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剧推荐《我的阿勒泰》:一股静心明目的清流

 尉迟上九 2024-05-11 发布于湖南

好多年前,有位朋友和我说过,人生有两个地方一定不能错过,一个是敦煌,一个是新疆。她谈及年过三十岁后,忙于生计和生活的琐碎已经完全占据了她的时间,回看过往,对于她来说最宝贵的并非是积攒了多少财富,而是二十出头独自旅行的经历,敦煌的落日和新疆的风光,谈及曾经的点点滴滴,她情绪高昂,嘴角上扬,眼睛仿佛在发光,散发出一种重新被唤醒的生命力。她说能激发更多可能性的时间节点和年龄阶段,一旦错过就再也不会有了。

在读《最好金龟换酒》的时候,就有朋友给我推荐过李娟的《我的阿勒泰》,说是遣词造句如同涓涓流水,如沐春风,能让人切身体会到新疆的美好。但当时对于诗和远方的向往基本已经被一地鸡毛的现实生活给冲散冲淡了,还未翻阅,就已经被我束之高阁了。在快节奏的当下,那句带有浓浓文艺腔调的名言,甚至成了被耻笑的矫情和妄想。直到看了这部《我的阿勒泰》,似乎又重新点燃了我心中的憧憬。

这部只有八集的短剧,拍出了大新疆的壮丽风光,一望无际的平原,一马平川的牧场,完美诠释了风景如画。以前总觉得印象派那帮爱写生的画家,捕捉到的光阴和色调多少都有美化的倾向,直到看到阿勒泰的迷人景色,会要比画布上的描绘更加的让人如痴如醉。画面显现出来的暖色调和精巧的构图,搭配带有民族特色和优美动听的旋律,辽阔大气的视角,同样具备了电影的高级质感,纯净的治愈系电影,没想到有一天能在国产电视剧里看到。

除了美到人人都想买上一张车票速速赶到阿勒泰身临其境外,传统习俗、固有观念和现代发展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以及游牧民族的生存处境也在剧中有所体现,但可能篇幅受限,并未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讨。其实一些少数民族比剧中表现得更加的保守和为难,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捍卫与坚守,一方面又想辞旧迎新的带动当地的发展,试图在两者间找到平衡。

记得当年去色达的时候,当地居民的排外和竖立在他们屋子周围的钢筋铁架,内部对信仰文化的守护与由外向内的介入之间产生的矛盾,其中的原由挺复杂也很敏感,但我至今仍觉得那是一个最好不要被过多打扰的地方。很多还未开发的西藏和牧区也一样,不能否定有很多企图不轨的人类对大自然充满了各种不良企图,就像剧中想要发财致富的高晓亮,更多的是掠夺和占有,而非虔诚与共处。

看到片中执拗而顽固的苏力坦和具有女性独立解放意识的托肯我都能理解,而马伊俐扮演的张凤侠作为外来者却是个很典型有趣的存在,她基本已经融入了当地的生活,言谈举止间都带有一种狂野和随性的洒脱,想到了《龙门客栈》里的金镶玉,除了汉语,从她身上已经没啥能明显分辨其身份的特征了,但本质上也不能完全抹掉,至少能游刃有余地做到和平相处。剧中的每个角色都很灵,感情充沛,有血有肉,并非是镶嵌在风景里的纸片人。

最出彩的还得是于适扮演的巴太,如同阿勒泰景色一般原始而自然,骑马奔腾的身姿,一袭白衣走来的样子,弹奏吉他时的帅气,带有阳光的朝气和未经历太多世事的纯粹,最后一集的射箭与怒吼,他的存在和阿勒泰算是相辅相成,周依然也演出了文秀的单纯和稚嫩。剧情的设定既没有死板,也没有狗血,但也没有高潮迭起,却有不少俏皮可爱的桥段,让人时不时会心一笑。剧中的纯爱还是挺动人的,羞涩的腼腆,内心的悸动,眼神的闪躲,逗趣的捉弄,揪心的眼泪和灿烂的笑容,让人难忘。

很久没看过这么简单纯美的剧集了,就像一股静心明目的清流,事实证明“诗和远方”偶尔还是奏效的,至少能为观众打开不一样的视野,充斥在眼前的不再是压抑的高楼大厦,不再是洗脑的碎片化信息,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看完想到了海子写的诗:我无限热爱着新的一日/今天的太阳/今天的马/今天的花楸树/使我健康 富足 拥有一生/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像是给予了一种温柔的力量,让我们懂得人生需要尽力地去生活,尽情地去感受伤痛和爱。

——谢谢大家的支持——

——欢迎多多关注和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