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家|一座襄阳古城,一半烟火一半诗意

 singer0852 2024-05-11 发布于北京

本文共计2719字  ▏阅读需要约4分钟

一座襄阳古城,一半烟火一半诗意,俨然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快九点钟,我穿过北街返程,依然灯火璀璨,人流如织,就像那襄江河里汹涌的波涛起起落落,经久不息。

Image

  襄阳北街,始终让我惦念。北街的姊妹街——管家巷元旦已开街,更是让人心弛神往。

  我虽然一向爱静不爱动,但是只要一得空,都会到北街去转转,去浸润老街的今风古韵,顺便到两家旧书店去“淘宝”。从1979年秋,我到位于西城墙下的襄阳财校求学就与北街结缘,四十多年里兜兜转转、进进出出,都不曾离开过古城的怀抱。

  “北街的旧时光,夹杂着一碗黄酒香,香透了北街香透了时光……”这一首《北街的旧时光》是襄阳音乐人刘云飞的原创歌曲。为什么要为一条街专门写首歌?这位土生土长的襄阳娃子说:“北街不只是一条街道,它占据了几代襄阳人的儿时回忆,更像是那种你可以摸得着的历史……”

  北街历史悠久,商周时期开始发展,唐宋时期甚为繁华,虽历经沧桑,但街道位置始终没变。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扩宽改造,已经成为襄阳最繁华的商业文化步行街。它南接昭明台,北抵古城墙,长860米,宽12米,主要以鄂西北地区仿明清时期的建筑群为主,飞檐翘角错落有致,门窗花格古朴典雅,青砖黛瓦石板铺路……其融汇南北、承接东西、韵涵古今的独特地位注定了它是襄阳古城的一个重要“符号”,也是襄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金字“名片”。

  正月初六,天清气朗,我便鼓动全家一起到北街去走一走。从襄城十字街中轴线往北,鼓楼商场阻滞了车水马龙的喧嚣。穿过昭明台进入北街,我们便被如潮的人流卷了进去,仿佛时光一下慢了下来,徜徉其中轻松自在,自得其乐。

  管家巷则位于襄阳古城墙内,西通北街,原是襄阳的一条古老街巷,明清时期“半城烟火半城诗”是它的写照。幽长的小巷里传统小吃、特色餐饮和独具风格的咖啡馆鳞次栉比,老街焕新归来不止再现传统建筑,人文气息上也在复刻襄阳地道的市井烟火味儿,其中“非遗”项目和襄阳老字号共有23个,时尚、浪漫和浓郁的襄阳元素为游客提供一个视觉、味觉、听觉的飨宴。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除了熟悉的“襄音”以外,更多的是南来北往、南腔北调的游客。真是摩肩接踵“人从众”,只能随着人流往前挤。许多游客拜谒了诸葛孔明(隆中),领略了大唐风情(唐城),游历了古城墙和夫人城……慕名来到北街打卡。沿着北街漫步悠哉乐哉,古色古香的建筑和街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中。从街头到巷尾,从指尖到舌尖,消费热潮和春节氛围很快拉满爆棚,就像是大作家汪曾祺的心得:烟火味里,才是人间。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老街微步度春风,诗且从容,酒且从容。那些汇聚于此林林总总的风味小吃、当地特产,将襄阳的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足以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把襄阳带回家”。瞧一眼满街巷子的男女老少,没有几个手里和嘴里是空着、闲着的。而我最感兴趣的是历史、民俗和文化。在北街行走,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秒回到唐宋,到明清。一座牌坊,一首诗词,一件风物,那些遥远的记忆和历史在此刻汇聚,成为我眼前迷人的风景。

  初暖乍寒,丝毫不能削减人们游玩消遣的热情。一家店铺柜台上放着一块“热爱抵过漫长岁月”的铭牌就很治愈。春节期间,街上每天有舞龙巡游,下午2点到晚上9点有十多场文艺演出。不时地有身穿唐装汉服的俊男靓女穿行,突然还会冒出一对“郭靖”和“黄蓉”来,还有《西游记》师徒和“七仙女”云游四方……古今人物粉墨登场,济济一堂,好不热闹!

