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并斩获八项奥斯卡奖章,它就是美国文学天花板之作《飘》

 金万电机 2024-05-11 发布于辽宁

凡是真正的艺术品,它的结构必定都是极复杂极精微的,尽可由鉴赏者自己去见仁见智,但决不容人一眼看穿。——傅东华·《飘》译序

单从这一点来说,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可以算得上是一件实至名归的艺术品。《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 · 米切尔的代表作,获得了1937年普利策文学奖,这是美国的最高文学奖项。

改编自小说《飘》、由费雯丽主演的电影《乱世佳人》,在1939年的第12届奥斯卡奖中一举问鼎最佳剧情等八项金像奖,更为小说《飘》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图片

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00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一个律师家庭。30年代初,她在《亚特兰大报》任副刊编辑。在此期间,她阅读了大量有关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资料,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婚后,玛格丽特·米切尔因腿伤辞去职务,投身于写作,历时10年,写成了《飘》。此书一经问世,就取得了巨大成功,受到世人的瞩目,作者也因此在文坛声名大噪。

在《飘》这部小说中,玛格丽特·米切尔以爆发于1861年的,历时十年,到1871年民主党掌握佐治亚州的政权为标志而结束的美国内战为叙事背景,并将视角聚焦在美国南方种植园和亚特兰大为故事发生地,反映了南方人民在内战中的遭遇,并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坚强勇敢的女性形象,而斯嘉丽无疑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人物。

图片

玛格丽特·米切尔借助斯嘉丽这个形象,以斯嘉丽16-28岁生活经历为切入点,对内战三个阶段(战前、战时及战后),及其与家人、爱人、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艰难困苦的生活进行了详细描述,将她对女权思想的多种理解充分展现出来,且极力表现女性意识及其觉醒。

斯嘉丽是反抗文化传统的先行者,不但具备女性身上的优秀品质,而且敢颠覆女性价值观。斯嘉丽一直挑战着美国南方的传统,其意志坚强,且充满智慧与勇气。斯嘉丽的叛逆精神使得《飘》极具文学价值,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权思想使《飘》成为不朽之作。

女性的自主权建立在经济平等的基础上,包含了独立人格、女性自我意识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作为女性中的一员,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回顾这一段历史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对女性追求自主权的赞美。

图片

正如小说的开头描写的那样:

斯嘉丽小姐长得并不美,可是极富于魅力,男人见了她,往往要着迷就像汤家那一对双胞胎兄弟似的。原来这位小姐脸上显然混杂着两种特质:一种是母亲给她的娇柔,一种是父亲给她的豪爽。因为她母亲是个有着法兰西血统的海滨贵族,父亲是个皮色深浓的爱尔兰人,所以遗传给她的质地难免不调和。

斯嘉丽的父亲是南方佐治亚州棉花种植园园主,有着优渥的家境和殷实的家业斯嘉丽是家中长女,她不仅容貌端庄,而且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母亲优良的家庭道德观在斯嘉丽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同时父亲的自信、叛逆、冒险、率真、坚强、脾气暴躁的特质也在斯嘉丽身上得到了延续。

在当时的美国,男权主义仍在社会中占据着绝对优越的地位,女人社会地位仅为附属,她们必须乖巧温柔,服从男人的安排,不得具备独立的见解与思想。与此同时,女性要极其崇拜男性,在遇到问题时,应假装出不理解的样子。

图片

为顺应当时的美国社会主流思想,斯嘉丽从小就被教育做一个听话的淑女,母亲爱伦和嬷嬷尽力把作为淑女所不可少的品质灌输到她身上。“你必须学会温柔一些,亲切一些,文静一些”,爱伦对女儿说,“男人说话时千万别去插嘴,哪怕你真的以为自己比人家知道得多。男人总是不喜欢快嘴快舌的姑娘的”。

