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诗歌报四川工作室诗评会第260期合集

 中诗报 2024-05-11 发布于河南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中国诗歌报四川工作室编辑部

总编:海底月

副总编:杨优

主编:带刺的玫瑰

执行主编:雨荷

常务副主编:葛平

副主编:玉行天下   阳春   

编辑:  沐青青    唐国钦

群管:平凡之路

美篇:王景秀

整理:带刺的玫瑰

校对:葛平

中国诗歌报四川工作室诗评会(260)期

诗评顾问:雪地等春

诗评指导:带刺的玫瑰

执行组长:翼华

诗评作品:精华选评(9首

诗评编辑人员:翼华  天外天  

上刊诗人

雨荷 平凡之路  乐天  那片树叶 姜淑云 翛然 徐锁平 唐九歌 梁敏仪

 诗评老师||翼华

6.半山听雨

文/雨荷

我站立在山腰的松树前

望着绿色火焰

静观草叶摇摆的轻波

风带来轻轻音响

翻滚着麦苗青青的舞蹈

一声电波从半空而过

雨点由小到大

串起珍珠的水晶

一把花骨伞

遮挡住空中瀑布般烟雨

静听雨打松针的音响

扎疼一颗怀念的心

他从雨中走来

种下一棵同心松

手拿雨伞的女孩身穿红衣

在雨暮下与他同行

而今她站在同心树下

静听雨打春梢的琴弦

山坡的土山腰

又长出一个土山

水流弹奏着

儿时唱起的歌谣

春雷打开三月烟霞

唤醒半山听雨的青松

【翼华简评】一首很有意蕴的爱情诗。雨中,花骨伞下的那棵同心树是这首诗的中心意象,全诗围绕这一中心意象展开联想,结尾“春雷打开三月烟霞/唤醒半山听雨的青松”,尽可让读者在春雨中想象那棵同心树爱的滋味。诗中值得推敲的是第一节写树的“火焰”和“轻波”有矛盾。笫二节“串起珍珠的水晶”,珍珠和水晶显得重复,选一即可。

7.时间穿过我的一生

文/平凡之路(宁夏)

时间穿过我的一生,卸下蓑衣

卸下数不清的责任

时间穿过我的一生,坐在

母亲拉过的木车、麦垛、瓦片、摇晃的土豆花上

时间穿过我的一生,那一生的我

摇晃成,悠扬的铃声

【翼华简评】第一节的“卸下蓑衣”,象征着淡漠了风雨人生。笫二节表现了一生中印象最深的是母亲。第三节“悠扬的铃声”是对人生充满昂扬向上的信念。小诗的艺术特色,作者笫一节和笫三节运用象征手法虚写,中间一节采用白描手法实写,一虚一实,道尽人生。就像画家,大山的一头画出马头,另一侧画马尾,却不知大山中有多少马。尤其是象征与白描的反差并不显突兀,而给读者以结实的感觉。不足之处是笫一节的“卸下数不清的责任”显得概念化了。

19.梦中

文/乐天(吉林)

无数次我在梦中

描摹你的倩影

只是   梦中的画面

流动如云   飘忽不定

抹不上心仪的色彩

向往中如诗的神情

不期然的邂逅

蓦然地相逢

我惊讶于多么熟稔

似曾相识的脸庞

仿佛是

前世的情债今生的约定

怎么才能让我

让我留住你呢

哪怕是一个夜晚

让我继续

继续把

梦中的绘画完成

【翼华简评】梦与现实的爱常常表现得牵人魂魄,也许在梦中,爱才变得更为真实。作者表现的爱的感觉是许多有情人的感觉,足以说明,诗是众生心灵的代言。

诗评老师||天外天

27.半山听雨

文/那片树叶(河北)

