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科普|1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源渊和历史发展

 北京润雨 2024-05-11 发布于辽宁
  • 在此和大家分享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智慧,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智慧。

中医药学关于防治肿瘤的理论和实践源远流长,在肿瘤的辨证论治方面具有独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最早我们可以溯源到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早在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里面就有明确的记载“瘤”这个字,记载了“瘤”这个疾病。

在先秦时期的《周礼》就记载了“疡医”这个职业。什么是疡医?就是古代的肿瘤科医生。它包括了肿瘤在内的所有主治肿疡的医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对于肿瘤的疾病的认识就更加的系统和完善。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就记载了非常多的关于恶性肿瘤的描述。

我们都知道《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那么在此我要告诉大家《黄帝内经》也奠定了我们中医肿瘤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这本书记载有“肠蕈”、有“伏梁”、有“马刀”、有“石瘕”、有“积聚”、有“噎膈”。很多人如果看过古迹或对肿瘤有一定了解就会非常清晰明了。《内经》所记载的这些病名和现代某些肿瘤的临床表现是非常的接近,甚至是切合的你。

比如:噎膈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食管癌。在我们中医肿瘤学教材里面,至今对食管癌的中医病名就命名为噎膈。

所以,听到这里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中医到底能不能治疗恶性肿瘤?我想答案对于各位来讲是不言而喻的。

在《吕氏春秋》也有关于肿瘤的记载。

《黄帝内经》记载:“坚者削之,结者散之。”这个治疗原则,对当今防治恶性肿瘤疾病仍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换句话说“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就是我们大中医概念里的。

“坚者削之”是干啥呢?就是做手术。

“结者散之”是干什么呢?包括放疗化疗,还有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都可以归属到“结者散之”这个类型。所以我们中医是非常先进的。很多人说手术就是西医。我再次更正一下,这是完全的谬论。因为我们中医,尤其是我们大中医的思维是包括这些治疗的。

我们知道华佗很早就发明了麻沸散。发明了麻沸散以后就可以做很多很多的手术。开颅手术、做骨科的手术等等。但是,由于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封建观念,比如男女授受不亲等的影响就束缚了中医外科的发展。

虽然现在我们中医外科也有手术,但是尤其是在宋代程朱理学以后对中医的外科手术的局限是越来越强,所以导致了中医外科的滞后。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们中医没有手术。往往相反,我们中医的手术在古代是领先世界的、一流的、是顶级的、是万国朝拜的,只不过后来没有发展好。

现代医学把手术发展的非常好,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手术是西医的。其实这是完全一个错误的观念,我再次跟大家进行更正。难道华佗的手术不是中医?难道华佗帮关羽刮骨疗毒不是中医?这是因为你们认识是有偏激的。

我们都知道秦越人扁鹊写了一本书叫《难经》。 最早论述了某些内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和生成的原理。比如:难经55难,对积聚病的病位病性和具体症状都有了明确的记载。

我们都知道在秦汉时期成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人参、杜仲、白朮、大黄、半夏等等中药。直到现在它们仍然是我们中医治疗肿瘤的常用药。

我统计了一下《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味中药。治疗肿瘤的,比如积聚、肿癞、恶疮等等就达到了150多味。对后世肿瘤的治疗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轴再往后到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一本书《伤寒杂病论》对妇科肿瘤、对胃反、对积聚这些疾病都有了非常明确的阐述和记载。而且,还明确的指出了某些肿瘤的鉴别和预后。

这本书记载了“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这些方剂演化成中成药。

在此展开一下:为什么有些方剂会变成中成药?因为它配伍比较精良,疗效比较确切,质量比较稳定,形成了稳定的工艺和技术。这时为了便于人民群众服用,而且跟汤药相比,丸药的代价比较小,经济性比较强,所以这些方剂就逐渐演化成了中成药。

在同时代的华佗《中藏经》记载肿瘤发生的机理是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形成了癌毒。华佗也强调了内因在疾病中尤其是在肿瘤发病中的重要性。

我刚才说了肿瘤的外科治疗,其实在秦汉时期就有了手术来治疗癌症——恶性肿瘤的记载。

在汉朝的《淮南子》记载了汉以前的简单手术。前面我讲了华佗的开颅手术,在后汉书《华佗传》这本书里面记载了我国外科手术治疗胃肠肿瘤。

我们中医治疗肿瘤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就到了第二个阶段——魏晋隋唐五代时期。这个时期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加深了对某些肿瘤,比如: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和其他内脏肿瘤病因病机的诊断和认识,治疗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其实是一部最早的急诊专着。就是说遇见紧急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处理才能对这个紧急的状况能够截断、扭转、康复。

这本书就记载了腹中有结节。说明葛洪写这本书已充分认识到肿瘤病发生、发展、恶化的典型病程,对于肿瘤疾病要以预防为主,防止其传变和转移就是防止复发转移。所以,葛洪还发明了红升丹,白降丹等升华药品,开创了化疗的先河,对后世痈疽、肿疡、瘿瘤、赘疣的治疗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你说化疗是西医的吗?我再次告诉大家,化疗不仅仅是西医的,也是中医的。因为早在近代的时候就有了我们中医的最早的化疗药。

隋代巢元方写了一本《诸病源侯论》中关于肿瘤的病因、病机以及证候的记载总共有169条。已经非常的准确和详细的记录了肿瘤的病因病理和症状。此外,还成功地记载了古代运用网膜血管结扎手术、肠吻合术。你看看在隋代我国中医的手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阶段。

