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 林椿《葡萄草虫图》欣赏

 栎阳钓晚 2024-05-11 发布于贵州

▲南宋 林椿《葡萄草虫图》

绢本 设色

纵26.2厘米 横2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葡萄草虫图》,宋代,林椿,纨扇册页,绢本设色,纵26.2厘米,横2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林椿的《葡萄草虫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图绘葡萄累累垂挂,蜻蜓、螳螂、蝈蝈、蝽象伏于藤蔓绿叶间,画家以小幅的画面抒写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致。昆虫以双勾填彩法绘制,用线刚柔相济,既准确地勾勒出秋虫或动或静的各种体态和神情,又将昆虫翅膀的轻薄或外壳的坚硬等不同的质感表露无遗,显示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精于细节表现的绘画功底。

       《葡萄草虫图》为国家一级文物,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宋代小品画之精品。与林椿的另一副作品《果熟来禽图》一样,《葡萄草虫图》同样采用折枝画法,画面绘取葡萄藤间的一段,藤上垂下一串汁液诱人的青葡萄,纷披的老叶和缠绕的藤蔓间,蜻蜓轻轻停歇、螳螂警觉观望、蟋蟀啃吃叶子、甲虫攀爬觅食,这幅动静相宜的动物和植物世界的一角,生生不息,情趣盎然。画面敷色轻淡,深得造化之妙,葡萄藤的藤尖点染红色以示其新生初发之嫩,叶子的边缘略以褐色渲染,表明叶片饱经浓霜重露之貌。这种合乎自然规律的晕染与其求实写真的线条相得益彰,具有宋代院体工笔画的鲜明特色。

附:

古画《葡萄草虫图》


《葡萄草虫图》是宋代画家林椿创作的一幅设色扇面画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中绘葡萄累累垂挂,蜻蜓、螳螂、蝈蝈、蝽象伏于藤蔓绿叶间,富有生活气息。昆虫以双钩填彩绘制,用线刚柔相济,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如蜻蜓轻薄的翅膀,蝽象坚硬的外壳。藤尖叶边略作点染,表现季节特征。此图承袭了北宋的写实画风。

设色步骤

步骤一、

葡萄叶用重墨勾勒,反叶及老干中墨勾勒,葡萄淡墨勾勒。叶脉勾勒用钉头鼠尾描,叶子边缘波折较多,要注意线条的起伏顿挫变化。老干用线要劲挺,以铁线描为主。葡萄果实及藤蔓用笔变化较少,以游丝描为主。草虫部分的勾线需要注意质感的变化,比如蜻蜓翅膀的轻盈、金龟子甲壳部分的厚重、螳螂前足的锋利等等。

步骤二、

纸张整体通刷一层中等浓度的赭黄色(朱磦加墨加藤黄),墨气可稍微重一些。干后,正叶用老绿色(草绿加少许胭脂)平涂,到了叶子边缘及破碎处染淡。反叶平涂汁绿色,葡萄平涂淡淡绿色(三绿加藤黄加白粉),老干平涂赭墨色和藤蔓。螳螂平涂淡三绿,金龟子平涂淡墨,螽斯平涂淡赭墨,蜻蜓平涂清墨。



步骤三、

葡萄正叶用淡墨青色(花青加墨)依据叶筋左右的起伏变化进行分染,反叶用清墨分染。老干用淡墨干笔皴染。果实部分以淡墨绿色(草绿加少许墨)分染,藤蔓则以淡墨细笔勒染。草虫部分均以淡墨分染。

步骤四、

背景整体用淡赭墨色烘染,画面边缘部分和左上部分色泽略重。正叶用中等浓度的墨青色继续分染,叶子边缘处提染赭石色。反叶用草绿分染,老干用中墨继续分染。果实部分以草绿依据前后空间关系分染明暗。金龟子、螽斯和蜻蜓以中墨分染结构关系,螳螂以淡墨继续分染。


步骤五

正叶整体罩染草绿色,下方三片正叶罩染的草绿色中加入少许头青。反叶整体罩染薄灰绿色(三绿加少许墨)。果实亮部整体罩染偏灰一点的黄绿色(藤黄加三绿加白粉加微量墨)。草虫部分以中墨缩小面积提染,腿爪等细微处可采用勒染手法处理。螳螂亮部提染薄四绿色。葡萄果实和叶子的四周烘染淡墨褐色

将纸张整体刷清水,未干时用干净的大号底纹笔轻轻洗刷反叶和果实上的浮色,并在画面左上部分整体罩染淡赭墨,让画面的整体色彩更沉稳、温和。正叶主筋用重墨复勒,辅脉用中墨勾勒。反叶叶尖部分年整体罩染清墨后,以淡墨勾勒叶脉。藤蔓部分勒染墨红色(曙红加稍许墨)。果实最暗处提染淡墨,果脐用中墨点写。草虫用重墨局部复勾墨线模糊处,淡墨勾勒翅脉,一些细微处用小笔蘸中墨反复勒染,染足为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