嬷嬷时常对斯嘉丽进行教导,希望将其培养成一位“合格”的贤妻良母。例如:嬷嬷教导斯嘉丽待吃饱后方可外出参加舞会,以免于宴会之上吃过多食物。斯嘉丽对嬷嬷的教导持否定态度,其认为这样做是很愚蠢的,没有必要故意告知男人或外人食量很小。

而现实中,身份的判断已将人们进食的样子纳为评判标准,认为斯斯文文吃食物的人必然具备良好的家教。斯嘉丽对此非常不解,其搞不清楚男人为何喜欢傻傻的女人。

因此,纵使嬷嬷提醒她男人不愿和比自己聪明、能力强、有见识的女人结婚,斯嘉丽仍旧坚持女人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需在乎其他人的看法。正因如此,斯嘉丽并未遵循母亲原有的设想,其如男孩子般淘气,骑马、爬树、翻篱笆样样精通。

图片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占据主导地位的总是爱尔兰人不安分且坚毅的本性,唯有和母亲在一起时,斯嘉丽才会将自身安静、贤淑、善良的一面展现出来,但是其骨子里充满叛逆和反抗两种成分。

尽管她竭力表现得像个南方淑女,但爱尔兰父亲遗传给她的叛逆性格却时不时会显现出来。这些叛逆的精神为她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1861年南北战争前夕,16岁的斯嘉丽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拥有很多追求者。在南方佐治亚州的十二橡树庄园正在举办宴会,斯嘉丽穿着自己最漂亮的绿裙子,像花蝴蝶一样穿梭在男孩子中间,游刃有余地和他们调情,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恭维。

就是在这次宴会上,斯嘉丽邂逅了比她大将近20岁的瑞德,虽然他们的初相遇都给彼此没留下什么好印象。“先生,你不是上等人。”“小姐,你也不是个上等女人。”这是他们给彼此印象的语言注解。但谁也不曾想,这正是爱情故事的开始,白瑞德对斯嘉丽一见钟情。

而这时候的斯嘉丽,心里也只有漂亮的衣服,热闹的舞会,以及自己那求而不得的初恋阿西里,他是“十二橡树”种植园的继承人。阿西里帅气有才,气质文雅,品行高尚,所以斯嘉丽勇敢向其表达了爱意。

图片

斯嘉丽相信阿西里爱的是自己,所以当她听说阿西里要和别的女孩结婚后,决定向他表白并说服他与自己私奔。然而,阿西里另娶他人,一个与他相似的女孩梅兰妮。阿西里对斯嘉丽说:“我避开了一切不模糊的东西,我尽量避开你,斯嘉丽。你太充满活力,太真实,而我却胆小到宁愿选择阴影和梦想”。

斯嘉丽大胆追求爱情,虽然她的行为有违当时社会传统,但她对待爱情表现出的勇敢、坚韧,是当时社会女性所没有的,这是她内心女性意识萌芽的开始。正如斯嘉丽所说:我再也忍受不了这样无休止地勉强自己,永远不能凭自己高兴做事。

在那个包办婚姻很普遍的年代,她对父辈选择的丈夫并不满意,于是准备好掌握自己的爱情。然而,她的表白却遭到阿西里的拒绝。失去阿西里预示着斯嘉丽即将脱离传统的南方生活,如果她成功地嫁给了阿西里,她将永远不会离开传统的南方贵族文化;同时这也预示着南方文化即将经历一场变迁。

图片

负气之下的斯嘉丽主动选择了自己的婚姻,嫁给梅兰妮的弟弟查尔斯。随着战争阴影的不断蔓延,查尔斯与阿西里都投身到战争中,不幸的是,查尔斯刚刚入伍便牺牲,斯嘉丽于婚后两个月便成为孀妇。

孀妇的身份给年仅17岁的斯嘉丽带来了严重的压抑,查尔斯的去世意味着男性地位消失。此外,斯嘉丽难以继续享受上流社会生活的权利,此时,斯嘉丽深深体会到女性生存的艰辛。

