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次看纸版《西游记》,见谅!

 夏欲诗文字坊 2024-05-11 发布于四川

没想到啊,我2024年看完的第一本书是《西游记》。这也是时隔看剧版多年,第一次完整感受纸版的魅力。


《西游记》算是四大名著中最不挑读者的作品,老少皆宜。鲁迅对它的定位是“神魔小说”,充满了浪漫奇妙的想象。而我们90后几乎是看电视剧版《西游记》长大的。

每个寒假,电视台又开始默契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凌霄宝殿上仙气飘飘,仙娥们身姿婀娜,翩跹起舞。这时我就在院子里玩耍,北风像刀一样割着人的脸庞,爷爷弓着腰忙着升火。我无比期待着下雪,希望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突然飘下点点雪花。事实上家乡冬天的气温还达不到降雪的条件,所以在院子里枯等下雪的我,又常被大人哄骗着回屋去看《西游记》。

一家人一边围着火盆烤土豆吃,一边热烈讨论着降妖除魔的故事。

火盆里偶尔有干枯的松枝因急剧燃烧而炸裂,火星四溅,发出哔哔的声响,大人们不约而同提醒我往后退一点点!
因为剧版人物塑造太成功,导致我看书时,脑海中浮现的仍是几位演员的精湛表演。

当然也不是所有情节都适合表演。在看书时,我发现有很多细节也很精彩,是作为文学文本的巧妙构思,但不是为演员而服务的表演场景。

1、

孙悟空真正在意的人是谁?

早年孙悟空求仙问道时,他曾独自驾驶一叶小舟,漂洋过海,不辞辛劳。师傅也正是被这份赤诚所感动才愿意收他为徒,只是他有点爱卖弄自己新学的本领,趁着师傅不在,跟师兄们比试“雕虫小技”。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在师兄师弟面前沾沾得意。恰巧被师傅撞见,因而被师傅严厉训斥,教育他不应该心术不正,法术并不是炫耀的资本,便把他逐出师门。

其实这个师傅对孙悟空的影响很大,不仅仅教会他法术,还教给他做人的道理。这个师傅是真正得到了悟空的敬仰,他打心底在意这个师傅,不然也不会一步三回头地悻然离开。在后来取经途中,他也真正领会并践行了师傅的教导,做到了“藏拙”!

2、

取经途中的孙悟空快乐吗?

在取经途中,虽然孙悟空更主要的角色是作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大徒弟而存在的,但是他变得更加圆滑从容。

他变成团队的主心骨,为了免遭紧箍咒的“问候”,他既要忍受师傅的“任人唯亲”,还要安排好其它队伍成员一起协同作战化险为夷,遇到难缠的妖精,还得上天入海搬救兵。

孙悟空活成了忙碌的中年人的样子。他好像变了一个人,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变。

施耐庵也常用“猿心”来指代孙悟空。按我的理解,就是不断鞭策孙悟空扼杀动物天性,而皈依更高层次的佛门。

后来在护送唐僧取经的途中,遇到喜好“炫技”的妖怪,他都能处变不惊,而且还总能以更高超的法术轻松赢过对方。比如在和车迟国3大法师一较高下时,他第一次展现了自己“砍头不滴血、挖肚不伤肠、进油锅不伤身”的功夫,令师傅和师弟们刮目相看。

3、

唐僧为何总是庇护八戒?

唐僧是理想化的圣僧,道行了得,被大唐皇帝以“御弟”相称,委以西天取经的重任。很多女妖怪都试图以“美色”来诱骗唐僧,但都被唐僧的坚守和徒弟们的努力而化险为夷。但是他常常轻信妖怪的骗局,让团队陷入“刚脱虎口,又落狼穴”的尴尬境地。

孙悟空和猪八戒简直是搞笑二人组,贡献了许多“名场面”。八戒和悟空的日常拌嘴里,总是充满着幽默。八戒常暴露偷懒好吃的本性,师傅又有意庇护他的“呆笨”。所以悟空反而常常充当“家长”训诫八戒,然后连哄带骗拉着他一起去降妖除魔。

有一次孙悟空被妖精释放的妖气伤了眼睛,晚上休息时,八戒看到师兄视力受阻行走不便,就忍不住捉弄他,嘲笑他是“瞎子”。这个场景我看一次笑一次,这也可能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部让我觉得像喜剧的作品。

而这个诙谐人物也是艰难取经途中的笑料贡献者,假如我是唐僧,我也会偏爱的。

4、

谁是容易被忽略的“老实人”?

沙僧和白龙马的存在感确实比较低,在师傅师兄的耀眼光芒下,人物形象显得暗淡不少。但也正是这种强烈对比之下,我反而发现了二人的可爱。

在取经团队中,二人是“任劳任怨”的代表,却也为完成取经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假如没有白龙马驮着唐僧跋山涉水,假如没有沙僧肩挑担扛沉重的行李,取经应该随时会淹没在日常琐事之中。

这两人在团队面临“散伙”的关键时刻,也总能以大局为重,竭力促成矛盾化解,重振团队雄风,最终二人也如愿以偿修得了正果。

看书之前,我总怀疑“九九八十一难”是虚数,是作者的夸张,以显示取经的不易;而看书时,又总担心“九九八十一难”太多会折磨团队士气;看完之后,反而明白,“九九八十一难”真的是少一难都不行,否则无法“功德圆满”!

假如你问我“功德圆满”是什么?经历你所应该经历的,功到自然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