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2)(文内有杜牧《题扬州禅智寺》《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张好好》《题宣城》《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楼宴》等 )

 qiangk4kzk8us4 2024-05-11 发布于云南

1.

大和七年,杜牧被封为监察御史,离开扬州,回京任职。

至于杜牧在扬州工作不努力,为什么还能升官?

一方面是他的出身背景和人脉关系网,另一方面则是他表现出来的才情。

总之,在33岁这年,杜牧离开他喜欢的扬州,前往京城履职了。

监察御史这个官,等级不算高,但是权限却非常宽泛。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杜牧监察御史这个位置上,干了三年。

这份工作,让杜牧切实体验到官场的水有多深,当时的朝廷又是何等黑暗。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杜牧的老上司牛僧孺。

元和三年,牛僧孺、皇甫堤、李宗闵等人在参加制科考试中,直言不讳地指斥时政之失,要求改革政治。

主考官对于牛僧孺等人的对策十分赞赏,于是把他们取在上等。

但当时的宰相是门荫势力的代表人物李吉甫,他认为牛僧孺等人攻击的矛头是指向自己的,就到皇帝面前哭诉,诋诬主考官作弊不公,唐宪宗不问是非,把同阅卷有关的大小官员都贬逐出京,对牛僧孺等也长久不予升迁。

元和九年,李吉甫去世,牛僧孺、李宗闵等人在仕途上不再有阻力,两人因此慢慢进入朝廷并获得高位。

与此同时,李吉甫之子李德裕亦获得重用。

从此,以李德裕、郑覃等为首的门阀势力与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首的新官僚集团之间便展开了长达四十年的党派斗争。

唐穆宗时,牛僧孺一度为相,李德裕被出为浙西观察使。

唐武宗即位,李德裕为相,牛僧孺又被贬黜。

直到唐宣宗继位,在他的支持下,牛党得势。

牛党骨干白敏中被擢为宰相,他将李党斥逐。

李德裕被贬,死于崖州。牛李党争,以代表士族利益的李党彻底失败而告终。

这就是历史上的牛李党争。

一心想要施展报复的杜牧,在这样的朝廷环境下,难免郁郁不得志,于是依然只能寄情风月,留下了许多放荡不羁的故事

 当时,李司徒辞掉节度使在家闲居,生活极度奢华,洛阳的名士都去拜访他。

李司徒大开宴席,当时的达官贵人都赶来赴宴。因为杜牧主管法纪,所以没敢邀请他。

杜牧让前去赴宴的人致意,表示自己愿意赴会,李司徒只好送去了请柬。

杜牧此时正对酒独斟,已经喝得微醉了,听到邀请后立即赶了过来。当时宴会已经开始,场上有歌舞妓女一百余人,都是色艺双绝。

杜牧一人独坐南排,瞪大眼睛注视着歌舞妓女。他喝下满满的三杯之后,问李司徒道:“听说有个叫紫云的,她们之中哪一个是?”

李便用手指给他看。杜牧又凝神细看了半天,说:“名不虚传,应当赠给我”。

李司徒只得俯下身子直笑,妓女们也转过脸来看他。

就在这尴尬的时候,杜牧不慌不忙又自饮三大杯,一边站起身来一边朗声吟道:“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意气闲逸,旁若无人,瞬间缓解了尴尬的场面。

杜牧就这么“不务正业”得在监察御史的位置上“混”了一段时间。

2.

时间转眼来到了大和九年。

这一年,杜牧的弟弟杜顗眼疾复发,生活不能自理,借居在扬州禅智寺,杜牧得知情况后非常着急,就请洛阳治眼疾的名医石公集前去诊治。

但杜顗的病却迟迟不见好转,杜牧心疼处于黑暗中的弟弟,就留下来悉心照顾。

按唐代官制,官员假期超过百日就算自动离职。当时杜牧已然请假超过100天,被迫解除官职。

杜牧虽然有点不务正业,可他胸中志向并没有消弭。

失去官职让杜牧很是郁郁。

虽然忧心前程,担心弟弟的眼睛,可回到熟悉的扬州,杜牧倒也闲适,他还写下了《题扬州禅智寺》,记录这段生活: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首诗通过描绘禅智寺的环境和景色,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心情以及对扬州繁华景象的向往。