模仿一棵欲静的树

让心情平静下来

抛却一切杂念

把自己融入到山色中

城市的喧嚣

仿佛从来不曾存在

普天之下

都在聆听一种声音

淅淅沥沥

如歌又如诉

我分辨不清

是叙事还是抒情

唯有那熟悉的韵脚

还充盈着闲暇的耳朵

【天外天简评】有人说,听雨、听的是一种清雅的心境、一种静谧里的悠闲,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就像这首小诗,通篇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闲”和一个“静”字。也就是说,景闲人亦闲、诗人独得闲中趣。细细的品读,起笔诗人便在自身营造的一片静谧的氛围里,“把自己融入到山色中”淡忘了“城市的喧嚣”,而且期间的,一幽静、一喧闹,却两不相关。应该说,诗人的言外之意尽在其中,也就是说,闲静闲静、只有闲才能静、只有静中方得闲,“万物静观皆自得”,就应该是这个意思吧。小诗的结尾其实就是对全诗中的“静”与“闲”的最有力补充。事实上,这首诗从主题来看,无非是“听雨”,而“听”必须应该具备的先决条件就是一个“静”字。按我个人的理解,这也正是作者开篇以“模仿一棵欲静的树”来做铺垫的真正一处妙笔。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首诗歌当中,诗人听雨似乎应该是一种形式,求静求闲的心态才是真实的目的。确切地说,这种求静求闲的心态,也是值得所有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借鉴和效仿的。毕竟,“闲”和“静”可以平衡我们每个人的功名利禄之心、冲动浮躁之气。可惜的是,在当下加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在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毫无止境的开发甚至是破坏环境的歪风邪气中,在激烈的生存竞争、紧张的生活节奏里,人们很难闲下来、静下来,过那种放松舒缓的生活,更别谈“听雨”这种闲情逸致的雅兴了。一首清雅脱俗的笔墨佳作,清丽的语言、意蕴丰富的笔触刻画了静与闲的幽幽妙境。好诗当赞!

39.夏之念

文/姜淑云(吉林)

一抹乡愁种在枝头

夏之念

笼罩在云山雾海

何处心安否?

曾向往满山红杜鹃

花还在

人去楼已空

何时故里草木有回声?

【天外天简评】一年四季之中,不只是春天的花开才叫繁盛;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美丽的绽放、它们或沉默或喧嚣、或嬉闹或优雅,芬芳了四季、温暖了心灵。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自己的内心栽下一朵花,让心灵常沐花香,便可温暖所有的岁月。八行小诗、不足五十个小字,却将时序的转换和世事人心写得清晰了然。事实上,人生的悲喜与季节的无常,这本身就是无法言明的,如若说得太实、称斤论两似乎显得过于计较,如若人云亦云,又未免心有不甘;事实上,年年夏至、岁岁花开,即便“笼罩在云山雾海”,依然是一种心悦和愁情的延续。接下来的质疑“何处心安否”便写出了世事无常,人生美好却短暂的无奈之情。小诗的结尾,一句意味深长的设问,一抹悠悠的感叹之情也由衷地道出了,作为一个凡尘之人,面对这万事万物之无常、时间之永恒的空空余恨和深深的失落和无奈。是的,春花秋月无穷无尽,无尽无休,而人呢?人的一生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正所谓,时序的花、总会凋零,心底的花却四季常青。应该说,不管是时序也好,心绪也罢,作为一个万物之灵的人,能够适应季节、顺应潮流才是最基本的能力。也就是说,越是经历过仕途不顺和情感波折的人,往往都有一颗七窍玲珑的心。她们感知万物,洞悉心灵,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外界她都有能力敏锐地对某一种境遇或者某一件事物捕捉到自己深刻的感觉,这种感觉又常常是独特的,也就是说,拥有如此心态的人,也一定拥有一个睿智的灵魂,挥墨行文之间,无一不是人性光辉的展现、思想智慧的启迪。非常欣赏!

