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红叶题诗的典故,还能如此巧妙而不动声色的镶嵌在一首诗中,流传下来,就有了存在的理由。 “碧罗笺卷未题诗”,宋人刘斧《青琐记·流红记》唐僖宗年间,书生于佑在皇城街道上散步。 深秋夕阳下,他感到了客居异乡的寂寞和难处。 准备在御河边洗手时,他看见一些从宫中飘来的红叶,其中一片上面似有墨迹,便捞起细看。 上有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于佑找来一片红叶回诗:“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 放入上流御沟,流入皇城,恰好被宫女拾得。 几年后,皇宫放了一批宫女出来,让她们择配民人。于佑选择了韩氏。 成亲之前,他们分别从一只箱子里拿出了一片写有诗句的红叶。 这巧合的相遇证明了他们是天赐良缘。 咏新荷 南宋· 蔡柟 朱栏桥下水平池,四面无风柳自垂。 疑是水仙吟意懒,碧罗笺卷未题诗。 作者介绍: 蔡柟(rán)字坚老,号云壑道人。南宋诗人。 《咏新荷》下面还有一行小序:“坚老尝谒韩子苍,令赋此诗。” 此诗蔡袡是写的一首干谒诗。意思是以新荷为题,奉命写诗。 这种应制诗很不好写,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推陈出新,不流于俗,质朴隽永。
朱栏桥下水平池,四面无风柳自垂。 朱红色的栏杆、横跨水面的桥梁、平静无波的池水,以及四周无风自动低垂的柳丝。 看似平常白描的写法,实则是烘云托月,用清静婉艳的环境为新荷的出现做了完美的铺垫,形成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自然景观。 显示了作者精妙的布局安排。 疑是水仙吟意懒,碧罗笺卷未题诗。 荷叶挺拔露出水面,还没有长大,边缘微卷,嫩绿清新,如一位羞答答的姑娘。 这是神来之笔,诗人将新荷比作一位疲倦的水仙,她因吟诗而感到慵懒,未能将诗题在碧罗彩笺一样的荷叶上。 这两句的比喻非常新颖,将荷花比作淡雅娴静的水仙姑娘,将新荷的嫩叶比作碧罗笺,如此奇妙的想象,简直是妙笔生花,别开生面。 ![]() 唯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才能对周边的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还有诗人的深厚文学功底,写出这样诗味隽永的佳作。 大家出门游玩时,看见初生的荷叶,记得把这首诗吟诵出来,惊呆小伙伴。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