诗中以“雨过”“蝉噪”“松桂秋”等景象描绘出雨后的清新氛围。青苔满阶、白鸟迟留,进一步烘托出寺庙的幽静。

而“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则营造出一种悠远、宁静的意境。

最后两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通过对扬州繁华的想象,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

这首诗写景细腻,意境深远,展示了杜牧的诗歌才华。

很遗憾,尽管杜牧竭尽全力,他弟弟杜顗最终还是双目失明了。

杜牧虽然失落,可生活总得继续下去。一家老小还需要他供养,所以杜牧接受了宣徽观察使崔郸的邀请。

秋末,他带着双目失明的弟弟,前往宣州(今安徽宣城),出任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3.

开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


唐朝时期,团练判官的职责主要是辅助团练使管理地方军事和民政事务。

杜牧在担任宣州团练判官时,创作了《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一诗: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这首诗是杜牧的七律代表作之一,诗人以六朝文物、天淡云闲、鸟去鸟来、人歌人哭等景象,描绘了宣州的历史变迁和自然风光,抒发了对古今兴亡的感慨。

风流才子杜牧,在宣州担任团练判官期间,也没有忘记风月之事。

他听说湖州多美女,于是去湖州游玩。

湖州刺史为了招待他,召集了当地的名妓,但杜牧觉得不够尽善尽美,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场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以便他在人群中寻找意中人。

杜牧在宣州还认识了名妓张好好。

二人相识于南昌沈传师的府中。当时杜牧尚未成家,风流倜傥,而张好好年方十三,美貌聪慧,琴棋书画皆通。

杜牧最喜欢的数字是十三,他在家族中排行十三,人称杜十三。他喜欢兵法,曾著《孙子》注解,竟然也是十三篇。

在宴会上,两人经常见面,张好好倾慕于杜牧的满腹才情,杜牧爱上张好好的色艺双绝。

他们湖中泛舟,执手落日,才子佳人,自是无限美好。

但当时沈传师的儿子也喜欢张好好,要纳她为妾。

杜牧人微言轻,加之张好好是沈家家妓,两人只好无奈分开。

多年后,两个人再次重逢时,张好好已经被丈夫抛弃,沦落成卖酒女。

杜牧伤感于张好好的身世遭遇,还写了一首《张好好》诗: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极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珮,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还真是才子风流又多情啊!

当然,才子不会只风流。除了作诗和泡妞,杜牧心里还是装着家国天下的,他也很有军事才能。

杜牧到宣城后,作了《题宣城》:

土控吴兼越,州连歙与池。

山河地襟带,军镇国藩篱。

黯澹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舟行客愁无那,枕上数声新雁过。


这首诗以雄浑的笔触点明了宣州的军事重镇与交通要道的地理位置。

诗中提到宣州连接着吴越、歙州和池州,地处山河要冲,是军事重地和国家的藩篱。对宣城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作了精辟分析,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杜牧在宣州期间曾作为观察使幕僚处理公务,还曾受沈传师之弟沈述师之请,为李贺诗集作序。

唐朝文人多喜欢游山玩水,杜牧也是。他在宣城公务之余,常陪同府主或邀同僚好友漫游山川,观赏风光,瞻仰古贤人的踪迹,并有吟赋,如《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楼宴》:

其一

陪泛芳池醉北楼,水花繁艳照膺舟。

亭台阴合树初昼,弦管韵高山欲秋。

皆贺虢岩终选傅,自伤燕谷未逢邹。

昔时恩遇今能否,一尉沧洲已白头。

其二

江上西来共鸟飞,剪荷浮泛似轻肥。

王珣作簿公曾喜,刘表为邦客尽依。

云外轩窗通早景,风前箫鼓送残晖。

宛陵行乐金陵住,遥对家山未忆归。


这两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宣城大夫崔公泛游后池、登临北楼的情景,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描绘了后池的美丽景色和宴会的欢乐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杜牧在宣州期间还与一些文人墨客交往,如裴坦等,并创作了一些与友人相关的诗文,如《宣城送裴坦判官》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这首诗描写了送别裴坦判官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写完这首诗不久,杜牧也结束了自己的宣州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END

今天因为你的在看,让我元气满满!
扫描关注 不迷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