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其骧

 历史探奇 2024-05-11 发布于河南

谭其骧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谭其骧(1911—1992),浙江嘉兴人,字季龙。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1930年毕业于上海大学历史系,同年进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顾颉刚,1932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后在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50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谭其骧

别称

双庆(小名);余毅、天游、无悔、张久、诚吾、桂姜园(笔名)

铭坚

颉刚

所处时代

近现当代

出生地

浙江嘉善

出生日期

1911年2月25日

逝世日期

1992年8月28日

主要作品

《中国国家地图集历史地图集》、《中国历史大辞典》

主要成就

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成就

3社会任职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1911年(清宣统三年)2月25日,谭其骧出生于浙江嘉兴书香门第,谭其骧在2岁时就随父亲回到家乡,以后进家塾、小学、秀州中学。 

1926年(民国十五年),因不满秀州中学这所教会学校对学生的无理处置,从秀州中学高中未毕业就愤然离校,到上海考入上海大学,那时他才15岁。 

1927年(民国十六年),四一二事变后上海大学被封,他只得转入暨南大学中文系。转入暨南大学历史社会学系后,他的才华受到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的赏识。 

1930年(民国十九年),写下了一篇六万多字的论文《中国移民史要》。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系。同年进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顾颉刚先生。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春,离研究生毕业还有半年,谭其骧就已写好论文,由伯父新嘉先生介绍,进北平图书馆当馆员。他当年就在辅仁大学兼课。同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起又相继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兼任讲师。同时在《史学年报》《燕京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很有见地的论文。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协助顾颉刚创办《禹贡》半月刊,筹备成立禹贡学会。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后,他辞去图书馆的职务,专在大学教书。是年秋至翌年夏曾到广州学海书院任导师。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秋回到北平,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的兼任讲师。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春,到贵州浙江大学任史地系副教授。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任贵州浙江大学任史地系教授。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随浙大回到杭州,并给上海暨南大学兼课。

1950年,浙江大学停办历史系,他转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授。 

1954年,起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1955年,经吴晗推荐,到北京主持《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 

1956年,九三学社复旦大学第二届支社委员会成立,谭其骧被选为主任秘书。 

1957年—1982年任系主任,兼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

1959年3月,郭沫若的《论曹操》一文在《文汇报》发表。其后,谭其骧发表了商榷文章。在商榷文章中,谭其骧列举了古人对曹操的评价也是有毁有誉,甚至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的评价,也几乎是全盘接受了曹魏本朝臣子王沈的话。

1960年6月,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 

1961年7月,九三学社复旦大学第四届支社成立,谭其骧当选为主委。 

1963年1月28日,他出席了民主党派和知名人士座谈会。 

1978年2月,因长期紧张工作所累,谭其骧突发脑血栓,不久又致半身不遂。 

1980年4月18日,九三学社复旦大学支社召开大会,谭其骧出席了会议。同年11月,谭其骧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即中科院院士)。文科学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1982年至逝世,他又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的编绘,这将是一部包括历史人文和自然两方面十多个专题图组上千幅地图的巨型地图集,将在近年出版。 

1982年—1986年,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0年,改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2年8月2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82岁。[1]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折叠科研成就

20世纪50年代以后,谭其骧对黄河、海河、长江中游水系变迁进行了系统研究,撰写了《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长期安流的局面》一文,提出以牧业为主的民族迁入中游地区和人口锐减造成前农垦区缩小,客观上减少了水土流失量,是黄河长期安流的决定因素。他还发现了一条从未被人所知的上古黄河故道,从而证实了西汉以前黄河下游的改道曾极其频繁。他对海河水系的形成、上海的成陆过程、洞庭湖的变迁、鄱阳湖的形成等都做过专题研究。这些成果不仅对自然地理、历史地理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还对中国的灾害防治、水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0世纪60年代以来,谭其骧明确提出,历史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是完全一致的,但由于这些现象发生在过去,研究时不能不运用历史学的方法,必须重视文献资料和前人成果。 

成果奖励

1993年,《中国历史地图集》获得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学术论著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主编及主持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迄今最权威的中国历史政区地图集,被评为新中国社会科学最重大的两项成果之一。还主持编撰了《中国国家地图集历史地图集》《中国历史大辞典》等大型图书,主编《辞海历史地理》《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黄河史论丛》和《历史地理》杂志等。对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有独特见解,如对历史上黄河河道的变迁及多灾的原因、历史时期洞庭湖和鄱阳湖的变化、海河水系的形成和演变、上海地区成陆的过程等都有深入研究。发掘和整理古代地理遗产,纠正了前人的错误,阐述了古代著作的科学价值。著有《长水集》《长水集续编》等。

折叠人才培养

教学成果

谭其骧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 培养中国首批2名文科博士生,学生有葛剑雄。 

折叠荣誉表彰

1991年,被美国传记研究所列为最近25年间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500位人物之一。

1991年,英国将其载入《牛津名人录》 。

1980年,改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60年5月,获上海市高等学校先进工作者 。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任职

谭其骧是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中国地理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历任理事。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史学会副会长及代会长等。 历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主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当选为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第八届政协委员。 历任中国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上海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地方史志协会顾问,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顾问。

1981年,以来任《历史地理》主编。 

1986年,成立的第七届支社上又被推选为顾问。 

1983年,谭其骧当选为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顾问。 

1988年,当选为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参议委员会委员。 

1981年—1985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

参考资料

1.历史地理,是他一生精神所寄丨读《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  . 搜狐 . 2023-08-28 . [2024-1-11]

2.谭其骧逝世30年:那个在时空之间探索的人丨高访之“大师的背影”  . 网易 . 2022-08-26 . [2024-1-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