通人有缘看到他们的真迹,这该是有多大的造化呀!


出会师园,整修一新的祖河绿树成行,花团锦簇,林立的店铺,婉延的河道,一河激流参杂着刚下过雨的山洪,浩浩荡荡向北奔去。曾经的腐臭垃圾河,变成如今可供市民休闲的风景河,变化之大,令人惊叹咋舌。

会师大道旁的西雁山,机修人选,梯田依山而上,杂树成行,绿满山岗。宽绰的会师大道与立体的高速公路交错,横跨祖厉河的几座大桥如彩虹,飞峙两岸,车辆互动。新建的北城,楼高耸,学校、医院气魄雄伟。

返回又登桃花山,雨后的红砂岩,艳若桃花,寺庙依山势而建,纪念红军将士的缩尺建筑布满山沟。桃花山东山,是会宁绿化的重点方位,现在的绿化成果,是会宁几十届领导苦心经营的结果。


放眼望去,会宁从南川到北面的二十里铺,楼房幢幢,街衢纵横,四通八达。新会宁新县城,九泉之下的无数英烈,如果能看到今天会宁如此之变,知道会宁人日子一天好过一天,不知该有多么欣慰!

登顶畅思,会宁干旱贫瘠、苦甲天下,但深入骨髓的长征精神,让这里的人民,忠韧吃苦,敦厚为人,相信因果轮回,懂得忠孝传家,深记教育之要。五十多万人的穷县,孕育了十多万的大学生,硕士博士几万人,让穷县一跃天下皆知,人们知道她的名字,首推三军会师,更有状元县之誉。

雨后的会宁城,吸一口空气,能绿透心扉。看一眼现实,能感动得我彻夜难眠!听一阵朗朗书声,能激动得我热血沸腾!走进会宁一中,我的青春我的梦在这里展翅飞翔。

注:图片来源会宁融媒体记者王鹏图



作者杨进荣,曾用名绿云、罗巴、走天涯、西北星,陇上田园诗人,作家,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和乡土文化的资深研究者,曾在《诗歌报》《散文林》《诗人》《驼铃》《白银晚报》《白银日报》《白银文艺》《乌兰》《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首都文艺》《人文白银》《乡土文学》《乡韵》《陇上风情》《中华诗词》中国网、神州网、今日头条、凤凰网等网络和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游记近万篇,深得读者喜爱。著有散文集《抱朴》和诗集《星云涯罗》等。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