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状疱疹中医秘方集

 东海蓝鲸 2024-05-11 发布于浙江

带状疱疹

概要:本病乃非传染性病毒性急性发作红斑并带有小水疱,密集成条索状之皮肤疾病。愈后神经痛是指治愈后,沿肋间神经分布区或三叉神经分布区病变处依然持续疼痛,久久不能停止的一种后遗症。带状疱疹病因较为复杂,与自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精神创伤,病后及摩擦、压迫等是促发因素。好发于胸侧、腰、腹、臀部或颜面等处。发病前,有局部感觉过敏和神经痛,并有轻度发热和全身不适。2~3天后,皮肤见不规则小红斑,继则红斑上小水疱密集成群,常沿所属皮肤感觉神经分布区分批出现,若在躯干或四肢可依次排列成带状,呈单侧分布,有灼热和剧痛,数日后,水疱干燥结痂,脱落后不留瘢痕。严重者,疱疹间有出血或化脓,局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虽可在两周左右恢复,但愈后常留有神经痛,可延续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尤以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分布区疼痛多见。

中医病名为“缠腰火丹”“串腰龙”“蛇串疮”,现统称为“蛇串疮”。因为本病并非都在腰部,认为因肝脾湿热,秉感邪毒所致,不论风火、肝火、湿热,总不离内外,内为肝、脾、肺、心功能失调而亢盛,外为风气邪毒入侵,阳胜之邪,两阳相合,火必炎炎,气血受熏,故治疗要泻火解毒,又要活血凉血。组方消毒活血汤,邪毒速愈,疼痛尽消,配合外敷,疗效更佳。

处方一 消毒活血汤

组成:济银花、连翘衣、蒲公英、当归、甘草各15克,龙胆草、乳香、没药、穿山甲各6克,大青叶、赤芍各20克,柏子仁、丹参、紫草各10克,太子参、茯神各30克。

用法:水煎2次,分3次服,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舒络。主治带状疱疹及愈后神经痛。

外涂处方 青黛散

组成:青黛20克,米醋适量。

用法:将青黛和米醋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天2~3次。

医案:郝某,男,46岁。右上肢内侧及胸肋部肿痛已10天,有多块不规则带状密集小水疱,底呈红斑,灼热剧痛,夜晚难眠;脉数,苔少舌红,体温37.8℃,全身不适,诊为带状疱疹。属脾肝湿热,邪毒犯肤。投消毒活血汤10剂,外涂青黛散治疗,药尽痊愈。

按语:此病须一次治疗痊愈,若服药见效后,未等到痊愈,就停药,必留后遗症,仍有神经疼痛不休。再用本方继续服用,余毒消净,气滞血瘀化解了,“通则不痛”了,病才会痊愈。

处方二

组成:青黛15克,雄黄、枯矾各10克。

用法:上药研粉末,浓茶水调糊外涂或敷患处,每日2~3次。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及愈后神经痛。轻症1剂治愈,重症2剂获痊愈。

处方三

组成: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柴胡、车前子(包)、泽泻、木通各25克,当归、生地各20克,甘草6克,大黄10克,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各30克,川楝子、赤芍、元胡各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连服10剂,病获痊愈。

处方四

组成:龙胆草12克,山栀子10克,大青叶30克,板蓝根30克,金银花30克,猪苓15克,赤芍15克,元胡15克,防风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舌苔黄、便秘加大黄15克;热盛加牡丹皮12克;湿盛加生薏苡仁30克;瘙痒加苦参10克。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服药3~5剂痊愈,屡治屡效。

处方五

组成:板蓝根、蒲公英、生地各30克,连翘、紫草、金银花各15~30克,黄芩、牡丹皮各15克,甘草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天1个疗程。

加减:病在胸部加柴胡10克,赤芍15克;病在腰腹部加元胡15克;病在面额部加川芎10克;病初、病渐重,加重板蓝根、生地、紫草;病情稳定,病程长或继发感染,加重金银花、蒲公英、连翘、黄芩;病情顽固加徐长卿20克。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治本病许多例,经治疗均治愈。

处方六

组成:雄黄6克,活鸡肠黏液(去粪)。

用法:取活鸡肠黏液于碗中,加入雄黄拌匀成糊状,涂患处,日涂数次。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治疗数例,全见痊愈,人称神效,立竿见影。

处方七

组成:蜈蚣3条,鸡蛋清适量。

用法:将蜈蚣烘干研末,加蛋清调糊,涂于患处,每天涂5次。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一般3天结痂痊愈。

注意:若全身有症状,须配合内服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见第十四章第一节)治疗。

处方八

组成:针刺大骨空穴。

用法:位于大拇指关节向手心方向弯曲,可以见到回弯处有两小骨棱突起,正中骨缝处就是“大骨空穴”,即拇指背侧指间关节横纹中点处。盐水消毒后(包括针和手),用针刺破双手“大骨空穴”,挤出一点血。每天治疗1次。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2天后,水泡枯干,3天痊愈。

处方九

组成:旱烟袋之烟油。

用法:先用消毒针头在疱疹的两个源头前面,即没有感染的皮肤上轻刺几下,并涂上烟油,以控制蔓延。半小时后,在针刺部位和疱疹病区全部涂上烟油。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2~3天结痂痊愈。若能在治疗期间,适量服些维生素B1、B2,功效更佳。