  一路上,我们两老招呼着小淘,女儿女婿则慌着嘴头子,一会买了蛋仔、牛奶,一会儿又买了藕圆子和蜂蜜糯藕,最后索性坐在一家叫着望楚山主打“八大碗”的酒店,点了一个套餐(包括酥鸡块、蒸丸子、排骨藕汤等),大快朵颐起来。末了,女婿宏武还不尽兴,又排了十多分钟的队,买了烤鸡腿和鸡翅,直啃得嘴丫子流油。架不住3岁小淘的哭嚎,买了一个兔形的氢气球挂在小推车上,就像一个跟屁虫穿行在人流中,忽儿飘到东忽儿又浮到西。我问女儿阿逊:“北街什么最好吃?”她说:“哪家的队排得长就证明那家的最好吃啊!”于是我留心起来,难怪那些烧烤、红糖饼、牛肉面、臭豆腐等店铺前,总是摆着长龙阵。

Image

  值得一提的是红糖饼和八大碗,承载了多少人儿时的记忆和乡愁的味道啊。红糖饼,又叫“糖锅烙”,麦面香,红糖甜,死面馍,嚼起来筋道,是每年五黄六月新麦下来后,母亲才舍得给我们烙上几顿吃的稀罕物。而八大碗是蒸排骨、蒸酥肉、蒸藕块、蒸圆子、蒸红肉、酥鸡块、酥鱼块、粉蒸肉,每一道菜的背后都蕴含了某种隐喻,某种希冀。过去在乡里只有在春节和婚宴上才吃得上的佳肴,如今在襄阳城里却被搬上了日常餐桌。怎不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呢?

  “涂歌巷舞”大戏台上正在演着小话剧《梁甫雅歌》,讲述着“三顾茅庐”的故事。台上活灵活现,鼓乐阵阵,台下人头攒动,挤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从下午2点半到晚上9点要轮番上演十四台剧目。

  在一处背街的墙边画着一幅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北街的实景照片,还挂靠着一辆人力三轮车,我一下来了兴致便挤了上去,让老伴用手机给拍了下来,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听到了满街巷的“滴铃、滴铃”声。

  虽然是严管街,在熙熙攘攘的人缝中免不了有送外卖的、兜售小买卖的身影。沿街的音乐声、广告声、叫卖声和游人们的谈笑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难怪有网友惊呼:万千繁华的襄阳古城,堪比上海的南京路、成都的春熙路以及哈尔滨的中央大街。

  北街靠近临汉门(小北门)那头,几处青铜雕像可谓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先生教学生《诫子篇》的,有商贩当街叫卖的,有闲人吃面喝酒逗鸟的,有撑船摇橹搬运的……昭示着这里曾经南船北马、七省通衢,这里曾经金戈铁马、群雄逐鹿,这里曾经风云际会、卧虎藏龙,再现了古城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市井文化和码头文化。

  玩累了,逛饿了,过了新街路口有几家牛肉面馆,汤锅里正热气腾腾,是必选打卡项目。坐下来,唱个喏:“老板,来碗面,牛肉牛杂各一半,再来一碗老黄酒。”一阵“吸溜、吸溜”,抹抹嘴,擦擦汗,揉揉肚子,接着逛起来吧!

  清代重修的临汉门城楼仍耸立城头,重檐九脊,古貌犹存。登楼远眺,北临汉水滔滔,碧波萦带;南望岘山,冈峦连绵,城郭街市,尽收眼底。西南万山如屏,群峰列峙,一揽天然之胜,顿觉心旷神怡。

  已是华灯初上,夜幕四合。我摩挲着斑驳的城门和青灰的砖墙,踏着沟壑不平的石板路,来到江边的小北门广场,这里仍是人声鼎沸。月色、路灯、霓虹灯交织在一起,把江面照得波光粼粼,影影绰绰。有人放起了孔明灯,一盏又一盏,闪着橘红色的光亮,慢慢地漂向古城上方,和一钩弯月点亮了洁净的夜空。

  一座襄阳古城,一半烟火一半诗意,俨然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快九点钟,我穿过北街返程,依然灯火璀璨,人流如织,就像那襄江河里汹涌的波涛起起落落,经久不息。

原标题:北街烟火夜未央

本文刊载于《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2024年第3期

责编:汲雪娇 设计:王丹威

主编:李婉娜

关注现代商业银行,看更多原创独家资讯!


Image

你在看吗?点一下试试!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