美国内战正式爆发之后,斯嘉丽离开亚特兰大,与查尔斯家人一同居住期间,其见证、感受到了塔拉庄园的忙碌生活,促使其生活的斗志重新点燃。

战争的爆发使束缚女人的社会规范不再那么严格。在亚特兰大,像斯嘉丽这样的孀妇也需要去医院做义工,在这里,斯嘉丽冲破社会对女性的重重束缚,勇敢参与义卖会,又于晚会上翩翩起舞。

正是在一次为医院募捐的义卖舞会上,斯嘉丽又一次见到了瑞德,此时的斯嘉丽不仅嫁过人,生了孩子,还不幸成了孀妇。人们觉得她应该沉浸在悲伤之中,应该披上黑纱、心如止水。

图片

舞会上的斯嘉丽,因为孀居不满一年,不能跳舞而苦恼。瑞德一眼看穿了斯嘉丽的小心思,他不顾众人异样的眼光,以150块金元邀请她跳苏格兰舞,让她再次成为全场的焦点。斯嘉丽打破世俗与传统的行为备受周边人的轻视与责备。

然而,斯嘉丽并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及看法,她敢于表达自身思想、情感,而且敢于挑战世俗和传统。

在亚特兰大被北方军队占领的那个晚上,斯嘉丽逃回了家。但回到塔拉后,庄园已经衰败,母亲埃伦死于疾病,父亲精神失常,两个妹妹感染了伤寒奄奄一息。斯嘉丽从小就被娇生惯养,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无情的打击。她的精神几乎崩溃了。

斯嘉丽没有哭,她下定决心去适应这个改变了的世界,母亲和嬷嬷教她的一切都过时了,过去的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斯嘉丽把沉重的篮子挎在胳膊上时,她已经决定了自己的思想和生活。

战前的斯嘉丽虽然叛逆,但仍有许多南方姑娘的特征,但回到塔拉后,她打破了固有的、约定成俗的、根深蒂固的行为准则,改变了自己。

从前无忧无虑的斯嘉丽终于意识到南方的世界已经改变。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成了别人的生命支柱,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甚至当亚特兰大沦陷时,斯嘉丽选择了原谅梅兰妮,毫无怨言地照顾她的生活。

图片

南北战争时期,斯嘉丽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她管理着整个家庭的事务。面对艰难险阻与困苦时,斯嘉丽顽强、勇敢,努力抗争生活。战争将斯嘉丽快乐和自由的权利剥夺,并促使其成长。此种情况下,具备独立精神的新女性诞生,斯嘉丽不再是所谓的“千金小姐”。

在塔拉地区,人们所见到的斯嘉丽不再是“千金小姐”,而是能够信任、依靠的人。斯嘉丽不分昼夜,努力干活、赚钱,并勇敢保护家园。此时的斯嘉丽坚强、自信,在毅力及恒心作用下,其不断朝着内心的渴望努力奋斗。

战争结束后,斯嘉丽家庭状况依然跟战时一样。此时,塔拉须交付300元金币税金,为渡过难关,斯嘉丽决定在探视瑞德时向其借钱,但斯嘉丽失望而归。万般无奈之下,斯嘉丽将希望寄托于弗兰克身上,为保全塔拉,斯嘉丽答应嫁给弗兰克。

婚后,随着生活经历的丰富,斯嘉丽变得更加勇敢、独立,她买下了一家锯木厂,运营木材生意,当时并未得到社会的认可,在亚特兰大,梅里韦瑟太太、埃尔辛太太和米德太太等充当了礼教的捍卫者,监视着年轻妇女的一举一动,发现谁有越轨行为就大加鞭挞。

