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研读书会回顾|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总第40期)

 顺其自然h 2024-05-11 发布于北京

2024年第三期(总第40期)艺研读书会于5月8日上午9:30在艺术研究院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读书会特邀艺术研究院文苑仲副教授作为指导老师。22级硕士研究生王亦菲和周怡序分别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进行了主题发言。23级硕士研究生刘依欣主持了本场读书会。

图片

主题发言

图片

第一位主讲人王亦菲同学查阅史实,从文章的时代背景出发,为我们厘清了本文的概况和脉络。她认为文章内容可大致概括为五个方面,分别为:文艺为什么人服务、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党的文艺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文艺界的斗争方法——文艺批评以及延安文艺界党内思想的整顿问题。此外,她强调了毛泽东此番讲话的历史价值:不仅起到对当时革命文艺工作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更为我们当下新时代的文艺工作持续不断地提供养分。

图片

周怡序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对王亦菲同学的发言做了补充和完善。她讲到,当时延安文艺界因为特殊的历史情况存在很多亟待“改造”的问题,比如:创作者严重脱离群众、出现自由主义倾向以及宗派主义色彩严重等。可以说,以上问题是毛泽东决心开展文艺整风运动的重要原因。然后,周怡序同学将文章内容概括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无产阶级文艺的党性原则、文艺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大众、文艺批判的政治标准以及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除此之外,她还通过具体的文艺作品分析了党在各个时期制定的文艺政策的内在逻辑关系,由此说明毛泽东此番讲话的重大历史意义。

针对两位同学的发言,文老师建议:在阅读和分析经典文献时,可以更多地从艺术学理论的学科视野出发,关注和发掘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与命题,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教师解读

图片

首先,文老师提出,对于毛泽东同志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章,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它是当代中国文艺政策的第一个重要文献,是党在各个时期制定文艺政策的理论依据。同时,它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更有毛泽东同志政治家、革命家的身份,这决定了他的阐述是站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去审视文艺问题,绝非就艺术而谈论艺术。

其次,文老师讲到文章主要论及两个方面,即如何认识艺术和如何开展艺术,且作为认知基础的前者尤为重要。由此,文老师重点分析了前者关涉的两个问题:

一是艺术的目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给出的答案是“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可以说,这一艺术观念的提出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变革,它将民间艺术纳入艺术话语体系之中,同时,也意味着艺术不再独属于统治阶层。文老师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究其根本在于毛泽东同志摒弃了“英雄史观”,接受了根植于现代文明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这种历史观成为了毛泽东思考文艺问题乃至革命问题的逻辑基础。

二是艺术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问题。文老师首先从马克思对黑格尔美学理论的超越之处入手,为我们分析了艺术活动作为一种人类实践,不可能是完全非功利的。其次,文老师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文人艺术特别强调雅俗之分,而所谓高雅的、看似没有功利性的艺术不过是维护士大夫阶级利益和文化权力的手段,其本质仍然是功利性的。而毛泽东要求艺术服务“最广和最远”的功利主义、服务人民大众则恰是在另一个层面消解了雅俗之争,实现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统一。

读书不觉已春深。历时一个多小时的读书会圆满结束。

图片
图片

主办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

图片

文字田琬琦

图片|李 茜

综排|徐 菀

审校|翁再红、文苑仲、史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