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家长”应注意的几个“度”

 盐渎苏迅 2024-05-11 发布于江苏

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带家长”常常是贬义的。要求学生“带家长”也常常是因为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才执行的。我更愿意把这样一个词汇理解成“家校联系”、“家校互动”这样中性的含义;我也更愿意把“带家长”说成请家长到校商讨家校合作事宜。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教师和家长运用智慧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和美好衔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当互相配合,优势互补,而不是相互推卸责任。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我们不能,也不应当把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教育责任都推到家长身上。当然,“带家长”对于加强家校联系,拓宽教育渠道,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尽早的改变思想,尽快地端正态度,及早的规范行为,也是十分正确而且有效的。然而,万事都有度,超过其度,则好事成坏事,弄巧成拙。

“度”之一:在校发生常规问题时,坚决不“带家长”。

学生家长与我们教师都处于教育者的地位,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在学校内发生的,不需要家长配合的教育教学问题,原则上,教师都应当独立地去解决。

学生犯错误是必然的。学生在学校犯错误的教育者应当是谁?很显然地首先应当是我们教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不做任何教育行为的带家长是毫无意义的,甚至起反作用。

“度”之二:学生犯错误时,应当审慎地“带家长”。

家长和我们教师一样,是社会的一员,他有着自己的工作岗位,有着自己的生活规律,生活的空间。从我们自己心理来看,正常的生活是不愿被别人打扰的。

我常常听到一些老师在学生犯错误或者有事情要请家长到校时用一幅命令的口气:“你儿子在学校又犯错误了,请你现在立即过来一下。嗯,就现在!”作为教师,我应当清楚地认识到错误是学生犯的,我们请家长到学校来是要和家长商量如何教育学生,以期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既然是请家长到学校来商量学生的教育问题,那么老师和家长首先应当是拥有同一目标的合作者,彼此之间应当充满尊敬和信任。很显然像上面这样语气的话语一旦说出,其实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统一战线组织”就已经被破坏了。如果教师不能摆正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关系,不能顾及到家长的实际困难,那么家长虽然按照老师的要求到了学校,却是带着情绪来的,根本谈不上能很好地配合老师处理问题。

因此,在学生犯错误需要家长配合时,我们应当用一种审慎的态度真诚地邀请家长在合适的时间内与老师共商教育学生之方略。

“度”之三:学生取得好成绩时,应当积极地“带家长”。

我校校长常告诫我们说:“好学生是哄出来的!”我理解校长所说的“哄”的含义就是“鼓励”和“表扬”。除了对学生本人直接的鼓励和表扬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对学生间接的鼓励和表扬。间接的鼓励和表扬有多种形式,其中对家长教育的形式予以表扬或通过家长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优点或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表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间接表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校获得各级比赛的奖项时就应当积极请家长到校,班主任老师应当面向家长祝贺,增强学生家长教育小孩的信心,鼓励家长更加积极地、科学地教育学生。

“度”之四:遇有重大事情时,必须要“带家长”。

有些时候我们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说慎“带家长”,那就干脆不“带家长”。慎“带家长”不等于不“带家长”。其实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必须“带家长”。比如:学生即将参加学业水平测试;学生即将参加高考;学生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这些重要的事情必须要请家长到校,当面把需要家长合作的事项与家长讲清楚,以引起家长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毋庸置疑,“带家长”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教师要把握好火候和对象,切不可事无大小,更不可不问家庭、性别、心理,不问缘由拿来乱用。一句话,教师要追求教育利益的最大化,就要审时度势的谨慎的运用好“带家长”这把双刃剑。

(撰写于2009年4月)

盐渎苏迅

因为认真,所以优秀

美好,

孕育于昨日的耕耘,

结晶于今天的奋斗,

面向明天的梦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