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记|《人性的博物馆:七堂小说写作课》阅读摘要(一)

 细雨青衫 2024-05-10 发布于重庆

小说写作的普及性读物有很多,如英国小说家、文艺理论家戴维·洛奇所著《小说的艺术》,美国学者罗恩·罗泽尔《这样写出好故事:描写与背景》等。诗人、小说家、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黄梵所写《人性的博物馆:七堂小说写作课》是一本对读者极其友好的有温度的书,它为零基础者而写,从观念着手讲解现代小说的本质特点,借力学原理解析小说人物塑造,见解独到而深刻,读之有许多共鸣。摘其要点如下:

图片

一、写作过程


真正的写作,是让你把写作交给内心的两个自我管辖,让理性的自我预先画出“鱼”的样子,又让即兴探索的自我推动着“鱼”,一步一步向前演变,进化成“智人”。学会同时发掘两个自我的潜力,正是写作课欲达成的目标。


二、写作主题


作家遭遇“生活事实”时,为了文学需要,需要把生活事实变成“事象”(虚构的事实),再通过文学手段,让事象负载意义,来达成“文学真实”


文学真实是多义的,每一代学者都会重新诠释经典,每一次的诠释,都赋予作品新的真实,令经典变得立体、丰富,成为永远谈不完的话题。


作品的每种真实,都可以找到一个主题与之对应。


一些作家为了快速把写作带人丰富、立体的作品世界,也会暂时采用简化策略,暂时为作品只构想一个主题,借助这个主題的牵引,进入比主题更立体的作品世界。


单一主题只是进入作品世界的入口之一,一旦进入作品世界,作家的所思所想就会被人物或意象左右,领他入门的那个主题,常常也就死了。所以,写作中作家背叛初始主题的事常常发生,这几乎是写作的常态。


三、写作表达


生活不表达任何东西,它只是一堆事实而已。置身在生活事实中,人就很难获得意义。文学不只满足于表达事实,它的己任恰恰是,通过提供意义来说明事实。


文学写作的一些方法背后,就隐含着人类性喜夸张的本能


诗歌整体易,局部难。小说与诗歌正好相反,整体难,局部易。


散文表达是用观感,它包含印象和感想两个部分,它们彼此构成隐匿的特殊关系,了解两者是什么关系,会大大改善你的散文写作,会让你发现好散文不散的原因所在。


小说是用来阅读的,它可以有大量闲笔。而剧作里不能有闲笔,不然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小说是过程的艺术,与诗歌作为瞬间的艺术迥然有别。


推进是小说与抒情诗、散文在时间上的重要区别,历经一个时空过程,并不要求抒情诗或散文,有什么命运或心理上的推进,但小说无法逃开这样的要求。


四、小说的作用与本质


小说不过是纸上的人性实验,国家和地区不过是人性实验的现实版。文学就是依据人性,对行动进行演练和预判的纸上试验场


人扮演角色的意识,在阅读小说时也会有所体现。通过阅读小说产生的移情作用,读者就能实现内心需要的角色认同,同时达成对人生至关重要的情感和智性训练,这是小说至今强大的内在原因。


小说的本性是什么?当然是行动,没有任何行动的小说,会完全静止,就成了抒情诗。


五、小说的意识


关于小说意识,人们可以给出各种各样的定义和言说,但我想打个浅显的比喻:小说想探索的世界,好比一个女人,所谓小说意识,说白了,就是你看待这个女人的不同眼光。把她当情人看,她的缺点是你眼里的珍珠;把她当妻子看,她的优点你会视而不见;把她当母亲看,哪怕她与你格格不入,你也要处处袒护她。接下来你会追问,究竟是什么让你看待女人的眼光大相径庭?当然是你与她的关系!你是她的情人、丈夫还是儿子,会让你对她的关切点截然不同。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你与她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六、小说的结构模型


规则与自发性写作是写作的左膀右臂。没有规则,自发性写作一来得不到有效激发,二来会变得散漫无边。而没有自发性写作,规则的意义很难完全体现,你写作时也很难兴奋,因为把什么都想好的写作,跟抄写没什么两样。这样的写作激发不了想象力,缺少即兴发挥产生的奇思妙想和灵光一现。


小说普适结构模型就是规则,可以用理性把握,可以下笔前预先想好。但规则之外,可以自由畅想的空间还很大,就可以悉数交给自发性写作。
什么叫自发性行动?作家写小说时,一般不会只设置困难,还要把如何克服困难的每个情节、步骤、细节都想好。写作中有即兴发挥的巨大自由,写作者要充分利用这种自由,在设置困难后令人物产生本能的自主反应。就像人落水后的自救或呼救。