处方十

组成:头发一撮,香油适量。

用法:若疱疹在脸上、身上较集中,称“蜘蛛疮”,涂烟油不方便,可以用头发一撮,蘸香油烧着吹灭,迅速烫病灶多次,以不痒为宜。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一般治疗3次就能见效。若能在治疗期间,适量服些维生素B1、B2,功效更佳。

处方十一

组成:鲜韭菜根20克,活蚯蚓5条,香油适量。

用法:上药共捣如泥,加香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1日涂3~4次。

注意:若无韭菜根,鲜韭菜500克捣烂绞取汁液代用。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轻症2剂治愈,重症3~4剂治愈。

处方十二 针刺龙眼穴

用法:龙眼穴在小手指外侧二、三骨节之间横纹尽处,握拳取穴。用盐水消毒后(包括针和手),针刺龙眼穴,挤出两三滴血,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治疗多例,治愈85%,好转15%。

处方十三

组成:地龙(即蚯蚓)干,香油适量。

用法:地龙干6克,研粉末,加香油调糊状,抹涂患处,早晚各涂1次。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半小时后止痛,连治4~5天治愈。
处方十四

组成:鲜侧柏叶适量。

用法:鲜侧柏叶适量,捣成末,加鸡蛋清调成糊状,直接外敷患处,纱布固定,6小时换药1次。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2天显效,5~7天治愈。轻症可1天换药1次,3天结痂痊愈。

处方十五

组成:蒲公英根适量。

用法:先用蒲公英根部奶液涂搽患处,然后将蒲公英捣烂,贴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一般连治3天可愈。

注意:不可未愈就停治,以免留下后遗症。不论采用任何方法治疗,均应彻底治愈。

处方十六

组成:蜈蚣3条(瓦上烘干),雄黄9克,香油适量。

用法:蜈蚣、雄黄共研粉末,加香油调涂患处,每日涂3次。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患者涂药1次后痛止,涂3次体温下降,1天后,疱疹即消大半,2~3天病获痊愈。

处方十七

组成:牛黄解毒片适量,生理盐水适量。

用法:将牛黄解毒片压碎,加生理盐水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天涂3~4次。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3~6天治愈,不留后遗症。

处方十八

组成:大叶金钱草(又名“对坐草”“过路黄”)适量,香油适量。

用法:文火将大叶金钱草(看疮面多少而定)煅炭研细末,加香油调糊状,涂患处,每日涂3次。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一般4天可治愈。

处方十九

组成:黑木耳15克,雄黄15克,冰片2~3克,香油适量(干性带状疱疹用)。

用法:将黑木耳瓦上焙焦,加雄黄、冰片,共研成粉末,装瓶。对湿性带状疱疹,干粉敷一层;对干性带状疱疹,加香油调糊状,敷于患处一层。每天治疗2次。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5~7天愈,最长10天必痊愈。
处方二十

组成:农家锅底灰适量。

用法:农家烧柴草的锅底灰适量,研细后,涂于患处;再用生锈的镰刀刃(或斧刃)贴于疱疹两头,再贴疱疹疮面,稍加压,坚持2~3分钟。每日治疗2~3次。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轻症1天治愈,重症2~3天治愈,不留后遗症。

处方二十一

组成:生地、白芍、绿豆衣各15克,水牛角片、牡丹皮、紫草各12克,赤芍、七叶一枝花、连翘芯、生甘草、当归、生蒲黄(包)各10克,胡黄连、龙胆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及后遗疼痛难忍。

善后处方 养血护正汤

组成:黄芪、当归、丹参各20克,白术、防风、炙甘草、黑山栀、薄荷(后下)、生蒲黄(包)、五灵脂各10克,芍药、牡丹皮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医案:一位患者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症已3年,疼痛难忍,连服本方28剂,火毒尽去,疼痛消失。再连服21剂,3年顽痛消除。患者说:“如同云开见日出。”

处方二十二

组成: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枸杞子15克,川楝子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蒲公英30克,全蝎4克(研粉分次吞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及后遗疼痛。连服3~6剂治愈,屡治屡验。

处方二十三

组成:王不留行、生大黄各100克。

用法:文火烘干研粉,装瓶密封。未溃破用香油调药敷患处;如已溃破,用药粉直敷患处,待干痛止,再用香油调药糊敷患处,外加包扎。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20分钟痛止。日治2~3次。3日结痂,3~5日痊愈。治疗多例,均治愈,无不良反应。

处方二十四

组成:明矾10克,琥珀3克,冰片4克,蜈蚣2条。

用法:焙干研末,用蛋清调糊敷患处。

功效:主治带状疱疹灼热疼痛难忍。随干随涂当日止痛,3日治愈。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面对大姨妈问题该怎么办?

自己研究中医书?中医知识复杂晦涩,不仅不容易研究透,还一不小心容易用错方法。

上网找知识?回答杂乱繁多,不知是真是假。

|去医院找中医?开药治疗,费用高还不一定见效,好像又没到这么严重的地步。

为了避免更多人在月 经问题上走弯路,我把31年的临床经验35年的研究心得,提炼浓缩成了3大版块:经 前调气、经期行血、经后滋 

本文中医方子,偏方等来源网络,由中医说方推荐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民间偏方来自网络收集,未经验证,可能有风险,请勿乱用,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