到了唐代,药王孙思邈写了《千金要方》,它首先按照发病的性质和部位对流进行了分类。比如宫颈癌瘤、乳腺肿瘤。药王孙思邈善于运用一些虫类药来防止肿瘤疾病。比如:僵蚕、全蝎、蜈蚣、蝉蜕等种类。

在唐太宗所编的晋书就记录了外科手术治疗大瘤疾的病例。所以,在唐代依然有非常丰富的记录,关于我们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各种方法。

到了宋金元时期,由于医学流派之间的争鸣,丰富的学术思想充实了肿瘤学防治里面的内容,从而促进了中医肿瘤学的发展。

在宋代东轩居士写了《卫济宝书》第一次提到癌这个字,并把癌列为痈疽的“五发”之一。他提出用麝香膏外切来治疗癌。书中有五善、七恶的观察方法,对肿瘤的诊治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圣济总录》记录了肝脏肿瘤。

《严氏济生方》里面记录有割痔手术和药物结合治疗肿瘤的病历记载。

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对乳腺癌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陈无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瘿瘤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包括现在临床上甲状腺瘤等颈前肿物和其他软组织良性或恶性肿瘤。

到金元时期,刘完素提倡用寒凉药治疗火热病。所以,清热解毒来治疗肿瘤不是从现在开始的,从金元时期就已经有明确治疗理念和方法。比如用凉膈散来治疗食管癌,就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张从正《儒门事亲》记录了治疗噎膈、反胃等肿瘤类疾病,也非常重视辨证论治。

李东垣创立了补中益气汤、通幽汤等,对于癌瘤患者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调节免疫功能的强大作用。

朱丹溪强调相火论,对反胃、噎嗝等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他主张润养精血、降火散结为主,并创立了治疗恶性肿瘤的大补阴丸、琼玉膏等。

所以,随着时代的推移,肿瘤的发展越来越丰富,中医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全面。

明朝建立以后,肿瘤学发展中医治疗肿瘤的历史就到了第四个阶段:在实践中对各种肿瘤的认识和积累就有一些新的经验,使肿瘤学理论和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

跟大家举一个例子:张景岳,他是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写了《内经》和《景岳全书》。他比较全面的总结了前人关于肿瘤疾病的这个发病原因,对积聚的辩证认识又深入了一步。将治疗积聚他这些药物归纳为功、消、补、膳四大类;提出了对噎膈、反胃等病的不同治法;还提出及早治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在治疗肿瘤方面,应该早诊断早治疗,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你看看这个理念是多么的先进!

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对乳腺癌的症状描述非常的细致。他书上就这样写的:“坚硬木痛,近乳头纍纍遍生疙瘩。”这就是乳腺癌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如果群内有乳腺癌的患者,请您现在可以对照一下这句话,是不是非常切合你目前的状况?

明代的王肯堂对肿瘤的疾病也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他的著作《证治准绳》就记录了乳腺癌、噎膈等病因、病机和预后。

我们都知道《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写的,但是你们知道这里面有130多个药物能治疗恶性肿瘤吗?

跟大家举一个例子,举好几个例子。比如:贝母、黄药子、海带、夏枯草、半夏、天南星、三棱、莪朮,这些药都在不同程度的利气化痰,开结消积,就是能够治疗恶性肿瘤。

在清代,吴谦写了一本书《医宗金鉴》。他认识到:如果能早期发现肿瘤,施治得当,得了癌症也是可以治愈的。所以,他还提出:带疾而终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带瘤生存。

所以我们中医治疗恶性肿瘤不单单有历史,还有具体的道理、方法、药物,还有预防、治疗、防止复发转移的理念,这都是非常伟大的。

刚才就讲了从先秦到清代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历史,第五个阶段就是从清代末年到近代。我们都知道清代腐朽导致了我们长期的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时西学东渐,西方医学大量传入,对肿瘤的认识就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的历史。肿瘤医学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也有了非常显着的进步,在这个阶段使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也更加深化,我们中医不单学习中医,而且还学习现代医学的知识,所以对于一个中医医生而言真的是很不容易。

因为很多西医医生并不需要,或没有时间,或没有这个意识主动学习中医。但,中医不一样,我们中医不但要把中医的这个一亩三分地给种好,而且还要把现代医学的关于恶性肿瘤的各种知识和进展都要掌握。所以,恶性肿瘤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是最好的方案,没有之一。

在清代末年,对癌症的翻译就是和cancer进行对照。在光绪年间出版的《辞源》就已经收入了“癌”这个字,其意义和现在没有区别。

清代末年,王维德他写了一本书《外科证治全生集》,他用阳和汤、西黄丸、千金托里散内服,蟾酥外贴,确立了很多有效的治方。

唐容川是中西结合汇通学派比较早的代表,他写的《血证论》、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书中所记载的“痞滞”证类如胃癌、肝癌、胰腺癌。认为痞、积聚、症瘕等肿瘤类疾病和气血瘀滞脏腑经络有关,提倡活血化瘀的治法,有很好效果。

张锡纯写了《医学衷中参西录》,在“治膈食方”中提出用参赭培元汤治疗膈证,阐释了食管癌和胃底贲门癌的治疗,强调补中逐瘀法则。

这本书记录了非常多的防止肿瘤比较详细的痊愈病例,也为现在中医药中西结合治疗肿瘤扶正培本法提供了有力的根据。

所以,肿瘤不但能够治疗,而且如果治疗得当、及时,各方面都配合的比较完美,也是有可能治愈的。

因此,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念,不忘我们中医对肿瘤的治疗这面大旗!

今天的课程就到此结束,下面有五分钟时间进行互动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