穿甲模型:穿甲弹穿甲的时候,穿甲弹与钢板的较量,必定会给穿甲弹施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是穿甲弹的冲击力,相当于促使人物行动的推动力;反作用力是钢板阻止穿弹前进的阻力,来自阻挡人物行动的困难。(图示)

图片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构成对立,是一个对子,会同时施加到人物身上,这是小说的核心,甚至可以说是文学的核心


如果你在一篇作品中,发现不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者说发现不了加诸人物身上的对立力量,这篇作品就很成问题。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者说对立,不仅存在于文学,也普遍存在于人类的所有文化中。


七、小说写作心得


我有两个心得:一是将人物的经历陌生化;二是写短篇小说时,一旦想好人物,会先设置一个初始难度,让初始困难迫使人物产生需求,这样人物就会在需求推动下采取行动


小说所有的作为可以理解为:延长人物的经历过程,增加经历的难度,其实质是将人物的经历陌生化。


写小说时, 只要记住两个要点——“延长经历的时间”“增加经历的难度”,你就不会陷入束手无策的状态

我有个实践多年的经验,可以作为方法之一。我写作时,会在小说普适结构的规则中,添加一个规则:下笔前想好小说结尾。在小说结构规则中添加结尾的方法,很好使,我的很多短篇都是这样写成的。


八、小说的情节与故事


情节的实质,是造成行动的戏剧性变化。戏剧性变化不是不知不觉的变化,也不是预料之中的变化,而是显得比较突兀的变化。人为什么会关注这类突兀的变化,根子还在人性深处。


无论是观戏还是听故事,在突兀的变化到来之前,人无法长时间忍受平淡无奇,就如前面讲陌生化时讲到的,长时间的平淡无奇会形成“自动化”现象,即令人对平淡无奇的事物熟视无睹。


故事不象情节那样,有追究原因的迫切期待。


故事的本质是,它总想弄清还会发生什么事。它并不在乎已经发生的事或将要发生的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不管故事怎么写,都要完成小说期待它完成的任务,故事结束时,必须完整展示人物命运或心理的变化,以此赋予意义。如果把故事写完,发现人物命运或心理没有变化,你就把小说写成了散文。常有一些成名的诗人,让我看他们写的小说,看完我的感受是:张扬了语言,委屈了故事。他们写的故事,对人物的命运或心理没有任何推进,故事开始和结束时的人物命运或心理,仍处在同一层面,几乎没有落差。


故事变化的方向,要么从人物境遇或心理的平衡态变到非平衡态,要么从人物境遇或心理的非平衡态变到平衡态。所谓平衡态是稳定和睦的状态,非平衡态是不稳定、不和睦的状态。


故事的本性是不断对人物发问:后来呢?这样不停歇地发问,必会促使人物不断行动。


为了让读者易于理解小说中的行动和闲笔的意义,就必须让小说中的主要行动之间有因果关联,构成情节,且作为小说的主线;这样,依附主线的闲笔和独立行动等,会因主线带有意义而获得相应的意义,成为拱卫主线的助力,对加深和拓宽小说的内涵大有裨益。所以,小说的深层结构应该是情节,你写小说时必须先抓住深层结构,接下来就容易和自由了,可以把闲笔、独立行动等,镶嵌进情节构成的主线里。


九、写作的详略


遍览散文类作品(包括小说),会发现里面隐着两种不同的写法:略写和细写。凡是写得好的作品,两者缺一不可。我不打算给出“略写”和“细写”的精确定义,只打算通过描述让大家领会。略写大致是说,写作者想快速交代某时段内人物有过哪些行动,但不打算停下来展示、详述某个行动,写作者恨不能用最少的文字,将此时段内的行动蜻蜓点水一般快速勾勒出来。

图片

略写是沿着时间轴快速推进故事,细写是停在时间轴的某处进行场景和情景描绘,相当于时间轴的剖面。彼此相邻的两个细写,需要靠略写来连接。


戏剧中的细写完全靠对话完成,小说中的细写靠场景描绘、内心描绘、对话等联合完成。


略写是克服时间跳跃的利器,令读者不会有时间中断的感觉,只是它无法应用于舞台戏剧。一旦把它用于小说,就解决了小说场景的时间跳跃问题,令读者置身小说时,仿佛有时间延绵不断的幻觉。


略写与细写的搭配和平衡,如同诗中客观意象与主观意象的搭配和平衡,缺一不可,是小说写法的重要秘诀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