斯嘉丽独立经营锯木厂,违反了社会对女性的定位,引起了她们的一致谴责,被孤立于社会之外。

图片

但斯嘉丽并未在乎周围异样的目光,她从不因为风言风语而退缩,她聘用成本较低的劳工,从而获得高额利润,为在市场中占据优越位置及提高自家木材核心竞争力,斯嘉丽积极采取各种营销方法,促使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斯嘉丽的救济下,其家庭成员及亲属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了维持家庭生计,斯嘉丽放下了一个大小姐的尊严,操持家中的一切。这个时期的斯嘉丽不论是在人格上还是在经济上已经蜕变为非常独立的女性,完全不再依靠男性。

事实上,斯嘉丽在塔拉的家人、阿西里和梅兰妮都依赖她。斯嘉丽从传统南方淑女到亲自采摘棉花的孀妇,再到成为强势的经商者的过程,正是南方从安逸的乐土到被困的废墟,再到经历社会和文化变迁顽强存活下来的一个缩影。

图片

在斯嘉丽的第二任丈夫弗兰克去世后,她接受了瑞德那略带霸道又不失浪漫的求婚,并嫁给了他,这件事也让周围的批评声不断。瑞德对斯嘉丽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人,每当斯嘉丽感到挫败的时候,抑或需要钱的时候,抑或需要救助和慰藉的时候,瑞德都会出现在她身边。

像书中说的,他如此强大,有他在身边,斯嘉丽什么都不怕。斯嘉丽喜欢他的远见卓识,喜欢他的坚实强大。但是,瑞德的爱却远胜过他,他对她一见钟情,而且没有人比瑞德更了解斯嘉丽。

为了得到她的爱,他愿意做任何事,他支持着她也处处嘲笑她,帮助她然后适时离开她。但是他却没能抓住斯嘉丽的心,他愚蠢地认为,斯嘉丽喜欢的人永远会是阿西里,他不明白那只是一个年轻女孩的梦想。

图片

也因为这样的原因,在小说的最后一章中,瑞德告诉斯嘉丽为什么他对她的感觉变了,他希望斯嘉丽永远像小孩一样勇敢,无畏,像小孩一样任性天真。到最后,斯嘉丽明白了她对阿西里的爱是幼稚的。

当瑞德离开她时,她意识到自己原来是多么地爱他,就像小说中说的“她一定一直爱着瑞德,而且不是小女孩似的爱,而是成人的成熟的爱情”。甚至连失去一生最爱的阿西里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消极悲观。

在斯嘉丽的心目中,无论现在多么糟糕,明天太阳升起后都会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正如小说的落幕之笔那样:

明天,我想一定有法子可以把他拉回来。无论如何,明天总已换了一天了。

图片

在小说的最后章节中,失去好友和爱女的斯嘉丽再次回到了南方农场塔拉,将她的全新的经历融入到旧的传统之中,预示着新旧南方将融为一体。这恰如小说的标题《gone with the wind》(随风而逝)一样,只有适应文化变迁,改变自己,才能生存下来,才能重建南方人的新家园。

斯嘉丽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也是自由的一生,她是当时社会的反抗者,一生都在追逐想要的生活,时时感到束缚和压力。

斯嘉丽的一生,是女性内心渴望的一生,她打破了当时美国男尊女卑的伦理秩序和禁忌,超出了束缚女性发展的困境。

图片

女性主义不断发展形势下,玛格丽特·米切尔在“老南方的故事”《飘》中充分体现了女性主义思想,其视角独特,且态度较为反叛,对小说女主人公斯嘉丽的鲜明个性进行了细致刻画。

据说,《飘》未正式出版前就引起了美国很多媒体高度重视,且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青睐。当时,美国知名周刊连续刊登宣传广告,以推广《飘》,且明确表示《飘》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真实人生写照。此种评价正应了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心声。

透过女主人公,读者可深入体会美国南方种植园兴盛衰亡的历史,而斯嘉丽是反抗文化传统的先行者,不但具备女性身上的优秀品质,而且敢颠覆女性价值观。斯嘉丽的反叛精神使得《飘》极具文学价值,女权主义思想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