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宁地表水水质变化位列全国第五

 与春天同行 2024-05-11 发布于青海

加快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改善水生态水环境,西宁人期盼已久的喜讯终于传来:

生态环境部公布2024年1月至3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西宁因湟水河小峡桥断面水质同比改善幅度明显被列入2024年1月至3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排名前30位断面中的第五位。

“这既是激励,更是鞭策。”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持续改善水生态水环境,心头的幸福溢于言表,也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

“湟水河生态环境改善,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西宁地表水水质变化位列全国第五

西宁位于黄河上游最大一级支流湟水河中段,肩负着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后方的重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以湟水河流域污染治理行动为抓手,坚决落实生态保护首位责任,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聚力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协同推进饮用水安全保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排查主城区2142公里排水管线,在全省率先建成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一张图”,新建成2.6万吨污水应急收集调蓄池……2023年以来,我市结合湟水河水质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研判、综合施策、集中攻坚,高位推进湟水河沿线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有关问题整改工作,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从49.65万吨/日提升到79.65万吨/日,有效补齐了污水收集处理的短板,极大地削减了入河污染的风险。

通过系统整治,2023年我市湟水河小峡桥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Ⅲ类,2024年一季度出境小峡桥断面水质达到Ⅱ类。

以守护人责任巩固绿色生态本底,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化作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后方的具体行动,让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鸟语花香成为群众乐享的生态福利。

东方欲晓,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海湖湿地片区从晨曦中醒来,森林里传来鸟儿们清脆婉转的啁啾,不远处水鸟嬉戏、流水潺潺。

走进北川河湿地公园,处处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不时有阵阵清风吹来,人们漫步在湖光山色中,格外惬意。清水盈盈、鸟鸣婉转、岸绿景美,无不在静静诉说着高原之城秀水连天的美好。

(记者 樊娅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