41.半山听雨

文/翛然(广东)

半山之巅雨中品茗

听雨声滴嗒敲击

丛林洗着光溜溜的身子

舒展了卷曲的发

心境亦豁然开朗

雨,汇入江河吟唱蔓延

洗涤尘世浮华喧嚣

君可见

近水远山悠悠清凉

倾听天籁,心底泛起涟漪

疏影横斜,雨打青石声声慢

暮雨潇潇朦胧曼妙

似一幅淡墨画卷

人间疾苦,皆被雨水冲淡

半山听雨如与诗人对坐

【天外天简评】半山听雨、流光过眼,剪几缕闲情逸致,品茗观雨,好生自在。小诗的开篇,可谓开门见山,寥寥数笔,便将极目中的山雨景致展现在读者面前。被雨水冲刷过的山野、丛林,空气清冽,心如明镜、豁然开朗。“雨,汇入江河吟唱蔓延/洗涤尘世浮华喧嚣”,仅此两句,仿佛让读者触目可及“近水远山悠悠清凉”的清新画面。水的柔情碧波、山的巍峨风骨尽收眼底,心境也如眼前的美景一般清净坦然。醉着清风、沐着细雨,淡雅、清幽,颇有几许撩人情怀的美丽。与此同时,也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美景的存在,更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诗人的生花妙笔。小诗的结尾更是妙不可言,雨中的美景宛如卸了妆的女子,素面朝天,自然清幽“似一幅淡墨画卷”一般、抛却世俗的喧嚣与浮华,人世间的一切疾苦、烦忧、统统随着雨水汇入滚滚的江河,淡出我们的生活。是啊,如若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时日里,在一个人的安静中,细细的品读一首或清幽或明媚的笔墨佳作,真的是让人心神安宁、如沐清风,犹如喝一盏清香的茶,细品慢酌间,个中滋味,实在是一种撩人情怀的舒爽。真乃是,心静、万物皆静。心淡,世事皆淡。一首清疏淡雅的笔墨佳作,清幽的意境,美不胜收的雨中景致,让人心旷神怡。为诗人点赞!

44.夏之念

文/徐锁平(江苏)

太阳张扬它的热情

吻热了夏夜

蚊虫嘤嘤嗡嗡欢歌

一把蒲扇伴奏

清凉的竹床记得

数着星星的孩子

恨上了闪烁的天河

为什么拆开牛郎织女

麦屑堆燃出的烟雾

熏黑了孩子的眼睛

却熏不走偷袭的花蚊

知了的歌声

穿透午间的树荫

回响在童年的梦里

小河的螺蛳

田里的西瓜

夏夜的蛙鸣

池塘边的萤火虫

个个跳动的音符

谱出夏天的旋律

哼唱了一生

【天外天简评】很喜欢这首小诗的写意,一字一句地细细品读,逐词逐段的反复玩味,诗中淡淡的往昔情怀、嫣然恬淡的童年时光,宛如稚嫩的青莲,撑着雅洁芬芳的花瓣,伴着韶华岁月,潋滟着记忆之湖一池的惊艳,泼洒在夏日的夜晚。小诗开篇展现给读者的便是,一个简单却充满了幸福年代里的自然景物、熟悉而又亲切的家乡场景。你可以这样想象,在绿树成荫,花木茂盛的夏日夜晚,在一所小小庭院里,长辈们手里摇晃着蒲扇,孩童们躺在“清凉的竹床上”细数星星,低矮的草房紧挨着一条潺潺淙淙的小溪,小溪旁生长着郁郁葱葱的小草,幽静的周遭,环境清幽,一缕炊烟从烟囱里袅袅升起。如此活泼清闲的美好画面,该是怎样的让人缅怀,令人神往。可以说,诗人用笔凝练、三言两语便勾勒出了早年那浓郁的乡村生活,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以及悠闲的夏日傍晚里种种温馨的画面。只是,现如今,我们沾染的、却是红尘的忙忙碌碌、世俗的纷纷扰扰,思绪忧烦、心有千千结。说句真心话,真不知何时,才能再回到如诗中那般悠闲安稳的旧时光,朝看日出,暮看日落,过着无忧无虑的乡村生活。一首清绮淡雅的笔墨佳作,清逸浅淡的笔触,字字幽娴隽美,让人读之怡然,赏之悦目。好诗当赞!

52.半山听雨

文/唐九歌(四川)

往下,是车水马龙的繁华

往上,是寂静幽远的空灵

半山凉亭漏出的空

被一阵风填满。在烟雨迷蒙中

支起飞檐的冷冽和孤独

我靠过去,与它互为影子时

沉默,是一种深度的修辞

捕捉彼此的共性

四月的细雨编织成网

我不敢轻易踏入那片绵密

才走出冬天的身体还有些僵硬

这清冷

会再一次划破旧年的伤口

沙沙声里

传出一些轻微的叹息

【天外天简评】有人说,世间的一切皆如梦幻般虚无缥缈,繁华再盛、到头来亦是一场空,终究抵不过时间的洗礼。唯一实在的、只有置身期间的那种独特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千百遍地回味,却无法与人分享。深以为然。就像这首小诗的开篇,诗人居然将“繁华”和“空灵”具体到一上一下的空间中来。这一上一下,看似毫无关联,千差万别,却隐隐透着更为深层的意味。也就是说,那种不言而喻的朦胧意境,只有身在其中之人才能够真正体会。给我的感觉,小诗意境清新、而且诗意开阔,在整首诗中,萦绕不绝的是,雨中的空山虽然“冷冽”却依旧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诗人笔端所描绘的画面,皆是雨中空山的清幽丽景,尽管景中含情略显凄清、孤寂、沉郁,字里行间似乎隐含着某种难言之隐,但那种山中听雨的隐逸情怀、却依然给人一种清新、清寂的感觉。需要指出的是,季节里、观雨、听雨的人比比皆是,而心境却千差万别,如同诗中的景中情,寥寥数语却透着某种冷寂和苍凉。千回百转的心境、无法透露的隐情,都借助这空山的雨,借助这“繁华”和“空灵”的明显差异、迷蒙般地呈现出来。事实上,小诗虽然描绘的是雨中的空山,而我读到的分明是羁旅中的一份情。其中新颖的视觉,独特的文笔,朦胧的意境,为这首小诗赋予了别样的韵味。当然,此种别样的韵味,也是因人而异的,也就是说,读者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品味诗中的寓意,得到的答案自然有所不同。一首意象朦胧的笔墨佳作,诗中体会、个中况味、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好诗当赞!

53.梦中

文\梁敏仪(广东)

坐上诺亚方舟

漂浮在汪洋大海

颠沛流离

仿佛掉进了黑洞

摸不着边际

黑暗锁住视线

只觉得身体在摇恍

时间在流失

突然前方隐约可见一抹光

我大喊、我兴奋

走出阴影实在不易

突然醒来

原来是在梦中

掀起悠悠遐思……

【天外天简评】曾经读到过这样一段话,梦是现实的倒影,却无法嫁接到现实中来。颇有同感。就像这首小诗,读来、确有几分戏剧性的结构和隐喻性的成分,难免给读者以新奇的感受。细细的品读,小诗既写梦境,同时诗作又成于梦中,自然是惝恍迷离、亦真亦幻的。可以不讲求场景的真实,也不必在意内在逻辑的合理性。忽天忽地、忽明忽暗,皆无不可,这应该与诗人内心情感的迷茫与失落有着某种连缀,或者说巧合。事实上,诺亚方舟尽管是一条大船、却并非是一个神话故事,而是源自于《圣经》中的记载。因此我们不难设想,诗人平素类似的书籍一定没少阅读。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推测而已。细味之,小诗起笔意境开阔、深邃,却又凄迷空茫,颇有几分神话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同时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梦境的特点;恍恍惚惚、迷迷蒙蒙,看不真切,且又飘忽不定。所不同的是,电影中的蒙太奇是将不同时空中毫不相干的几个镜头剪接在一起来讲故事、交代情节,而诗中场景的巧妙转换、则是借梦境来表达恍惚迷离、不知所措的复杂心境和某种意义上的体验。同时,梦境与醒来之后的相比照,一虚一实、亦梦亦幻,写得惊叹起伏,精彩逼真,而且结构也首尾照应,浑然天成,堪称现代诗歌当中写梦中境遇的、不可多得的佳作。非常欣赏,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